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运用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合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42例,并设对照组40例,现报告如下.
头孢哌酮钠(先锋必)是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副作用少而广泛用于临床.但头孢哌酮钠与乙醇可致双硫醒反应(戒酒硫样反应),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道如下:
随着医学发展,在临床中不断使用一些新的药物,但是一些新的配伍禁忌在"静脉药物配伍禁忌"中不能查到,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头孢哌酮钠与炎琥宁不能配伍.
目的:对国产及进口头孢哌酮钠在人体药物动力学性质方面加以比较,从而为我国国产头孢哌酮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健康受试者,30min静脉滴注20mg头孢哌酮钠,血药浓度用HPLC法比较测定,药物动力学过程为二室开放模型.国产头孢哌酮钠主要动力学参数是t1/2β=3.22±0.65h,Vc=22.28±14.89L,CL=37.21±6.18(L/h per 1.73m2),AUC=5.51±0.88(mg/L.h).与德国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联合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84.55%、75.41%,实验组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96.67%、94.12%,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7%;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部感染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目的:探讨与分析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钠防治妇产科感染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感染患者1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65例,运用头孢哌酮钠联合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运用阿莫西林配合克拉酸钾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细菌清除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率上,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治妇产科感染当中,头孢哌酮钠联合舒巴坦钠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各例,两组补液和对症处理相同,对照组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组用头孢哌酮钠静脉注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头孢哌酮钠治疗小儿菌痢疗效好,作用快,副作用少.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划分为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和头孢哌酮钠治疗组,对两组治疗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左氧氟沙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头孢哌酮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和3.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和9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对比无显著差异,两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分析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取2016年6月~2017年6我处收治的细菌感染类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成年组(25例)以及儿童组(25例).儿童组采用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配伍氯化钠注射液,成人组采用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配伍剂量氯化钠注射液,用药14d后观察效果.结果 儿童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成年组相比,两组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感染价值突出,不良反应轻微,可进一步干预应用.
通过临床表现及对症处理结果,分析头孢哌酮钠与醋酸倍他米松搽剂合用导致的双硫仑样反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减少发生率.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在胸部损伤患者术后预防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头孢哌酮钠进行术后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的100例胸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左氟沙星治疗的112例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5d体温、感染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同一时间测定体温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分别为3.00%和4.00%,对照组分别为8.04%和7.1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504,6.203 ;P<0.01).结论:术后应用头孢哌酮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可控,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静滴头孢哌酮钠合并饮酒致双硫仑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静滴头孢哌酮钠饮酒引起双硫仑反应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从反应时间、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揭示双硫仑反应特征及发病机理.结果双硫仑反应以心肌损害为主,血中头孢菌素的化学结构中的1-甲基-1(H)四唑-5硫甲基是产生双硫仑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头孢哌酮钠与乙醇彼此相互作用,在双硫仑反应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交叉反应期长,应提高警惕,做好卫生宣教.
2012年1月及2012年8月各收治1例注射头孢哌酮钠合并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现报告如下.病历资料例1:男,38岁,因酒后头痛、视物模糊,2012年1月8日22:00来院.3天前,因肠炎腹泻给予头孢哌酮钠注射液静脉输注4.0g/日,连用3天症状消失.于第3天输注头孢哌酮钠注射液当晚饮白酒100g以后感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烦躁不安.急来我院就诊,查体:P 120次/分,Bp 90/6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20次/分,心电图示"ST段下移T波低平",诊断为双硫仑样反应,给予地西泮10mg肌注,10%葡萄糖500ml加纳洛酮0.4mg静脉注射,并给予吸氧,1小时后症状好转,心率72次/分,Bp 120/80mmHg,呼吸减慢,情绪稳定,观察2小时症状消失.
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50岁,于2009年4月25日凌晨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疼痛,10小时前曾饮酒.查体:急性痛苦病容,神清合作,自动体位,生命体征平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血液分析报告:WBC.1.2×109/L,诊断为急性胆囊炎.遵医嘱0.9%.NS.100ml+头孢哌酮钠4.0静脉滴注.青霉素皮试阴性,头孢哌酮钠皮试阴性,静脉注入约2分钟,患者感觉胸闷、气紧,继而颜面苍白、四肢湿冷、呼吸急促、口唇微绀、脉搏细速、血压测不到、心律132次/分、律齐、意识模糊、呼之能应、大小便失禁.
