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近日很苦恼,因为正值青春期,嗓音发生变化被人嘲笑,起了很多外号,如茶壶盖,因为同学们说他说话"瓮声瓮气",像水烧开时茶壶盖的声音似的.其实男生拥有一副像大提琴一样低沉、富有"磁性"的嗓音是非常重要的,这对男生以后的学业、工作、生活都会带来很多的好处.而好的嗓音是来自于青春期对变声的正确认识和对嗓子的悉心呵护.
马友友(Yo-Yo Ma):国际顶尖的旅美华裔大提琴家,与不同的演奏家合作都能为他带来不同灵感.他高大俊朗,温文尔雅,总是面带微笑,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人.
50年代我从中央音乐学院回到南京艺术学院任教.我的导师奥斯卡曼哲可教授身患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病,他没有服药治疗,只是要我每天为他演奏大提琴.过了一段时间,他的饮食、睡眠状况大大改善.医生检查后说他的病痊愈了.从那时起,我便对音乐疗法情有独钟.
音乐的神奇作用,有时真让人难以想象。音乐与人们生活,尤其是与老年养生健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其中的奥秘耐人寻味。笔者的一位友人,今年68岁,不知为何,近来情绪一直不佳,犹如要下雨的灰蒙天气。可前阵子碰到他,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焕发,气色很好。忍不住向其讨教起秘诀来。只见他从内衣胸口袋中掏出一张印有“音乐处方”几个黑体字的小卡片,上面系列“药方”:空虚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博克里尼的大提琴《A大调第六奏鸣曲》;烦恼病--巴赫的赋格曲《b小调弥撒曲》;忧郁症--莫扎特《b小调交响曲》、西贝柳丝的《悲怆圆舞曲》;失眠症--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自卑症--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皇帝》、奥涅格的管弦乐《太平洋231》。望着友人神采奕奕的样子,笔者不禁惊叹起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