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循环系统解剖学改变一、老年人心脏解剖学变化1. 心腔:心脏的几何形态随增龄而变化,表现在老年人心底与心尖的距离缩短,左右心室容积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均有轻度缩小,左房扩大20%,主动脉根部右移和扩张.此外,20%老年人卵圆孔仍然处于一种潜在性开放状态,栓子穿过该孔发生栓塞的几率比预想的要高.
将国人成人正常心脏50例制作成心脏纤维支架标本,输入微机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观测.观测了左、右纤维三角,左、右房室环,主动脉环和肺动脉环,Todaro腱,Suraortic curtain膜,三尖瓣环和室间隔膜部等,共提供数据104个.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纤维支架,探索房室交界区,以及为心脏外科手术和心脏影像技术提供了一系列解剖学数据.
心房颤动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发生后能引起心脏解剖学及电学重构,形成心房颤动的连缀现象[1],①在易感个体心率过快可导致低血压肺淤血或心绞痛,②心房颤动终止后的停顿间歇可引起晕厥,③常能引起体循环栓塞,④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与持续的快心室率相关的心肌病,⑤因心悸而引起焦虑.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故应该积极治疗,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现就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及心电图分型作简要概述.
心房颤动常能引发血栓栓塞及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增加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每增长10岁发病率几乎增加1倍.50~59岁人群的心房颤动发病率为0.5%,80~89岁则为9%.因心律失常住院的患者中心房颤动所占比例最大.心房颤动发生后,能引起心脏解剖学及电学重构,形成心房颤动的连缀现象(beget phenomenon)[1].临床心电学中,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研究较多,对心房颤动的心电预测研究较少.本文介绍近几年来利用无创性心电学方法预测心房颤动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