患儿男,32 d.因皮肤黄染27 d、皮疹16 d、抽搐1 d于2002年2月16日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第1胎,出生体重2 700 g,轻度窒息.因皮肤黄染,皮疹在院外多次就诊,按"生理性黄疸、湿疹"予以"茵桅黄针剂、头孢哌酮钠、维肤膏"等治疗,未见好转,且出现反复抽搐而转诊本院.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寻找到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药物.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两组呼吸道感染患者均采用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注射液,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试验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4.4%)(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是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老年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头孢哌酮纳、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肺汤合金匮顺气丸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1.3%,治疗组总有效率94.1%,经统计学检验分析,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肺炎可提高治愈率.
目的:建立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头孢哌酮钠含量的方法.方法:分析复方制剂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法下的不同伏安行为,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和测定方法.结果:在250 mo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中他唑巴坦钠没有响应,头孢哌酮钠检测质量浓度在13.7 ~ 171.4 mg·L-1与其峰电流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最低检测限为2.58 mg·L-1,回收率(n=6,RSD l.67% )97.8%~102.3%.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消除他唑巴坦钠对测定头孢哌酮钠的干扰,可用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头孢哌酮钠的含量测定.灵敏度高,耗材少,重复性可靠.
随着新的抗生素越来越多的被临床所应用,许多新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有的《药物配伍禁忌表》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国药集团国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与乳酸诺氟沙星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头孢哌酮钠和倍福都是广谱抗菌素,临床应用较普遍,常联合用于感染比较严重的患者.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当连续静脉输入头孢哌酮钠和;甲磺酸培氟沙星(倍福)时,输液管中出现白色絮状浑浊,立即重新更换输液管,观察患者未发现输液不良反应.对此现象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药不断出现,而新药的配伍在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查不到.先锋必与氧氟沙星在临床上是两种抗菌谱比较广的抗生素,临床上应用普遍,常联合用药用于感染比较严重的患者,先锋必的用法是:用10%葡萄糖200~300 ml加先锋必1~2 g静脉滴注,每日2次,氧氟沙星的用法是:氧氟沙星注射液成人0.2克/次,每日2次.但当输完先锋必,接输氧氟沙星约10秒后,输液管中出现混浊现象(白色糊状)甚至糊状物堵塞针头.由于条件有限,不能证明沉淀物为何化合物.建议:在临床上如病人需联合使用先锋必与氧氟沙星注射液,在两种液体之间换输其他液体过渡,如10%葡萄糖液,以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反应发生.
目的在4 ℃、25 ℃、37 ℃下,观察头孢哌酮钠,头孢唑啉钠、头孢三嗪钠皮试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皮试液中各自的含量及pH值的变化,并将实验结果随机进行临床皮内试验效果观察.结果头孢哌酮钠皮试液t4℃0.9=5 d,t25℃0.9=1 d,t37℃0.9=0.5 d;头孢唑啉钠皮试液t4℃0.9=6 d,t25℃0.9=1.5 d,t37℃0.9=1 d;头孢三嗪钠皮试液t4℃0.9=8 d,t25℃0.9=2 d,t37℃0.9=1 d.临床观察488例,其中头孢哌酮钠皮试有2例阳性,经用本品现配对照,结果相同,改用其他抗生素,其余阴性者静脉点滴治疗后无1例过敏反应.结论头孢哌酮钠、头孢唑啉钠、头孢三嗪钠皮试液可一次配制3~4 ml注入无菌瓶内置于冰箱保存,贮存期可达5、6、8 d,这对临床具有良好指导作用,值得推广.
