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调查某聋儿康复中心教室内的声学环境.方法 用声级计测试3个教室未使用时和使用时的噪声水平,采用赛宾(W.C.Sabine)公式计算出3个教室的混响时间.结果 3个教室在未使用时和使用时所测噪声水平最高为34.6 dB(A)和78.3 dB(A).最低为33.4 dB(A)和70.2 dB(A),混响时间最高为1.41 s.最低为0.58 s.结论 应关注聋儿康复机构在教室声学环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的:在模拟教室环境下行混响时间处理过的单音节词言语识别率测试,探讨最佳混响时间范围,为教室声学环境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音频编辑软件将5张单音节词表的混响时间依次设为0.5、0.9、1.3、1.7和2.1 s,在隔声室内-5 dB HL信噪比条件下模拟教室环境,对20名健听青年行5张词表的言语识别率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混响时间为1.3 s时言语识别率最大;经组间比较,最佳混响时间范围是0.9~1.3 s。结论应关注教室混响时间的设计与汉语普通话言语识别的关系。
针对外语电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我们用电教建筑的声学理论作指导对两个120 m2的多媒体教室进行了改建.多媒体教室主要以声音为主兼顾其他,一般我们采用缩短混响时间的办法来提高语言清晰度,但此种方法工程造价太高,不太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改建中我们按声学的设计要求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探讨,希望从中找出一条既经济实惠又符合一定声学建筑标准的最佳途径.
笔者采用了墙壁波纹穿孔板吸声结构和空间悬挂式吸声体吸声,缩短了车间内的噪声混响时间,使车间内的噪声降低了30[dB(A)];将柴油机与地基的钢性连接改为弹性连接,使90%的干扰力被隔绝,达到很好的隔振效果;采用隔声门使相邻车间不再受噪声的干扰.本次治理投资少、效果好,使噪声强度降到了国家标准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