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球型蝶窦炎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和漏诊.随着CT及鼻内镜的开展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7月对8例真菌球型蝶窦炎患者行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痊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16~62岁,平均42.5岁,病程5 d~20年.主诉头痛者6例,位于球后、枕后、顶颞区;鼻塞脓涕倒流者3例;患侧眼肿胀伴视力下降者1例;回吸涕中带血者1例;患侧面部疼痛1例.其中被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3例,球后视神经炎1例,三叉神经痛1例.
蝶窦黏液囊肿少见,仅占鼻窦黏液囊肿的1%[1].本文总结了自1999年1月~2007年5月本院收治的蝶窦黏液囊肿患者17例,报道如下.
蝶窦后鼻孔息肉(sphenochoanal polyps)是原发于蝶窦突入鼻腔、鼻咽部的息肉.在临床中较少见,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1].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更完菩的方法.近年来,我科收治4例该病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蝶、筛窦巨大囊肿在耳鼻咽喉科并不多见,因长期误诊致失明更少见报道,我科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反复头痛10年余入院,曾于3月前在外院诊为右蝶窦炎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右蝶窦炎性组织.术后头痛症状未见好转,故再次入本院就诊.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2003年11月无明显诱因,右眼视力突然下降,伴头痛,十余天后自行好转,之后行全麻下鼻窦炎手术,术后两个月视力再次下降,经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视力恢复.2005年1月右眼再次失明,半月后左眼视力急剧下降至眼前指数,经治疗无效来本院就诊,以"蝶窦占位病变,鼻窦炎、鼻息肉"收入院.患者右耳颞部及枕部头痛,偶有打喷嚏伴嗅觉减退,无涕中带血.鼻腔检查:鼻中隔无明显偏曲,双侧中甲前端部分缺如,右侧中甲粘连,双侧中鼻道内可见半透明肿物,表面有黏性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