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Mg-Mn-Zn合金介导的成骨作用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体内成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一月龄雄性SD大鼠12只,麻醉后股骨干穿通性钻孔造成骨创伤,植入Mg-Mn-Zn合金介导棒,同时注入庆大霉素预防感染,每周皮下注射钙黄绿素。术后5、9、18、26周分别随机处死3只大鼠,取出植入有介导金属棒的股骨,各组材料经体视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行能量色散谱元素分析,岛津EPMA1610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测试样品内镁、钙、磷元素分布。结果:体视镜及光镜观察见5、9、18、26周髓腔中金属移植物周围包裹有新生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见移植物周围有新骨生成。能量色散谱元素分析表明含有碳、氧元素的基底膜层在金属移植物周围形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表明介导金属棒周围与成骨作用有关的钙、磷元素丰富。结论:成功的制作了Mg-Mn-Zn合金介导的体内成骨作用模型。结论:Mg-Mn-Zn合金能够很好的介导体内成骨。
龋病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疾病,众多学者分析多种因素与龋病的相关性,旨在探索龋病的具体病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就乳牙牙釉质磷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与患龋状况的关系做一研究,现报道如下:
1961年Boyde等首先将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法用于牙的研究[1].以该方法来研究分析乳牙矿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龋患状况的关系国内报导甚少.本实验通过电子探针技术分析正常乳牙牙本质中磷的含量,探讨其含量变化、分布与患龋状况的关系,为乳牙及其龋病基础研究增添参考资料.
所有生物的生长都需要磷酸盐,这就是为什么每年全世界的农作物种植需要大量磷肥。在海洋中的一些区域营养成分很少,许多生物的生长都非常缓慢,因此一些细菌进化出高级机制能够从其他物质中提取磷酸盐。这些物质是由许多原始有机体产生,构成了海洋环境中最大的磷元素储备。其中许多化合物都是毒性物质(抗生素),对于一些海洋生物的生存具有保护性意义。
近年来,水体富氧化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据Vollen Weider总结的OECO结果,80%的水库湖泊富氧化是受磷元素制约,10%的水库湖泊富氧化与磷元素直接相关,10%的水库湖泊富氧化与其它因素有关.因此,测定水体中总磷负荷成为判定水体富氧化与否和程度大小的主要方法[1].
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发病以6个月~2岁儿童为多.其致病机理主要是由于患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以致钙和磷元素的代谢失常,引起骨骼发育障碍及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使骨骺软骨细胞的正常变性出现异常,毛细血管对软骨的侵入及软骨与骨样组织的正常钙化发生障碍,同时骨样组织的形成继续进行,骺干连接处原来的钙化预备区渐被较宽的佝偻性中间区所代替,中间区缺乏钙质而变软,受压时向四周凸出,产生畸形.导致佝偻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婴、幼儿饮食中长期缺乏钙、磷元素或维生素D,或乳母缺乏钙,饮食结构不合理或儿童吸收不良,活动较少和接受阳光照射不足.
生活中磷元素广泛存在,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一些磷的化合物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有些磷的化合物,如磷化氢(PH3)、磷肥都是有毒物质,如使用不当将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了解和掌握磷的相关知识及毒性,对侦破有关磷中毒案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