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貌特征】相关文献(5)
  •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中γ′相的形貌特征的定量表征研究

    为在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中获得理想的γ′相显微组织,对γ′粒子特征进行定量表征和科学控制非常必要.本文采用Image-Pro Plus,Image Tool和Origin等软件工具,对镍基粉末高温合金γ′强化相粒子的形态、分布以及尺寸等形貌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表明:等效直径、纵横比、形状因子(或紧密度)等参数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将粒子的尺寸、尺寸分布和形貌特征量化,更加直观和科学地反映γ′相粒子的析出特征.

    高温合金 γ′相粒子 形貌特征 粒子形状 粒子尺寸 尺寸分布
  • 三叶青的种类、分布与现状

    正宗的三叶青属葡萄科多年生、蔓生藤本植物,[学名]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别名]金线吊葫芦(因其块根呈葫芦状而得名),为我国所独有的珍稀药用濒危植物,常生长于阴湿山坡、山溪谷旁.形貌特征:藤茎细软,卷须与叶对生,卷须以直行捆绑式使藤攀爬于其它植物上,从不缠绕,较老藤茎扁形、表皮紫褐色,较嫩藤茎圆形、表皮青色,叶互生,一柄长三叶,中叶稍大,叶呈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叶柄及叶子表面翠绿.夏初开花,浆果球状,黄豆般大小,成熟后色泽鲜红艳丽,挂果期长达数月.

    三叶青 种类 藤本植物 藤茎 形貌特征 卷须 葫芦 濒危植物 表皮 葡萄科 捆绑式 多年生 直行 珍稀 叶子 叶柄 药用 生长 山坡 色泽
  • 血链球菌细菌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形貌及力学性质的影响

    《口腔医学研究》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8期

    目的:研究血链球菌细菌素(简称血链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形貌特征及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1)复苏、传代并鉴定血链球菌标准菌株ATCC10556、牙龈卟啉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33277.2)将血链球菌低温高速离心、细胞破碎等方法提取血链素,使之作用于P.g,于37℃厌氧培养48 h.3)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接触模式,观察血链素作用前后P.g菌体的形貌变化.4)利用AFM测定血链素作用前后P.g的力-距离曲线,并计算黏附力及杨氏模量.结果:1)通过AFM的观察:P.g在血链素的作用下,菌体直径缩小、平均粗糙度及平均峰高度增加(P<0.05).2)通过AFM的观察:血链素作用后,P.g的黏附力、杨氏模量显著降低(P<0.001).正常P.g的黏附力平均值为(0.70±0.10) nN、杨氏模量平均值为(5.54±0.16)MPa;经血链素作用后P.g的黏附力平均值为(0.50±0.10) nN、杨氏模量平均值为(3.97±0.64) MPa.结论:1)血链素可引起牙龈卟啉单胞菌形貌特征发生改变.2)血链素可导致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黏附力及杨氏模量降低.

    血链球菌细菌素 牙龈卟啉单胞菌 原子力显微镜 形貌特征 力学性质
  • 液晶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特征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TPCD CSCD 2005年3期

    目的:模仿生物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制备液晶/聚氨酯复合膜,作为抗凝血生物材料;材料和方法:将胆甾醇液晶引入到聚合物中,制成液晶复合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并通过溶血率测试,动态凝血试验及血小板粘附试验探究液晶/PU复合膜的血液相溶性;结果:在聚合物基材中加入亲水性的胆甾醇液晶可使复合材料表面呈现有液晶微区的有序结构特征,复合膜表面的抗凝血性能提高;结论:胆甾醇液晶能明显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改善的程度与液晶的组成及复合膜中液晶的含量相关.

    胆甾醇液晶 复合膜 形貌特征 血液相容性
  • C1烟煤中自然产出的纳米二氧化硅对BEAS-2B细胞的体外毒性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12年10期

    背景与目的 中国云南省宣威地区是世界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发病率是中国其他地方的20倍,前期研究认为,这种高肺癌发病率可能与当地出产和使用的烟煤燃烧产物中含有的二氧化硅颗粒物有关.本研究将从宣威地区出产的烟煤(C1烟煤)燃烧产物中分离二氧化硅颗粒物并进行表征,同时研究这种自然产出的二氧化硅颗粒物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2B)的体外毒性.方法 ①物理法从C1烟煤燃烧后的底灰中分离二氧化硅颗粒物,扫描电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分离出的颗粒物形态,能谱分析显微组分的依存关系,透射电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单颗粒形貌,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其颗粒物粒径分布,BET氮吸附比表面积仪测定颗粒物表面积;②应用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比色法检测分离出的二氧化硅处理组(实验组)、工业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处理组和结晶型二氧化硅处理组(对照组)的细胞成活率变化,测定经刺激24 h-72 h后细胞内活性氧化酶(ROS)和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变化.结果 ①我们从C1烟煤燃烧后的底灰中分离出二氧化硅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粒径大小不一,30nm到120 nm的颗粒物占86.8%,形态各异,表面不光滑,赋存有铝、钙和铁等元素;②相同浓度下,与工业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和结晶型二氧化硅相比,自然产出的纳米二氧化硅对BEAS-2B有更高的体外毒性.结论 ①物理法能从C1烟煤底灰中分离出天然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物,且不改变原有的形貌特征和显微组分的依存关系;②天然产出的纳米二氧化硅因形貌不规则、高比表面积和复杂的化学组分可能比工业生产的纳米二氧化硅和结晶型二氧化硅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

    C1烟煤 纳米二氧化硅 分离 形貌特征 体外毒性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