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不同产地、品种、采收部位和潮次的赤芝孢子粉和子实体,对其含油率、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全国不同产地的破壁孢子粉含油率为23.61% ~34.17%;浙江主栽赤芝品种子实体含油率为0.81% ~ 1.87%,未破壁孢子粉为0.07% ~0.24%,破壁孢子粉为27.54% ~34.17%,赤芝孢子粉含油率远远大于子实体,破壁加工可提高孢子粉中油脂提取率150 ~340倍.赤芝孢子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和亚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3.26% ~ 58.16%,10.69% ~16.87%;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显示,孢子粉和子实体的脂肪酸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测定脂肪酸组成,尤其是油酸、硬脂酸、棕榈酸的含量,可以鉴别赤芝类产品来源的组织类型.研究还发现同一品种赤芝1潮孢子粉和子实体中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2潮.
近年来,在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中,对于挥发油成分,有人利用β-环糊精(β-CD)包合技术[1,2],将易挥散的挥发油制成包合物,提高其稳定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在β-CD包合挥发油的过程中,油利用率、包合物产率及含油率是衡量包合效果的主要指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β-CD的用量、包合时间、包合温度等.
橄榄油是从自然成熟的油橄榄鲜果中直接榨出的油脂.其鲜果含油率一般为20%~30%.油橄榄原是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一种名贵常绿木本油科和果用树科.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可制作各种美味可口的豆制品,也可用于榨油,并制成豆饼、豆粕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大豆含油率一般在17%~25%,是榨油的优质原料,豆油则是优质食用油.大豆和豆油除直接食用外,还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大豆的副产品豆饼、豆粕是十分理想的饲料,脱脂的豆饼还可以用来造纸,作涂料,制造人造纤维和塑料等.
传统的巴豆制霜法浪费原药材、工时,制备出的巴豆霜含油率不一致,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节省、扩大药用率.多年来我们采用"淀粉稀释法"制巴豆霜,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传统制霜法与淀粉稀释制霜及其优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目的 比较我国的广东、海南、贵州和印度等地所产小油桐种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小油桐种子的含油率,采用GC-MS对小油桐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干基含油率分别为32.43%(广东)、31.41%(海南)、37.56%(贵州)和41.04%(印度);GC.MS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80.93%(广东)、79.53%(海南)、77.24%(贵州)和78.22%(印度).结论 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方面均存在差异,这在小油桐引种与育种过程中应予以考虑.
目的:研究活血丹风干前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自然风干处理前后活血丹的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含油率并进行比较.利用GC-MS分析其化学组分,峰面积归一法比较各组分间的相对含量.色谱条件:采用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柱温60℃,保持2 min,以10℃·min-1升温速率升至230℃,保持1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柱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1.0 μL,挥发油用乙醚稀释100倍,不分流;质谱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扫描范围33~350 amu,四极杆温度和离子源温度分别为150℃和230℃.结果:自然风干前后活血丹挥发油平均含量分别为0.15%和0.01%;分别检出32个和27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23个和18个化合物,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1.8%和90.2%.主要成分包括柠檬烯、薄荷酮、胡薄荷酮、γ-榄香烯、石竹烯等.结论:经自然风干处理后,活血丹的含油率下降,自然风干处理前后的活血丹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各主要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