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因子κB】相关文献(893)
  • 川芎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0、NF-κB的影响研究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CSTPCD 2018年3期

    目的 探究川芎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柳氮磺吡啶片治疗,初剂量5 g/d,3次/d,口服;试验组给予口服川芎嗪,5 g/d,3次/d,共治疗1月.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IL-10、NF-κB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AI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DAI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F-κB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IL-10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能够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促进IL-10表达,降低NF-κB水平.

    川芎嗪 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白介素-10 核因子κB
  • 大蒜素亚慢性染毒对雄性大鼠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毒理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3年5期

    目的 探讨大蒜素亚慢性染毒对雄性大鼠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3.3、10和30 mg/kg的剂量经口灌胃大蒜素给予雄性大鼠,染毒90 d后,测定大鼠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并以Western Blot法测定雄性大鼠脾细胞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表达的改变.结果 大蒜素亚慢性染毒对雄性大鼠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3.3、10和30 mg/kg剂量组的TLR4和NF-κB的表达和30 mg/kg剂量组SIRPα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大蒜素亚慢性染毒能明显上调雄性大鼠脾细胞内TLR-4、NF-κB、SIRPα的表达水平.

    大蒜素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信号调节蛋白α
  • NF-κB在香烟烟雾凝集物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L-8表达中的作用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11年5期

    目的 研究校因子κB(NF-κB)在香烟烟雾凝集物(CSC)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L-8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IL-8促进子上NF-κB结合位点突变的BEAS-2B细胞株(II-8mNF-κB- BEAS-2B细胞)和野生型BEAS-2B细胞株(IL-8 WT BEAS-2B细胞,其IL-8促进子上含有完整的NF-κB结合位点),经7.5% CSC处理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处理后细胞荧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fLCF)mRNA水平的变化,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处理后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大小.结果 7.5% CSC处理2种BEAS-2B细胞后,IL-8 WT BEAS-2B细胞的fLCF mRNA表达量和荧光素酶活性均高于IL-8mNF-κB - BEAS-2B细胞(P<0.001),其中fLCF mRNA表达量是IL-8mNF-κB- BEAS-2B细胞的1.32倍(P <0.001).结论 NF-κB转录因子通过参与炎症因子IL-8表达,促进吸烟导致的呼吸系统炎症反应.

    香烟烟雾凝集物 IL-8 核因子κB BEAS-2B细胞
  • 氯化镉对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及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卫生研究》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5期

    目的 探讨氯化镉(CdCl2)对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以及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小鼠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健康成年ICR雄鼠随机分为CdCl22.0、1.0和0.5 mg/kg处理组及生理盐水(NS)对照组,各组经腹腔注射CdCl2,连续14d.末次染毒后进行旷场实验;颈椎脱臼处死取脑组织,测定活性氧(ROS)含量,ELISA法检测TNF-α和ICAM-1的表达,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观察脑组织NF-κB P65蛋白的表达,HE染色大脑神经病理学检查.结果 随CdCl2剂量的增加,实验动物体重增长程度下降(P<0.05),CdCl22.0 mg/kg组体重增加程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旷场实验中,CdCl2 2.0 mg/kg组跨越格子数显著高于NS对照组(P<0.05).CdCl22.0和1.0mg/kg组小鼠脑组织中ROS水平增高(P<0.05)、CdCl22.0 mg/kg组TNF-α表达增加(P<0.05),ICAM-1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和Western blot均提示,CdCl2 2.0 mg/kg组NF-κB P65表达增加.病理检查发现,CdCl2 2.0 mg/kg组大脑皮质及海马层细胞稀疏.结论 镉暴露后小鼠脑组织中ROS表达增加,ROS可以激活NF-κB通路,上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

