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的Nucleus24型多导人工耳蜗系统首次提供了直接测量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CAP)的技术手段--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技术.本文对20例Nucleus24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进行NRT反应波形采集,选取反应波形较清晰的电极作为测试电极.每次只改变一个测试参数,观察波形的变化,总结出不同测试参数的改变对波形造成的影响.其中对波形影响较大的有电流强度(current level,CL),刺激脉宽(stimulation pulse width)、延迟时间(delay)、增益(gain)、掩蔽刺激间期(masker advance)等.对波形采集时间影响显著的是刺激速率和叠加次数.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优化的参数调整顺序,用于快速采集反应波形,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在清醒及睡眠状态下,分别测试了正常听力儿童组和成人组的多频稳态诱发反应.结果显示,作为一种客观测试方法,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的频率特性高,客观性好,得到的客观听力学资料较全面.为保证结果准确,测试应在睡眠状态下进行,阈值处的刺激应进行重复以避免假阳性.
本研究通过对听功能正常22例(42耳)和异常55例(110耳)的足月新生儿TEOAEs和ABR检测,将两种方法的主要参量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发现:①以ABRs阈值≥40dBnHL为新生儿听损伤标准,TEOAEs四项参量指标和四项参量综合指标均为有效指标,其符合率如下:TEOAEs反应强度为98.68%;TEOAEs反应波的重复率为96.71%;TEOAEs反应波1~4 kHz频率范围(1.0、1.5、2.0、3.0、4.0 kHz)的重复率为96.71%;1~4 kHz频率范围(1.0、1.5、2.0、3.0、4.0 kHz)TEOAEs反应波的信噪比为98.68%;四项参量综合指标为97.37%;②听觉功能异常的足月新生儿中单侧耳听力受损伤(58.18%)多于双侧耳(41.82%);③ TEOAEs测试结果存在假阴性率为1.32%,假阳性率为1.32%.
目的:Nucleus CI24M型人工耳蜗系统的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telemetry,NRT)测试系统的缺陷之一是由于放大器易于饱和而影响波形的有效采集.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采集不同延迟(delay)的反应波形找到最佳的延迟时间,以便有效地避免放大器饱和及N1峰的丢失.方法:24例患者参加了本次试验.测试使用NRT2.04版本软件.波形采用削减算法(subtraction method)提取,分别测试24例患者在不同延迟条件下的反应波形并进行分析.结果:锯齿形(jagged)波形大多出现在延迟为35~40μs之间.延迟在40~120μs之间时有超过半数的患者可记录到N1峰,而在50~90μs之间时则有80%以上的患者可记录到.当延迟超过300μs时,Ⅲ型波形的出现率随延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延迟时间的选择会显著地影响NRT反应波形中N1峰的记录.使用较短的延迟时间进行采样会引起放大器饱和.延迟时间过长会造成N1峰的丢失.记录N1峰的最佳延迟时间为50~90μs.
内淋巴积水一直被看作梅尼埃病的病理基础,但目前的有关研究表明某些突发性聋患者中也存在内淋巴积水,且所占比例不容忽视.本文从特发性突聋的病因、病理、耳蜗电图改变、积水的比率和意义以及突聋的治疗等方面来综述突发性聋与内淋巴积水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各种模型和实验结果显示耳声发射是非线性畸变机制和线性反射机制共同作用得结果,究竟哪一个为主导机制与刺激强度以及起源位置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耳声发射在临床上普遍被应用于各种感音性神经性聋的检测、对损害听力危险因素的监测、新生儿听力筛选,TEOAE和DPOAE用于MOCS功能评价的对侧声刺激抑制试验等.
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已成为客观听力检测的重要手段,其具有频率特异性、客观性强、快速简便、特定频率不受睡眠和麻醉药的影响、最大输出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短声听性脑干反应和纯音听阈测听部分欠缺的功能.本文主要介绍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目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