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几年中,研制新药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药物开发途径步履艰难。传统的药物开发模式 (见图1) 往往需花费数亿美元、十数年的时间,从上万个化合物中才能发掘出一个有应用价值的新药[1]。由于这种方法周期长、耗费巨大,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人们在寻找新的药物发现的新方法。
药物筛选模型(drug screening model, drug screening assay method)是用于证明某种物质具有药理活性(生物活性、治疗作用)的实验方法,这些实验方法是寻找和发现药物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们在长期寻找药物的实践过程中,建立了大量用于新药筛选的各类模型,在新药发现和研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新的药物筛选模型不断出现,这些新的筛选模型不仅促进了药物的发现,而且对药物筛选的方法、理论、技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1]。本文对近年来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进展作简单综述。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的寻找新药的高新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实践,该技术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目前寻找新药的重要手段。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寻找新药,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药物筛选的认识,同时对药物开发研究的思路也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如何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开发新药,已成为目前药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根据药物发现的基本规律,介绍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原理方法,探讨高通量药物筛选在新药发现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最近,P.Roy Vagelos博士作为华盛顿大学的国际顾问到上海和北京访问.在北京期间,他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了题为<如何将基础知识转为研发能力>的报告.在整整1.5小时的演讲中,76岁的Vagelos手中没有讲稿,也没有幻灯,他只是在演讲前询问了学生的情况和他们的希望.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SPESR IN BIODIVERSITYPROJECT1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BiodiversityGroups (ICBG) ProgramICBG program is a unique effort that addresses the interdependent issues of drug discovery,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The FIC-managed Biodiversity Program is designed to guide natural products drug discovery in such a way that local communities and other source country organizations can derive direct benefits from their diverse biological resources.Benefit-sharing may provide clear incentives for pre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that biod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