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质量,对灾难现场的伤员受害病情作出快速分检,准确评估,发挥迅速有效的救灾能力,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这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依据国家卫生部对<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在现场医疗救援中按轻、中、重、死亡进行病情分类.我们分别以"红、黄、蓝、黑"四种颜色制作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能采取相应急救措施的伤员病情色别带,置于病人上臂,现场急救应用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编者]2001年9月11日,世界和平日,美国遭受恐怖分子的一系列袭击,短时间,世贸双塔轰然坍塌,五角大楼残损不全,数千生灵在顷刻间伤亡惨重.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HHS)火速成立全国医疗紧急系统,组织了80多个医疗救援小组参加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救援行动,大批医疗救护人员奋战在事发地点.救助灾害永远是从事急救医务人员的职责.观美国急救系统应对灾害的反应,吸取其得与失的经验,对促进我国灾难急救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我们编辑整理了Medscape医刊编辑Alfred J.Saint Jacques和Robert Kennedy对纽约真正参加了当时的急救医生的采访记录.Alfred J.S.J.编辑:我想从您这得到一些关于9月11日临床方面的资料,您愿意描述一下星期二早晨发生的事情吗?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病情,按轻、中、重、死亡分类,我们分别以红、黄、蓝、黑4种颜色的布料,自制了伤员病情色别带,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现将色别带的制作及应用介绍如下:
医学防护器材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武器的发展和变革。早在数千年前的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士兵大部分的伤情是砍伤、扎伤,所以当时的战场止血技术、骨外科技术发展迅速。自战场上出现热兵器以来,战场上士兵的伤情发展为以烧伤、炸伤为主的复合伤,因此医疗救护人员也就开始积极研制治疗烧伤、炸伤的技术,从此胸外科、脑外科、截肢术、大面积植皮手术技术日渐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的机会大大增加,冻伤已成为战场上严重威胁官兵生命安全的战场疾病,所以各国对于冻伤的研制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冻伤的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提高。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化学武器、原子武器、生物武器的出现,战场上士兵伤情更加复杂化,医学界的专家们又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达到了应用阶段。上述医疗防护技术的发展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只要武器发展了,战场上自然就会出现新的伤情;而新的伤情的出现,必然导致医学防护技术的变革。
针对当前灾害医疗救援中可能存在的忽视人文关怀价值的问题,从人文关怀促使灾害医疗救护伦理价值认识的提升出发,联系灾害医疗救护道德基本要求的细化,人文关怀促使灾害医疗救护道德效益的激增,以及世代传承的白求恩精神四个方面,对人文关怀在灾害医疗救援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人文关怀不仅在当代社会主义医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灾害医疗救援行动中发挥着中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