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教育管理观念的改革2.3.1树立教育多元化观念,树立高等学校是办学主体、教育主体的思想
我们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教育创新思想,抓住了深入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是我们开创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由国家包揽办学和政府直接管理.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办学体制上,打破了由国家包办成人教育的旧格局.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办、社会各界和公民参与的新局面,逐步理顺学校、政府、社会三者的关系.政府简政放权,扩大成人高等学校面向社会招生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力.在办学主体方面,我国目前政府办学能力有限,结构单一,缺乏活力.因此应该使办学主体多元化.这样有利于理顺宏观关系,使学校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国家对其管理通过法律、法规进行,有利于扩大成人高校自主权的影响.多元化办学主体的出现使各成人高校之间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以下简称:卫管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学科培养体系。但由于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办学主体不一等原因,卫管专业的课程设置至今仍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各院校培养思路存在较大差异[1]。目前,川渝地区成都医学院、川北医学院、泸州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等4所医学院均开设卫管专业本科教育,本文以4所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对比分析为基础,提出卫管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以期对该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有所启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卫生事业对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卫生管理教育在80年代初兴起.当时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清醒地看到,要适应卫生事业现代科学管理的需要,必须迅速发展卫生管理教育,培养现代卫生管理人才.自1982年上海医科大学设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以来,全国各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陆续设立了卫生事业管理或卫生事业管理相关专业.卫生管理专业是一门边缘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由于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且各个学校办学主体不一样(有公共卫生学院主办、有管理学院主办等),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培养模式.尤其在课程设置上,不同办学主体的学校也有不同的特点.跨入21世纪,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换等,这些都对原有的卫生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1~4].作为培养21世纪专业卫生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调整课程体系,积极应对挑战.本文从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存在问题、对策措施等方面做一探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的富强、祖国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教育.民族医药教育不仅是民族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我国现有民族医药的教育体系,如办学主体、教育模式、教育层次、教育规模等等.现对我国民族医药教育发展状况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