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美国特殊教育鉴定与评估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其特殊教育鉴定与评估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我国特殊教育鉴定与评估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随着遗传学和神经学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对健全儿童的早期教育及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干预,已经从学龄、学龄前期提早至先学前期,即0-3岁婴幼儿期,即1~3岁婴幼儿期.
听觉是信息输入的重要渠道,不仅需要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干预,其他类型的听知觉障碍者也需要相应的干预.本文建构了听觉干预的框架,理清了听觉干预的流程,阐述了听觉干预的内容,说明了听觉干预的原则,为听觉干预的实践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模式.
1 前言认知能力是个体智力的核心,也是个体思维,学习和适应环境的基础.智力发育迟缓、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脑性瘫痪和自闭症等儿童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问题,需要接受认知干预.
构音语音障碍是特殊需要儿童最常见、最外显的言语障碍类型之一.提高构音语音清晰度,能为特殊需要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的提高奠定构音基础,从而提高其言语交流能力.本文通过分析特殊需要儿童构音语音障碍的类型和韵母、声母的错误走向,建立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治疗体系,对提高特殊需要儿童构音语音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许多特殊需要儿童存在鼻腔共鸣功能障碍.鼻腔共鸣功能障碍[1],是指由于鼻咽机制闭合不全,导致产生错误的鼻腔共鸣,使得鼻音错发为非鼻音或非鼻音错发为鼻音,从而影响言语的清晰度.患有此类障碍的患者,其日常生活交际会受影响,甚至造成自信心的损伤.
可视音乐治疗是音乐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在传统音乐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技术,将视觉系统与听觉系统有机结合,使音色、旋律、节奏、色彩、形状的变化融为一体.在多重感官刺激下,起到唤醒、催进、激励、抚慰、宣泄等精神心理作用.
本文旨在讨论特殊需要儿童语言干预的理论与模式,根据汉语言环境下儿童"词语、词组、句子"的语言发展规律及其获得手段的研究成果,提出以"学词语、学词组、学句子"为主线的特殊需要儿童语言干预体系,并介绍该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实践操作,以及该体系与定量评估(A).实时治疗(T)和疗效监控(M)之间的关系.
2014年10月17日,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业委员会2014年工作研讨会在沪顺利召开。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常务委员及特邀专家共26位成员出席。研讨会重点就目前国内外儿童脑潜能开发热点及专业委员会未来的工作规划进行了研讨,最后提出了专业委员会2015~2017年工作规划。未来三年,儿童脑潜能开发专业委员会将主要围绕继续教育和师资培训、学龄前正常儿童及特殊需要儿童的脑潜能开发、儿童脑潜能开发实践基地建设、O2O云平台建设及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学前教育技能大赛、学术交流、发展会员等开展工作。
本刊讯 2006年11月10日,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第三届"共享灿烂阳光,人人享有康复"大型联谊活动隆重举行.
随着以特殊需要儿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听力干预、听觉语言康复、言语矫治为支撑的全面康复模式教改思想的贯彻与实施儿童早期语言一言语障碍矫治工作的开展究竟以何种方式介入才能实现全面康复教改效能的最大化,已成为众多教改实践推行者迫切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