    氯化镉 小鼠 活性氧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粘附分子
  • 恒河猴细菌感染性子宫出血模型内膜组织NF-κB活性及TNF-α、IL-1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10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在恒河猴细菌感染性子宫出血模型中的变化.方法:选择月经正常的雌性育龄恒河猴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4只和正常对照组3只,通过宫腔细菌接种制作细菌感染性子宫出血模型.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恒河猴子宫内膜组织NF-κB与靶基因DNA的结合活性,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恒河猴子宫内膜组织TNF-α、IL-1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NF-κB活性及TNF-α、IL-1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NF-κB活化及TNF-α、IL-1mRNA的高度表达可能参与了恒河猴细菌感染性子宫出血发病机制.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 子宫出血 恒河猴
  • 草花覆盆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草花覆盆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设立空白组5 只、模型组15 只、西药组15 只,西药联合草花覆盆颗粒组15 只,喂养时间为14周,检测肾脏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炎症化因子NF-кB、TGF-β1 表达,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草花覆盆颗粒干预DN大鼠后,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NF-κB和TGF-β1 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 ).结论 草花覆盆颗粒可通过抑制NF-κB和TGF-β1 的表达,减轻肾组织炎症反应及减少肾组织细胞外基质的含量,从而延缓肾组织纤维化.

    草花覆盆颗粒 糖尿病肾病 核因子κB TGF-β1
  • 隔药饼灸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Toll样受体与核因子表达的影响

    《针刺研究》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2期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Toll样受体2(TLR 2)、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稳定兔AS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直接灸组及隔药饼灸组分别直接灸及隔药饼灸“巨阙”及双侧“天枢”“丰隆”或双侧“心俞”“脾俞”“肝俞”,每日1次,治疗8周.运用酶法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比色法测定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计算HDL/LDL;电泳法测定血浆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斑块组织结构及斑块的血管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IMT);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兔AS斑块中TLR 2、TLR 4、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TC、TG、LDL、Apo B含量显著升高(P<0.01),Apo A含量、HDL/LDL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内膜厚度、IMT显著增加(P<0.01),TLR2、TLR 4、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浆TC、TG、LDL、Apo-B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Apo-A含量、HDL/LDL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厚度、IMT显著降低(P<0.01),TLR 2、TLR 4、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与直接灸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药物组血浆TC、TG、LDL、Apo-B显著降低(P<0.05,P<0.01),Apo-A含量、HDL/LDL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厚度、IMT降低(P<0.01,P<0.05),TLR 2、TLR 4、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隔药饼灸通过抑制兔AS斑块中TLR 2、TLR 4、NF-κB mRNA的表达,可能起到稳定AS斑块的作用.

    隔药饼灸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浆-载脂蛋白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 消栓通脉颗粒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静脉壁NF-κB,ⅠκB表达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11年20期

    目的:探讨中药消栓通脉颗粒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血栓模型组、复方丹参片组(0.23 g·kg-1,ig)、消栓通脉颗粒组(32g·kg-1,ig).连续给药5d后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血栓模型,造模后4h连续给药,动态监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静脉壁核因子κB mRNA(NF-κB p50 mRNA,NF-κB p65mRNA),抑制因子κB mRNA(ⅠκB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同一时间点,中药治疗组静脉壁NF-κB p50 mRNA,NF-κB p65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IκBα mRNA明显增高(P<0.01);各组静脉壁NF-κB pS0 mRNA,NF-κB p65mRNA表达随手术天数的延长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术后3d达到高峰,而IκBα mRNA的表达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规律,术后3d降到低谷;与复方丹参片组比较,在同一时间点,消栓通脉颗粒剂组NF-κB p50 mRNA,NF-κB#5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IκBα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消栓通脉颗粒剂可能通过调控NF-κB/IκB信号传导通路,减轻其介导的静脉壁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发挥抗血栓作用.

    深静脉血栓 核因子κB 抑制因子κB 炎症反应 消栓通脉颗粒
  • 健脾复方对人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COX-2、NF-кB和AP-1表达的影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2年7期

