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原台湾桃园市动保园区园长简稚澄遗体火化,年仅32岁.从新闻报道看,简园长用自己经常给动物执行安乐死的药物结束了生命.有人说所谓的爱狗人士的网络攻击是造成其离世的原因之一,但桃园市推广动物保护协会理事刘盈如曾撰文:《不良体制会杀人》,认为简园长其实是“死谏”.在此笔者将简要分析简园长心理压力的来源,网络言语攻击者的心理背景及遭遇攻击时的应对方式.
近年来,关于免疫活动与情绪活动关系的研究,已开始超越纯生物学或纯心理学的界限,逐渐向神经系统和心理系统的同一性和协调性层面、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发挥的生理-心理背景和个体情绪活动的能动反应的相互作用方面深入[1].其中,较为突出的成果集中在免疫激活中的细胞因子活动对病态情绪症状或情绪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上.
我国社区人群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0年前为1%,目前已超过4%,与1997年美国社区人群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4.9%接近;老年人中心理障碍的实际患病率并不低,但统计数据告诉人们,老年期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仅为非老年人数的1/4左右,患病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方法学上的问题,因为老年人在其心理障碍的症状明朗之前,往往先出现较显著的躯体症状,躯体不适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乏力、胸闷、心悸、气促、憋气、腹胀、麻木以及肢体酸痛等症状,而临床医师在应用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时,经常忽略了躯体症状的心理背景.
根据有关资料报导,自杀已成为世界各国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几乎占非自然死亡率的首位.研究自杀的原因和自杀者的心理背景,对预防自杀显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在自愿参加和筹资水平既定的前提下,农民的参保率是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败的关键.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农民个体,由于社会、经济、心理特征不同,影响每一个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决定因素会有不同,但对于特定地区,具有基本相同的社会、经济和心理背景的农民群体来说,影响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一些主要因素是相同的.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通过对天长市、凤阳县100个参保农户和100个未参保农户的调查,从农民、政府(主要是指合作医疗的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三方面分析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因素,以此推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走向完善.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以及复杂的心理动因.社会转型期异质文化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的社会化,进而使其产生异变的心理背景.对青少年犯罪处理应以矫治为主,刑罚为辅,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非刑罚处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