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发现鼻咽左侧肿块入院.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觉左耳不适,有沉重感,后因强声刺激导致双侧间断性耳鸣,呈搏动性,交替发生.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多发于腮腺,颌下腺次之,腭部占第3位,咽部少见,我科于2006-03-01收入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因右鼻渐进性阻塞伴头痛6个月于2005-08-05入院.患者于半年前起渐感右侧鼻腔通气不良,同时伴有头痛,流黏液样鼻涕,面部麻木等症状,且逐渐加重.
多形性腺瘤是多发于颌面部腺体组织的常见良性肿瘤,但位于声门下-颈段气管的多形性腺瘤少见报道.我科于2012年7月收治l例声门下-颈段气管交界处多形性腺瘤患者,并行显微支撑喉镜下肿瘤摘除,随访1年,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因“体检时发现气管新生物3d”入院.患者体检时行颈椎侧位片检查提示“气管新生物”(图1),进一步颈胸部CT检查提示声门下-颈段气管交界处前壁偏左侧结节状新生物,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图2).
多形性腺瘤亦称混合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发生部位以腮腺最为多见,其次为颌下腺、舌下腺,发生于鼻咽部者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也少有报道[1-2].我院近来收治1例鼻咽部多形性腺瘤,现报道如下.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mixed tumo r),主要发生于涎腺.在涎腺中腮腺最多见,其次为颌下腺、舌下腺,亦可见于口腔内的小涎腺.发生于鼻部的多形性腺瘤临床上很少见.我院从1992~2002年共收治5例,现报道下.
一、临床资料例1,驾驶员,男性,36岁.2011年发现右耳前区肿物,无明显疼痛等异常,在当地医院就诊,穿刺后病理示涎腺病变(倾向于慢性涎腺炎),未予治疗.2012年B超示右侧腮腺实性占位,混合瘤可能性大,收入院治疗.查体:颜面不对称,右耳前方见一肿物,约2.0 cm×1.5 cm大小,界清,质中等偏硬,无压痛,活动良好,表面呈结节状,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无明显面瘫表现状.完善术前检查后2012年1月在全麻下行“右腮腺肿瘤扩大切除术十面神经解剖术十邻近瓣修复术(人工补片植入)”,术中冰冻病理示:“右腮腺多形性腺瘤,伴鳞状化生,梗阻性坏死,部分细胞轻度异形”.手术顺利,术后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伤口对位好,愈合可.地面观察随访半年后进行体检鉴定,查体:张口度、开口型正常,舌活动自如,无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各项辅助检查均正常,结论飞行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