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患者男,82岁,因发作性心悸、头晕5年,于2003年4月9日入院.1993年患脑梗死,2001年8月逐渐出现精神差、少言语,曾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伴有下肢肌力弱,发作期间出现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2002年12月出现表情淡漠、近期记忆力下降及嗜睡.2002年以来患者多次出现发作低血压,其特点:(1)发作时间一般在早餐后;(2)多于坐位时发作;(3)发作时意识丧失,手足抽搐,大小便失禁,出汗部位不对称;(4)血压明显降低,甚至可降至0,但发病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5)低血压可用多巴胺治疗,其用量逐渐增大.体检:卧位血压15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立位血压120/65 mm Hg,自行站立、不能行走,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双手可见震颤,双侧腱反射亢进,双下肢巴彬斯基征和查多克征阳性,左侧明显.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示脑实质萎缩、脑沟变宽、左前额叶陈旧性脑梗死,广泛皮质下实质变性.入院诊断: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目的探讨汉语阅读障碍(RD)儿童工作记忆的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fNIRI)技术,观测24例儿童(RD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2例)在系列数字加法测验加工过程中,不同波长下左前额皮层区局部血流量(rCBV)和血氧的变化的差异.结果实时记录结果显示,①RD组儿童各年级的测验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在完成深、浅加工过程中,两组儿童左前额叶各个区域的血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并且深加工的血流量增加量均显著大于浅加工水平(P<0.01);③两组儿童在完成深、浅加工时,其左前额叶不同检测区域的激活强度均依次为2>3>1>4.与对照组相比,RD儿童的激活范围和强度均明显减弱(P<0.01).结论左前额叶参与儿童工作记忆的加工作业;RD儿童存在短时记忆信息处理能力的缺陷;RD儿童可能存在脑局部血流代谢异常和脑功能障碍;fNIRI技术在汉语RD儿童大脑高级认知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