    目的:研究健脾复方对人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肿瘤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кB( NF-κB)和激活物蛋白1(A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近交系( BALB/C)裸小鼠建立人大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入健脾复方组、塞来昔布组、5-Fu组、模型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共分组治疗8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方法检测COX-2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P-1和NF-κB的表达.结果:健脾复方组、塞来昔布组和5-Fu组裸小鼠COX-2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且与空白对照组相似(P=0.0019).健脾复方组、塞来昔布组、5-Fu组和模型对照组AP-1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65).健脾复方组和空白对照组NF-кB表达低于5-Fu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且健脾复方组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健脾复方可以下调COX-2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其上游因子NF-кB有关.健脾复方对AP-1表达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大肠癌 健脾复方 环氧化酶-2 核因子κB 激活物蛋白-1
  • 补阳还五汤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ApoE-/-小鼠Toll样受体4及其下游主要元件的影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8期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对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的Toll样受体4(TLR4)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讨论补阳还五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0只,以10只C57BL/6J小鼠设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外,每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阿托伐他汀组及加为补阳还五汤组每日以相应药物灌胃.第9周后采用生化检测方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C-C)值.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观察,并测量斑块所占管腔面积之比.以荧光定量PCR检测TLR4、MyD88、TRAF-6、NF-κB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血脂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均能降低ApoE-/-小鼠TC、TG、LDL-C水平,同时升高HDL-C水平(P<0.01);镜下观察补阳还五汤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均能较模型组斑块有所减少,主动脉血管细胞排列较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小鼠的主动脉斑块在血管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mRNA与蛋白水平上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与阿托伐他汀组均能有效降低TLR4、MyD88、TRAF-6、NF-κB的mRNA基因与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对于AS的发生发展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主要元件有关.

    补阳还五汤 动脉粥样硬化 Toll样受体4 髓样分化因子88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核因子κB
  • 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对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及NF-κB水平的作用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1年9期

    目的:通过观察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对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及NF-κB的干预作用,以期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通过气候仓、肥甘饮食加流感病毒滴鼻感染造模成功后,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组以相应中药干预,比较各组肺指数、光镜下病变程度半定量、肺组织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肺指数、肺部病理改变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其中全方效果最佳.结论:蒿芩清胆汤具有抗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从而减少其下游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截断“炎症瀑布”效应有关.

    流感 病毒 湿热 核因子κB 蒿芩清胆汤 拆方
  • 芷辛方对骨癌痛大鼠髓内TLR-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5年8期

    目的:建立癌痛动物模型寻找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进一步探讨芷辛方的镇痛作用及对骨癌痛大鼠模型中脊髓胶质细胞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CD11b]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 (NF-κB)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个组:空白对照组,骨癌痛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盐酸曲马多0.01g/kg),芷辛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9、4.5、2.25g/kg生药),中药五灵止痛胶囊对照组(0.06g/kg),每组10只.造模14d后开始灌胃,每日灌胃1次,连续7d.第21天取脊髓L4-L5部位,分别应用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GFAP、小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CD11b、髓内TLR4和NF-κB的变化.结果:①免疫组化检测骨癌痛模型组的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蛋白GFAP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芷辛方中、高剂量治疗组.骨癌痛发生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芷辛方对其具有抑制镇痛作用.②PCR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CD11b,骨癌痛模型组的CD1 1b mRNA显著高于芷辛方中、高剂量治疗组(P<0.01).表明骨癌痛时,小胶质细胞表现为增殖活化,芷辛方对其有抑制镇痛的作用.③芷辛方干预治疗的骨癌痛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活性重要因子TLR4 mRNA与骨癌痛模型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P<0.05).骨癌痛模型组的NF-κB/GAPDH的蛋白水平与正常组和芷辛方高剂量治疗组的表达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枢疼痛TLR-NF-κB信息通路被激活,芷辛方通过对TLR的抑制从而达到对其下游通路的抑制和治疗作用,进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骨癌痛 芷辛方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小胶质细胞 Toll样受体 核因子κB
  • 黄芪注射液通过调节JNK和NF-κB通路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3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视神经牵拉伤大鼠视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SPF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视神经牵拉伤模型组及黄芪注射液治疗组3组各22只大鼠;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视神经不予牵拉;术后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14 d后取大鼠视网膜组织,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JNK和NF-κB表达变化,并采用real time-PCR方法检测p75NTR的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视神经牵拉伤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p75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明显上升,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给药14d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p75 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显著减少,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75NTR mRNA的表达及JNK蛋白水平、促进NF-κB的蛋白表达有关.

