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法就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入流汁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对于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通过鼻饲胃管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水以及患者疾病治疗.
小肠出血约占全消化道出血病例的3%~5%.其常见的病理改变包括:血管畸形、肿瘤、息肉、憩室、溃疡、感染和药物等所致的小肠出血. 由于小肠出血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距消化道两端较远,加之缺乏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故临床上往往长时间得不到确切定位诊断.我们自1996年7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急性小肠出血患者45例,其中急症手术20例,急症手术患者均采用亚甲蓝经肠系膜上动脉注入方法判断定位小肠出血位置,判断切除肠管范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贝朗三通阀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方便于输液及各种注射泵、输液泵的连接.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我科将贝朗三通与鼻饲空肠管连接,解决了常规鼻饲空肠管注入方法上的不足,经临床多次实践,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目的: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多见于早产儿.NRDS是PS的主要适应证.方法:产儿早期给药是关键,对所有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生后2~6h内出现青紫、呼吸困难、呼气呻吟、吸气时胸廓凹陷、肌张力低下等现象;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和体征,立即给药,33~35周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预防性给PS,在出生时立即给1次,按需给2~4次,间隔时间一般为10~12h.结果:验组患儿应用此种方法给药可迅速发挥药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结论:用头皮针联合球囊加压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方法简便易行,操作过程中不中断供氧,可有效减轻给药过程中的缺氧程度.
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占重要地位,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尤为重要,而现今的呼吸机几乎都带有加温加湿器装置.传统的给呼吸机加温加湿器加入蒸馏水的方法是用50 mL注射器吸取蒸馏水,注入湿化器内或直接倒入湿化器内,需要断开呼吸机和打开湿化器的注水口.由于反复向湿化器内加水,影响了病人的通气,并容易造成呼吸通路的污染.我科于2005年1月开始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给湿化器加入蒸馏水的方法来代替传统方法,效果满意
一次性三通阀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方便于输液、各种注射泵、输液泵的连接等,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我科将三通阀与鼻饲胃管连接,解决了常规鼻饲胃管注入方法上的不足,经临床1000余次的实践,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对照组(Ⅰ组),气管内直接滴注PS 100 mg/kg,,30例同期住院的高危早产儿作为改良组(Ⅱ组),予改良方式注入PS 100 mg/kg防治NRDS,作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后机械通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血气结果和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早产儿RDS机械通气发生率为40.0%(12/30),改良组机械通气发生率为26.67%(8/30).两组药物外喷、脱管、感染、气胸、颅内出血发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6 h改良组PaO2和Ph值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较用药前显著性降低.改良组用药后氧疗时间为11 d(2~21 d),其中8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闹为4 d(3~11 d);对照组30例氧疗时间为15 d(4~30 d),其中12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5 d(3~18 d),两组闻氧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改良方法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减轻RDS的程度,改善血气,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