头孢哌酮钠(氧哌羟苯唑头孢菌素,先锋必素,先锋必,简称T-1551)是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其对肠杆菌科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报道不良反应和发生率4%[1],我科收治1例老年女性患者在静滴头孢哌酮钠第9天出现血清病型反应,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内毒素受体CD14的基因表达以及头孢哌酮钠和乳酸左旋氧氟沙星联合抗炎治疗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1组.第1组:正常对照组(NC组);第2-6组:创伤弧菌脓毒症组(VV组),于注射创伤弧菌后不同时点活杀;第7~11组:创伤弧菌脓毒症联合抗炎治疗干预组(AA组),注射创伤弧菌后6 h予腹腔注射头孢哌酮钠和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在注射创伤弧菌后不同时点活杀.无菌取部分肺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各组CD14mRNA的表达量.比较各组CD14 mRNA的表达量.结果 VV组各组大鼠肺组织CD14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AA组大鼠染菌后肺组织CD14mRNA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与同时点的VV组相比,AA组大鼠肺组织CD14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CD14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及早使用头孢哌酮钠和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可明显减低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CD14mRNA的表达水平.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
患者男,55岁,体重75 kg,因“盐酸致伤全身多处伴疼痛、憋气3 h”于2014年7月18日入住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患者入院前3h在工厂作业过程中不慎掉入浓度为33%的盐酸池中,在盐酸池中滞留1 min左右,期间经口摄入一定量的盐酸。患者伤后未用清水冲洗创面。入院时出现烦躁、意识不清等症状,立即给予吸氧,建立深静脉液路加压补液,置放导尿管等紧急救治措施,并同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眼部、皮肤损伤处。进行了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入院时已经出现少尿,导尿管导出少量酱油色尿液。入院查体:体温36.1℃,脉搏130次/min,呼吸24次/min。入院诊断:(1)盐酸烧伤,总面积80%TBSA,其中深Ⅱ°烧伤4%(面1%、颈1%、臀部2%),Ⅲ°烧伤76%(颈1%、躯干24%、臀部3%、双上肢15%、双下肢33%);(2)重度吸入性损伤;(3)烧伤休克;(4)双眼盐酸烧伤;(5)消化道盐酸烧伤。针对患者眼部和消化道盐酸烧伤,紧急请专科医师会诊,并给予对症治疗。在补液抗休克治疗上,按国内补液公式进行补液抗休克,晶体液使用乳酸钠林格,胶体液交替使用聚明胶肽和右旋糖酐,并给予了一定量的白蛋白和血浆治疗,在补液过程中结合每小时尿量调整液体滴速和给予强心利尿治疗,在早期给予NaHCO3碱化尿液治疗。入院后直接给予美罗培南治疗,在后期治疗过程中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使用了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药物治疗。入院后20 h行四肢切痂手术,切痂创面给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辅料覆盖,其余未手术创面给予磺胺嘧啶银悬浊液保痂治疗。入院后第4天对四肢切痂创面进行了移植头皮手术,术后第2天换药见右上肢所植皮片成活差,创面颜色晦暗,怀疑创面真菌感染,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入院后第12天右上肢创面出现侵袭性感染,立即行手术清创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并加用两性霉素B治疗,入院后第17天患者肺部出现真菌感染,给予卡泊芬净治疗,效果差,于入院后第19天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发现,输完环丙沙星药液后接输头孢哌酮钠配制的药液时,输液器茂菲滴管中出现乳白色混浊,摇动后不消失,且越来越多的白色沉淀沉积在输液管中,导致输液器下端的过滤器阻塞,液体滴注不畅.当输完环丙沙星药液后,先输入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再接输头孢哌酮钠配制的药液,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这说明环丙沙星与头孢哌酮钠存在配伍禁忌.
头孢哌酮钠属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如对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等严重感染有特效,是少有的抗绿脓杆菌活性的广谱抗生素之一,毒、副作用小(对β-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对肾基本无毒)的特点.目前临床用量日趋增大,常将头孢哌酮钠粉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加至输液之中静滴,成人用量2~4g/d.但在输液配伍过程易出现浑浊或沉淀,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下面就配伍时应注意的问题加以分析.
赛必欣(头孢哌酮钠)是临床上常用的高效头孢类抗生素.在1997年版的176种静脉注射药物的理化变化表中,该药和盐酸川芎嗪并无配伍禁忌.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赛必欣与盐酸川芎嗪配伍用时出现了白色沉淀,为慎重起见,我们进行了以下观察.
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如何治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类、氟喹诺酮类和糖肽类全部耐药)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难题[1-2].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以及医院内暴发流行在目前临床上尤为棘手.本研究筛选出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100株,进行体外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