    视神经损伤 黄芪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c-Jun氨基末端激酶 核因子κB
  • 妇科千金片对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NF-κB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妇科千金片治疗盆腔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运用子宫内接种混合菌液制造急性盆腔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妇科千金片低、中、高剂量组、妇炎康组及罗红霉素组,治疗后,用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校因子κB (NF-kB)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F-α、NF-κB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妇科千金片低、中、高剂量组、妇炎康组及罗红霉素组的TNF-α、NF-κB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妇科千金片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中TNF-α、NF-κB的含量而发挥抗炎作用.

    妇科千金片 盆腔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中医药实验
  • 清热排毒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核因子κB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STPCD CSCD 2014年12期

    目的:观察清热排毒胶囊对尿酸钠晶体(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组(戴芬组)及清热排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治疗组予相应药物灌胃7 d,于第5日灌胃给药1 h后采用MSU溶液踝关节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各组大鼠于造模后48 h处死并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测定各组大鼠踝关节浸出液中NF-κB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热排毒胶囊各剂量组和戴芬组大鼠踝关节浸出液中 NF-κB 和 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清热排毒胶囊可减轻模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并改善滑膜增生等病理改变。结论清热排毒胶囊通过抑制大鼠踝关节组织中NF-κB和IL-1β的表达来发挥抗炎作用。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清热排毒胶囊 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
  • 补骨脂抑制肝组织NF-κB活性治疗幼龄小鼠脂肪肝的机制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13期

    探讨补骨脂对幼龄小鼠脂肪肝(NAFLD)的防治作用及机制.该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幼龄小鼠NAFLD模型,给予补骨脂颗粒剂(低、高剂量)治疗5周后,检测血糖、血脂(TC,TG,LDL-C,HDL-C)、空腹胰岛素、肝功能(ALT,AST)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CD44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p-p65)及非磷酸化蛋白(p65)表达及其下游细胞因子(TNF-α,IL-8)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组HOMA-IR,ALT,AST,空腹血糖,血脂(TC,TG,LDL-C),肝脏TG含量降低(P<0.01,P<0.05),HDL-C水平升高(P<0.01,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改善,肝脏CD44蛋白表达减少,肝组织TNF-α,IL-8水平、p-p65/p65明显下降(P<0.01).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1,P<0.05).结果表明补骨脂对幼龄小鼠脂肪肝具有防治作用,还可调节其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的活性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补骨脂 炎症 核因子κB 幼龄小鼠
  • 黄连碱通过调控IκBα/NF-κB通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7期

    目的 观察黄连碱对化疗相关性腹泻(ClD)裸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2只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洛哌丁胺组、黄连碱组,每组8只;正常组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模型组、洛哌丁胺组、黄连碱组均腹腔注射伊立替康溶液(剂量为350 mg/kg)进行造模.正常组、模型组均灌胃1 mL 0.5% CMC-Na溶液,洛哌丁胺组灌胃洛哌丁胺混悬液(0.3 mg/kg),黄连碱组灌胃黄连碱混悬液(30 mg/kg),2次/天,共4天.观察裸鼠腹泻情况、小肠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回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 (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均未发生腹泻,模型组、洛哌丁胺组及黄连碱组均出现腹泻;与模型组比较,洛哌丁胺组、黄连碱组2~3分腹泻发生率及腹泻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尸<0.01).洛哌丁胺组回肠破坏程度较模型组稍减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黄连碱组裸鼠回肠黏膜损伤程度较模型组及洛哌丁胺组均明显减轻(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回肠组织中TNF-α、IL-6及NF-κB p65表达均升高(P<0.01),IκBα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和洛哌丁胺组比较,黄连碱组TNF-α、IL-6及NF-κBp65表达均明显降低(P <0.05,P<0.01),IκBα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P<0.01).结论 黄连碱可降低伊立替康引起的CID发生率,减轻腹泻程度及回肠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κBα表达,抑制NF-κB通路活化,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有关.

