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男孩会出现恋母情结,渴望妈妈爱自己胜过爱爸爸;女孩会出现恋父情结,渴望爸爸爱自己胜过爱妈妈.总之,他们都希望取代同性父母与异性父母建立惟一的关系.弗洛伊德将这个阶段称为"俄狄浦斯期"(俄狄浦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国王,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心理门诊故事都说童年经历会对人成年以后的众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思嘉认为自己这30年的人生历程刚好验证了这一说法.儿时,自己的记忆当中最多的就是父母之间无休止的争吵,甚至吵不痛快时还会动手,也曾因此误伤过她.当心理课上老师谈及女孩子的恋父情结时,思嘉特别困惑,似乎自己从未体验过这种特殊的情感.相反,很小的时候她就会幻想着长大以后能够找到一位与父亲性格完全不同的男人,然后嫁给他,永远不要吵架,自己也千万不要像母亲一样.
这是个发人深思的真实故事.一位有着强烈"恋父情结"的女孩,为了让妈妈离开家,竟然用"离间计"挑拨父母感情,制造爸爸出轨的假象.结果事与愿违,爸爸却离开了她和妈妈.不久,依然排斥妈妈的女孩考上了外地一所大学,远离了妈妈.直到有一天,妈妈病危,望着奄奄一息但仍然挂念着她的妈妈,女孩愧悔难当,将深藏心底多年的秘密对妈妈和盘托出……
1.恋父/母情结——爱上大龄的TA姐弟恋现在并不稀奇,但是有的人喜欢的对象却是自己父母般年纪的人,这种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也是很普遍的.在心理学上看来,有恋母情结的人,是因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但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容易产生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