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质量,对灾难现场的伤员受害病情作出快速分检,准确评估,发挥迅速有效的救灾能力,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这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依据国家卫生部对<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在现场医疗救援中按轻、中、重、死亡进行病情分类.我们分别以"红、黄、蓝、黑"四种颜色制作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能采取相应急救措施的伤员病情色别带,置于病人上臂,现场急救应用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颅脑损伤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创伤中占有较大比重[1].我院为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段交通事故急救单位,现将我院救治的神经外科伤员的特点和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大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和获得生存能力的场所,学校在提供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提供保持健康和避免意外伤亡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但据近年来多项针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5]: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灾害事故的自救和互救知识严重匮乏, 从未接受任何急救知识的培训,也希望获得多方面的急救知识.因此,在综合性大学非医学专业开设<突发灾害事故的救援>课程很有必要.由于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对社会的影响面广,承载着未来的社会责任,是不可多得的传播载体.通过在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中开展灾害事故急救的普及教育,从而有力推动灾害事故自救和互救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
危重患者在我国多数医院内还没有做到所有检查都能在床边进行,某些检查需要到相关科室进行,在此过程中最常见发生的问题是低通气、低氧、低血压,最严重的是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1],因此,做好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近几年来我们对外出检查的患者制定有一整套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意外事故急救应急预案,使外出检查患者意外安全发生率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