    黄连碱 化疗相关性腹泻 炎症细胞因子 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 核因子κB
  • 狼疮平颗粒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途径下调BXSB狼疮肾炎小鼠肾组织MCP-1表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1年12期

    目的 研究狼疮平颗粒是否可以通过下调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l,MCP-1)的表达而发挥对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18只雄性11周龄BXSB L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激素组和中药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甲泼尼龙、狼疮平颗粒灌胃;另选6只同周龄的雄性C57 BL/6小鼠作为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4周.测定24 h尿蛋白量;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MCP-1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NF-κB p65表达;PAS染色做肾组织病理活动性指数(activity index,AI)计分;ELISA法检测ds-DNA抗体含量;分析上述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模型组24h尿蛋白水平、血清ds-DNA抗体含量、MCP-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NF-κB p65表达水平、AI计分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用药后中药组与激素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LN小鼠MCP-1蛋白表达水平与其mRNA表达水平、NF-κB p65表达水平、AI计分、24h尿蛋白定量及ds-DNA抗体含量均呈正相关(r=0.984、0.936、0.887、0.698、0.679,P<0.01).结论 狼疮平颗粒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位降低MCP-1水平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MCP-1在L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LN理想的治疗靶位之一.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核因子κB 狼疮平颗粒 狼疮肾炎
  • 中药芷辛方对骨癌痛大鼠胶质细胞蛋白表达以及TLRs和NF-κB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5年6期

    目的 通过建立癌痛动物模型,探讨芷辛方的镇痛作用及对骨癌痛大鼠模型中脊髓胶质细胞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CD11b]表达以及Toll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和核因子κB (NF-κB)的影响.方法 将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骨癌痛模型组(10只),通过左胫骨内接种含有3×103个Walker256嫁接的腹水瘤细胞液造模,并对这两组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X光片检测及HE染色的检测证实造模成功.依照此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空白组(10只)、骨癌痛模型组(简称模型组,10只)、西药盐酸曲马多对照组(简称西药对照组,10只)、芷辛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中药五灵止痛胶囊对照组(简称中药对照组,10只).造模14天后开始灌胃,芷辛方高、中、低剂量纽分别给予芷辛方水煎浓缩制剂(9、4.5、2.25 g/kg生药).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第21天取脊髓L4 ~L5段背角,分别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GFAP的变化,小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CD11b表达变化以及髓内TLRs(TLR2、TLR4)和NF-κB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迟缓甚至呈下降趋势(P<0.01);自发性运动疼痛评分(SAPS)明显上升(P<0.01);触诱发痛阈值(PWT)明显下降(P <0.05,P<0.01);手术侧胫骨X线影像以及HE染色示: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和破坏.免疫组化检测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蛋白GFAP明显升高;NF-κB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CD11b、TLR2、TLR4及NF-κB水平芷辛方中、高剂量组均明显下降(P <0.05,P <0.01).结论 芷辛方可抑制脊髓水平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和TLRs(TLR2、TLR4)、NF-κB蛋白的激活,这可能是其镇痛机制之一.

    骨癌痛 芷辛方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小胶质细胞 Toll样受体 核因子κB
  • 中医药对各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核因子κB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表达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7年5期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核因子κB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水平的变化,探讨中医药治疗COPD的机理.方法 采用改良烟熏加气管滴加脂多糖方法复制COPD模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和γ-GCS水平.二次造模后,各治疗组分别灌服相应证型的中药合剂,连续14天.寒痰蕴肺治疗组灌服小青龙汤煎剂,痰热阻肺治疗组大鼠灌服麻杏石甘汤煎剂,肺气虚治疗组灌服玉屏风散煎剂,脾气虚治疗组灌服六君子汤煎剂,肾气虚治疗组灌服人参蛤蚧散煎剂,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与2 mL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γ-GCS、NF-κB在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都为高表达;经过中药治疗后,阳性表达率有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辨证论治各中药方剂能纠正COPD大鼠的氧化/抗氧化失衡,减少炎性反应,从而有效治疗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核因子κB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 中医药
  • 健胃愈疡颗粒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抗炎作用

    《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08年2期

    目的 从炎症角度探讨健胃愈疡颗粒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6例Hp阳性PU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健胃愈疡颗粒和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前后采用HE染色观察胃窦炎症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核因子κB(NF-κB)、β-防御素2蛋白表达.结果 健胃愈疡颗粒能显著减轻Hp阳性PU患者胃窦慢性炎症和活动性程度(P<0.01或P<0.05),抑制NF-κB的活化,下调NF-κB、β-防御素2的上增性表达(P<0.01或P<0.05).结论 健胃愈疡颗粒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β-防御素2的过度表达,在促进PU愈合过程中发挥抗炎作用.

