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的方法使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幼虫被穿刺巴斯德氏柄菌(Pasteuria penetrans)孢子附着,其中以离心法效果较好,但孢子容易脱落.该菌孢子的萌发率为21%,幼虫被孢子附着后活动力降低.受感染的线虫(简称阳性线虫)的发育比未受感染的线虫(简称阴性线虫)差,其成虫生殖腺长度只及阴性线虫的1/3且较细,因而不能产卵,也不分泌胶质.该菌的生长经过微菌落、孢子幼体、成熟孢子等阶段,在30.2℃条件下经18天(积温544.8℃)开始成熟.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也称生物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微菌落聚集物,是细菌采取的一种生长方式,任何细菌均能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多糖蛋白复合物可将细菌自身包裹其中,使细菌间相互粘连产生特定结构的细菌复合体[1].
目的 以微孔滤膜作载体,结合多媒体彩显显微放大计数系统, 建立快速检测食品中细菌总数方法.方法 将待测标本1 mL接种于微孔滤膜上,以真空泵负压抽滤,取下滤膜将其贴于营养琼脂平板表面,37℃微菌落法培养3~5h,国标法培养48 h,沙黄染色,通过显微摄像电脑放大系统进行计数.用微菌落法与国标法分别对6份不同浓度大肠杆菌悬液中大肠杆菌和36份食品中细菌总数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微菌落法对6个大肠杆茵茵液测得结果分别为205、100、117、105、160、184 cfu·mL-1,国标法测得结果分别为200、110、120、100、150、180 cfu·mL-1,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对36份食品中细菌总数测得的结果最大相差为20 cfu·mL-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该法具有快速、准确、简单易操作等优点,适用于现场对食品中的细菌总数进行快速检测.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是指细菌黏附于惰性或者活性实体表面、繁殖、分化并分泌大量胞外多聚基质包被其外形成的微菌落聚集体,是细菌相互粘连并将其自身克隆聚集缠绕其中形成的膜样物[1].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也称生物膜,是单一或多种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微菌落聚集物,其主要成分为多糖蛋白复合物,将细菌自身包裹其中,使细菌相互黏连产生特定结构的细菌复合体,形如膜状并不可逆地附着于病灶的表面或导管内[1].这是细菌为适应环境维持自身生命所发生的形态学的变化,从而增强了细菌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临床上许多顽固性、难治性感染均与形成细菌生物膜有关.
目的 研究微菌落观察法在鉴别分枝杆菌方面的优点和特异性.方法取验菌株在匡氏琼脂培养3、7、10、14、21、28 d.然后在无菌标准操作箱内用固定专用的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微菌落的特征,同时用传统分型实验做对比.结果 结核杆菌在琼脂培养基上早期形态十分特殊,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性,微菌落观察法均可以在3-21天平均9.5天得到鉴定,其速度远快于传统的细菌学方法(≥8周)和生化法(5~8周),微菌落观察法鉴别结核杆菌群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达到97.8%.结论 微菌落观察法用于分枝杆菌的直接鉴定,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结果比较准确可靠,操作简单,适合推广应用.
空肠弯曲菌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人兽共患性、细菌性肠道病原菌之一[1],其感染率在世界各地普遍呈上升趋势,主要引起人体急性肠炎和食物中毒,并伴发反应性关节炎、肝炎、瑞特氏病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免疫性损伤性疾病[2].生物膜是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吸附于生物材料或机体腔道表面,分泌黏性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polymeric substance,EPS)将其自身包裹成微菌落,并相互融合形成的高度组织化、系统化的微菌落膜性聚集物[3-4].生物膜的形成在空肠弯曲菌传播感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5],因此对于空肠弯曲菌生物膜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空肠弯曲菌生物膜的形成、相关基因、检测分析方法、研究展望作了综述.
目的 研究结核杆菌微菌落培养中细菌繁殖的周期.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PCR对微菌落形成前后细菌DNA的拷贝教进行检测分析,在基因水平判定结核杆菌生长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观察微菌落形成的最短时间.结果 对培养前后的拷贝数进行t检验,t值分别为4.35和3.97,v=4,培养前后细菌数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结核杆菌培养12 h可以生长一代.
众所周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 sa,PA)的慢性肺部感染是一种最难治疗的感染.它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呼吸道的局部防御功能低下、病原菌对抗菌药的耐药以及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F)的形成有关.目前的研究认为,PA生物被膜的形成是难治性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死后肺组织的电子显微分析亦显示PA在患者的肺部形成微菌落.因此,有的学者提出了"呼吸道生物被膜病(biofilm disease)"概念[1,2].本文拟就该病有关方面作一综述.
目的 优化双重分子信标的实验体系以快速检测结核杆菌及其耐药菌株.方法 选择不同镁离子浓度、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最终得出最佳反应条件.结果 为保证扩增效率且无非特异性扩增,最终选择最佳条件是:M g2+浓度3.0 mmol/L;退火温度60 ℃;引物浓度0.3 mmol/L.结论 确立了双重分子信标实验的最优条件,从而保证了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1 CFU/mL)、特异性强(只能检测包括耐药菌株的结核杆菌复合群)、重复性好(变异系数<5%)等优势,为双重分子信标检测结核杆菌提供了必要条件.
微菌落(Bacterial Microcolony)技术用细菌快速定量检测的研究报告较多[1-4],我们在研究微菌落技术用于多种食品细菌总数测定中,发现不同性质或品牌微孔滤膜对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为此,我们选择了不同性质的微孔滤膜对细菌总数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比较,以求获得较佳的微孔滤膜
目的初步建立检测矿泉水中细菌总数的微菌落技术.方法以抽滤方式将待测水样1 ml接种于混合纤维素膜上,然后贴在琼脂平板上37℃培养12h,取下膜透明处理、沙黄染色后显微镜记数.结果与常规平板计数法比较,差别无显著性.同时可测定细菌浓度低于103cfu/ml的水样.结论该法具有经济、快速、结果易于保存等特点.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s, BBF )是指细菌吸附于海底、河床、给排水管道、生物材料、牙齿、上皮组织或坏死组织表面并分泌胞外多糖(exopolysaccarides,EPS)、纤维蛋白、脂蛋白等而形成粘液样的多糖蛋白复合物(glycocalyx,GLX),使细菌相互粘连并将所形成的微菌落包裹于其中而形成的膜样物,是细菌在自然界生存的主要形式(90%以上)[1],也是在病灶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