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军队基层医院近几年的发展,存在着医疗市场萎缩、人才流动较大、科室建制不全、设备陈旧老化、资金投入不足等困难。如何走出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医院发展新路,我们认为军地医疗协作是发展方向。而充分发挥好科主任在协作项目中第一责任人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协作项目取得社会、经济双效益的根本,也是规范医疗行为,避免追求单纯经济效益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现就我们工作中的具体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2012年在世界心血管用药研究开发方面将观察到以下的进展:心血管药物的第一个增长种类仍将是抗血小板/抗凝市场,Kolling预计:770亿美元的市场预期减少到2016年的65亿美元,部分足由于降胆固醇药物的市场萎缩(从2010年的276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为222亿美元),而高血压/充血性心脏衰竭产品在2010年为264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为162亿美元.Kolling说:“在这个市场上仿制药的节约将由新品牌药品所抵消.”生物制药研究公司正在开发299种新药用于美国的第2大领先的死亡原因-心脏疾病和中风,根据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协会(它是位于华盛顿的行业协会)的报道,所有这些药物目前正处于在临床试验中或等待FDA的审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医院承上启下的"熟练工",不仅其"市场价格"较高、精、尖人才相对较低,且引进后能马上进入状态胜任工作,发展空间较大,因而成为各级医院竞相争夺的对象.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的非正常流动,不仅导致医院技术资源流失和地区间人才分布的严重不合理,甚至导致医院技术人才断档,使一些正常开展的技术项目受制或被迫中断,以致购置的专用设备闲置,病员亦因医院的相关服务质量下降而转求他院,致使病源流失、市场萎缩,蒙受重大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分析,一个人才离职以后,医院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人才薪水的1.5~2.5倍,高、精、尖人才的替换成本则更大.为此,一些医院纷纷与专业技术骨干签订劳动合同,想以此来控制其流失.但笔者认为堵不是办法,合同只能控制其人,不能控制其心.只有主动深入了解、深刻分析专业技术骨干为什么要走?并因势利导,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才能"拴心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