    消化性溃疡 炎症 核因子κB β-防御素2 健胃愈疡颗粒
  • 芷辛方对骨癌痛大鼠胶质细胞蛋白表达及核因子κB的影响

    《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BST 2015年2期

    目的 探讨芷辛方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盐酸曲马多,0.01 g/kg)、芷辛方高剂量组(芷辛方水煎浓缩制剂,9g/kg)、芷辛方正常剂量组(芷辛方水煎浓缩制剂,4.5 g/kg)、芷辛方低剂量组(芷辛方水煎浓缩制剂,2.25 g/kg)、中药对照组(五灵止痛胶囊,0.06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左侧后肢胫骨注射腹水瘤Walker 256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骨癌痛大鼠模型,在造模后14天开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7天.取大鼠脊髓L4-L5部位检测脊髓组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化群11b (CD11b) mRNA、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GFAP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空白组、芷辛方正常剂量组和芷辛方高剂量组.模型组CD11b mRNA表达较西药对照组、芷辛方正常剂量、芷辛方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1),各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F-κB表达高于空白组,芷辛方高剂量组NF-κB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 芷辛方对骨癌痛大鼠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胶质细胞增殖活化和下调NF-κB蛋白有关.

    骨癌痛 芷辛方 神经胶质酸性蛋白 分化群11b 核因子κB
  • 养血活血解毒方及其拆方药物血清对佛波酯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RK/NF-κB通路的影响

    《中医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16期

    目的 探讨养血活血解毒方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养血活血解毒方拆分为养血活血类药物和解毒类药物.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全方组、养血活血方组、解毒方组,每组20只.全方组、养血活血方组、解毒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10.18、6.17、4.01g/(kg·d)剂量灌胃,空白组予4 ml的蒸馏水灌胃,连续4天,制备含药血清.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全方组、养血活血组、解毒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佛波酯诱导细胞活化.同时加入相应药物的10%含药血清作用24h.检测各组内皮细胞增殖情况、迁移情况、管腔形成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ERK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 (ERK2) mRNA表达,检测VEGF/VEGFR通路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核因子κB (ERK/NF-κB)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迁移细胞数量,管腔形成数量,VEGF、VEGFR、ERK2 mRNA及VEGF/VEGFR通路、EKR/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和解毒组细胞增殖,迁移细胞数量,VEGF、VEGFR mRNA表达和p-ERK1、p-EKR2、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全方组VEGF、p-VEGFR蛋白表达降低,且全方组细胞增殖、ERK2mRNA表达低于解毒组(P<0.05或P<0.01). 结论 养血活血解毒方可通过干预ERK/NF-κB通路,调控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从而对银屑病血管新生的病理环节发挥治疗作用,且全方药效最佳,其养血活血组分未对内皮细胞增生环节有影响.

    银屑病 养血活血解毒方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 大肠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因子表达与NF-κB活性的相关性

    《基础医学与临床》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2009年4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因子与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肠癌及正常组织中NF-κB、环氧合酶-2(COX-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1)大肠癌组织中,NF-κB活性升高(P<0.05);(2)在NF-κB表达升高的肿瘤组织中,COX-2、ICAM-1和VCAM-1表达升高的比例约占75%.(3)大肠癌组织中MMP-9与其抑制蛋白SM22α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与NF-κB活性呈正相关,与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大肠癌 转移相关因子 核因子κB 进展和转移
  • 高水平胰岛素对大鼠系膜细胞NF-κB活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基础医学与临床》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2004年2期

    探讨高水平胰岛素对系膜细胞NF-κB p65活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用高水平的胰岛素刺激系膜细胞后,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系膜细胞 NF-κB p65活化,放免法测定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Ⅳ型胶原及层粘蛋白(LN)水平.并以无胰岛素刺激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胰岛素刺激后,系膜细胞内NF-κB p65核移位阳性率(PR)、平均光密度(ALD)以及上清液中Ⅳ型胶原、LN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加,表明胰岛素可促进系膜细胞的NF-κB p65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胰岛素 系膜细胞 核因子κB Ⅳ型胶原 层粘蛋白
  • 核因子-κB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调控

