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城区内宾馆、餐饮和食品等第三产业较发达,自然条件和城市特点适应蜚蠊生长.为了解临海市城区蜚蠊的侵害情况,为灭蜚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6年1-12月开展了蜚蠊密度及种群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城区内宾馆、餐饮和食品等第三产业较发达,自然条件和城市特点适宜蜚蠊孳生繁殖.为减少我市蜚蠊侵害及相关疾病发生,改善环境,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于2004年1~12月,在城区开展了蜚蠊密度及种群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 通过蚊虫综合防治有效降低营区的蚊虫密度.方法 室外采用CO2灯诱法、室内吸蚊器法采集蚊虫,2次/月并对捕获蚊虫分类计数,评价综合灭蚊的效果.结果 捕获蚊虫1 698只,分属4属6种,淡色库蚊(86.51%)为绝对优势种.室外蚊密度变化呈单峰型曲线,7月达到高峰,8、9、10月密度逐渐下降,全年季节分布在5-11月,灌木丛7月蚊密度31.75只/(灯·h)为最高;综合教学楼外捕获成蚊平均密度6.93只/(灯·h)最低.室内各场所6-10月蚊密度相对较稳定且处于较低水平,一般控制在3只/间以下.结论 蚊虫综合防治能有效降低官兵生活区蚊密度,使室内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对控制蚊媒传染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蚊虫密度和种群监测,是了解我国各地主要蚊子种类的组成、地区分布、季节消长规律的重要方法,对于卫生防疫部门制定灭蚊工作规划,开展虫媒传染性疾病的预测预报工作,把握疾病监控工作主动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从全国各监测城市中选择了北京、哈尔滨等7个城市自1993~1997年5年问蚊虫密度及种类报告资料予以整理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