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传染性大,后遗症多[1].本文所报导的1例天花所致双侧前鼻孔闭锁畸形,患病时间较长,行双侧前鼻孔一期整复重建术后效果满意.
耳廓、中耳先天性畸形常同时与外耳道闭锁并存,导致传导性耳聋.听力重建术包括外耳道与鼓室成形术,通常需分次进行手术.自1995年3月~2002年3月我们对10例(10耳)患者一期进行耳廓、外耳道再造,鼓室成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后天性耳廓缺损的治疗一直是耳鼻咽喉科和整形外科医师研究的课题,应用皮肤扩张器法,术中应用自体肋软骨支架重建耳廓,疗效满意,并发症少,解决了患者的容貌美观和心理问题,是后天性耳廓缺损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治疗需要整形外科和耳鼻咽喉科两个专业的配合,如果伴有半侧颅面骨发育不良,还需要颅颌面外科的协作.全耳廓再造是整形外科最具挑战的手术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不仅再造耳的外形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全耳再造的技术手段也更加丰富.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全耳再造技术主要包括在Tanzer[1]技术基础上改良的Brent[2,3]技术和Nagata[4]技术及扩张耳后皮肤的全耳再造技术[5],而后者由于适合不同耳后皮肤条件的耳廓再造,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1引言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外伤、烧伤及肿瘤切除术后和感染后耳缺损等患者需要进行耳廓再造,临床上以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最为常见,其发病率世界各地报道不尽相同,西班牙人、亚洲人及美洲土著人发病率较高[1,2].我国发病率约为5.18/10 000[3].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不仅给患者带来容貌的缺陷,同时也伴随着听觉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特别是双侧外中耳畸形患者,由于双耳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耳再造和外耳道重建手术不仅让患者的耳部形态和功能得以重建,同时也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许多正面的影响[4].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治疗涉及听力重建和耳廓整形.通常整形科医师更关注耳廓畸形和治疗,忽视听力损伤;同样耳科医师对听力、外耳道、鼓膜及中耳结构畸形更为熟悉和重视,而忽略了耳廓畸形的处理.对两科医师而言,熟悉和掌握对方学科的内容和技术是极其困难甚至是过分的要求,因此,如何进行有效分工与合作是两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难题.其实,早在公元30年Celsus就提出了联合手术的雏形,Aguilar[1]认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应该尽早就诊于耳科和整形科,并提出较完善的联合治疗方案(integrated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 protocol,IARP,表1),将修复手术分为Ⅲ~Ⅴ期,整形科医师首先进行耳廓重建,然后分期进行手术以达到先天性耳廓畸形伴外耳道畸形患者的完全修复.国内冷同嘉等[2]早在1986年就发表了临床研究报道,详细讨论了联合手术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和结果,之后国内、外相继有类似的临床研究报道[3~5].有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68.2% (450/660)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患者可长期保持稳定的术后听力效果,患者听力下降主要发生于术后半年内,与外耳道狭窄及感染关系密切,少数患者听力下降与鼓室内粘连、后下壁骨质增生、听骨固定或移位有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