前几期的听力学小词典分别给读者介绍了国外听力学和相关科学的知识,重点是了解国外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其实,目前国外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则集中在中国,确切地讲是基于对汉语语言和语音的研究,开发相关的语音识别技术和产品.在上期的专栏里,我们已经介绍了听觉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听觉.本期,笔者将介绍科学家和听力学家怎样将听觉科学运用到中国听障人的听觉和言语康复实际中去.
目的 筛选能够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上稳定激活Wernicke区的汉语听觉任务刺激模式.方法 选用正常右利手中国汉族人10例,采用组块设计,应用西门子SONATA 1.5T MRI分别进行不同的汉语语言听觉刺激任务下的脑功能成像,汉语语言听觉刺激任务分2组:词汇理解组、段落理解组.同时以音乐组作为单纯听觉刺激对照.图像资料经处理后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 音乐组可见双侧颞横回激活,激活以右侧颞叶为主;词汇理解组与段落理解组10例均可见以左颞叶为主的激活(Wernicke区),其中段落理解组激活信号更加强烈,时间-信号强度动态曲线稳定.结论 汉语的段落理解任务可以作为临床观察fMRI中激活Wernicke区的听觉语言任务刺激模式.
患者标识,即对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使用准确而可靠的方法进行身份标记以方便识别[1].患者标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把患者与医院的治疗和各项服务活动联系起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确认患者身份对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准确进行至关重要.
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查对和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1].患者身份的识别方式有传统方式如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床头卡等,现代高科技识别方法如:标识腕带、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指纹、掌纹等.医院腕带技术的应用,首先是由美国PDC公司发明的,随后腕带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成为医院患者标识和管理的行业标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