    《基础医学与临床》 北大核心 CSTPCD 2002年3期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HO-1表达的转录调节机制.分离18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并分成3组培养:对照组、加入NF-κB激动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同时加入TNF-α和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醇吡咯烷(PDTC)组.培养6h后留取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培养24h后留取细胞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O-1的表达.发现TNF-α组T淋巴细胞HO-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q=44.48、29.94, P均<0.01),而同时加入TNF-α和PDTC培养组T淋巴细胞HO-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TNF-α组(q=43.23、27.99, P均<0.01).可见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HO-1基因转录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进行调控.T淋巴细胞NF-κB-HO氧化激活途径可能是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核因子κB 哮喘 T淋巴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抑制骨水泥微粒刺激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炎性因子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9期

    目的 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对骨水泥微粒刺激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粒刺激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RT-PCR检测细胞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65、p65、p-JAK2、JAK2、p-STAT3、STAT3及β-actin的表达;ELISA检测NF-κB DNA结合活力. 结果 单核细胞经PMMA微粒刺激后,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细胞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p65、JAK2和STAT3磷酸化明显增强(P<0.05);NF-κB DNA结合活力明显增高(P<0.05).不同浓度PNU282987作用后,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呈浓度依耐性下降(P<0.05);细胞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呈浓度依耐性下降(P<0.05);总p65、JAK2和STAT3的表达不变;p-p65、p-JAK2和p-STAT3的表达呈浓度依耐性下降(P<0.05);NF-κB DNA结合活力也呈浓度依耐性下降(P<0.05). 结论 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能显著抑制PMMA骨水泥微粒所诱导的小鼠血单核细胞炎性反应因子的分泌.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单核细胞 核因子κB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 川芎嗪抑制LPS诱导的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6期

    目的体外探讨川芎嗪(TM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HAECⅡ)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ECⅡ(A549细胞来源),LPS刺激建立炎性模型,分别加入TMP和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抑制剂FK866进行干预.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PBEF的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磷酸化P65蛋白来反映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结果LPS刺激A549细胞后,TNF-α、IL-1β、IL-8和PBEF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伴随着细胞核和细胞质磷酸化的P65蛋白增高(P<0.001);TMP干预后,上述炎性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磷酸化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FK866干预后,TNF-α、IL-1β和IL-8表达以及磷酸化P65蛋白降低(P<0.01).结论TMP可能通过降低PBEF的表达,从而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川芎嗪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 核因子κB
  • CCK-8通过调节κB活性促进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 IL-6转录

    《基础医学与临床》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2006年2期

    目的观察硫酸化八肽胆囊收缩素(sCCK-8)对TNF-α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 IL-6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核因子NF-κB活性,以探讨CCK-8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调控机制.方法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经TNF-α、sC-CK-8、CCK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及溶剂单独或联合应用孵育3 h,用RT-PCR检测细胞IL-6 mRNA的表达,孵育l h,用电泳迁移率检测NF-κB活性,孵育30 min,用Western blot检测胞浆I-κB蛋白表达.结果sCCK-8(10-8~10-6 mol/L)明显增加TNF-α诱导的IL-6 mRNA表达及NF-κB活性,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胞浆中I-κB蛋白水平,并可被丙谷胺所拮抗.结论sCCK-8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调控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 缩胆囊素 滑膜细胞 白细胞介素 核因子κB
  • 氧化三甲胺促进人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12期

    目的 研究氧化三甲胺(TMAO)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和小鼠腹主动脉血管炎性反应的影响,以及探究其对炎性反应信号通路NF-κB激活的情况.方法 将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TMAO组(用TMAO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炎性反应因子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65蛋白表达及其入核情况;体内小鼠实验分为对照组和TMAO组,用腹腔注射TMAO处理小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在TMAO 1000、3000、5000μmol/L浓度下,细胞生存率降低(P<0.01);TMAO处理细胞和小鼠后,炎性反应因子mRNA表达明显提高(P<0.05);磷酸化p65以及p65蛋白入核明显增加(P<0.05).结论 TMAO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刺激人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炎性反应因子,并可能通过此机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氧化三甲胺 炎性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核因子κB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