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服务与管理有一连串流程,ISO9000族标准要求编写几十个管理程序和几百个服务程序,管理人员按程序管理,操作人员按程序工作;为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构建病例质控平台,病例质控首先进行病例分型,护士对分管的病例至少做6种分型,即病情、心理状态、自理能力、经济地位、护理措施、满意度分型,要对病例分层质控.为发展专科护理、培养临床护理专家构建病种质控平台,抓临床病种质控,就要学习运用循证医学与临床路径.
本文对我院17种单病种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统计数据库".选取了我院2007年出院病例,所有病例均按ICD-10进行规范编码.从中选定了卫生厅规定的17种疾病进行单病种质控,见表1.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医院分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医院对自身医疗质量的管理及便于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不同医院之间的比较.医院进行病种管理都要经过病种筛选、质控指标筛选、质控指标范围的确定三个过程,其中质控指标的筛选对每一个病种都是很重要的一环.
卫生部颁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将单病种质量管理列为医院管理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1].我区卫生厅根据卫生部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办法与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并在2005年开始在全区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在"评价标准"中强调单病种质量管理必须符合要求,每个科室要对前3位病种开展质控,病种质控指标评价指数≥全区同级医院平均值(或中位数),三级医院每半年书面向卫生厅上报病种质控资料一次,数字准确,填报及时[2].这充分体现了卫生管理部门为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又要控制医疗费用,解决"看病贵"这个社会问题.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同一组医护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医护计划,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医务人员行为受此规范.临床路径是一个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方案[1].随着《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2011年版)》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条款评价要素与方法说明(2011年版)》的出版,各地三级医院均积极探索以新的标准准备复审工作,而医院社会评价是本次复审工作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病人满意度测评"与"院外同行专家测评"两部分,此测评结果是医院评审中的一个重要测量工具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