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骨关节系统界面结构-潮线的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有关潮线结构、成分和功能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作为一种界面结构,潮线广泛存在于软硬组织结合处,他通过钙化层将肌腱、韧带以及软骨固定在软骨下骨上,具有独特的形态、成分以及生物学和力学功能.结论 潮线在维持界面稳态、诱发和加重退行性疾病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潮线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退行性疾病临床治疗和界面结构仿生重建提供崭新思路.
目的:进一步探讨末端病中潮线"涨潮"现象的发生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13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造模组8只(用电击跳跃法造模4周),取其跟腱末端进行HE染色,重点观察潮线变化,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末端潮线为位于纤维软骨区与钙化软骨区之间的蓝染的平滑的分界线,其弧度与跟骨轮廓基本一致;但造模组的"涨潮"现象明显:潮线呈现不规则的"火焰"样的蓝线,有的部位成为封闭的小圆圈,其弧度向纤维软骨区的方向推进,几乎与跟腱纤维垂直.结果表明,潮线"涨潮"是由于跟腱末端区承受负荷,纤维软骨区不同步的钙化造成的.这是人体对负荷应力的适应性变化,有加大跟腱作用力臂,使跟腱各部分纤维均匀受力的作用.
裙带菜为多年生大型褐藻,属于昆布纲(与海带属同种藻类植物),与黑褐色海带不同的是,裙带菜通体是棕绿色,且边缘为扁平裂状羽.由于裙带菜通常生长于潮线4~6米以下的水中礁盘上,随着海浪而起伏像古代仕女的裙带,故海洋生物学家以"裙带菜"名之.
目的 探索关节软骨钙化层的结构形态及其与软骨非钙化层和软骨下骨之间的界面连接方式.方法 组织库获取自愿捐献的人体正常股骨髁新鲜标本20个,男10个,女10个;年龄17~45岁.常规制备石蜡横、纵切片,番红O/固绿和冯库萨染色观察钙化层形态结构;扫描电镜观察软骨各层之间的界面连接方式;连续切片结合建模技术建立骨软骨三维模型.结果 关节骨软骨复合组织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示软骨红染,软骨下骨蓝染,钙化层位于潮线与黏合线之间;冯库萨染色结果示钙化层黑染,结构及边界清晰,上界面以波浪状潮线结构与非钙化层紧密连接,下界面以凹凸不平的梳齿状结构与软骨下骨相互锚合;关节骨软骨剥离面及断面扫描电镜示钙化层与非钙化层以沟壑镶嵌方式相互嵌合;关节骨软骨复合组织纵切面观察,钙化层与软骨下骨间的黏合线呈凹凸不平的梳齿状结构;骨软骨三维模型观察结果与关节软骨自然剥离横断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钙化层是关节软骨的重要结构,它通过特有界面连接方式将软骨牢牢固定在软骨下骨上.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软骨潮线漂移与软骨退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周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每组10只。采用4%木瓜蛋白酶双膝关节腔注射复制骨关节炎模型,8周后取双侧膝关节常规固定、脱钙、包埋和切片,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番红O-固绿、甲苯胺蓝和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骨关节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正常关节面光滑平整,细胞排列整齐,四层结构清晰,潮线完整呈波伏浪起的曲线,软骨下骨小梁排列规律;骨关节炎关节面粗糙变形,细胞排列紊乱,四层结构不清晰,可见多重潮线或潮线中断,软骨下骨硬化或囊变。结论:软骨潮线漂移是骨关节炎软骨退变进程中必经的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