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总后离退休老干部及部分家属291人,进行社会支持度评定量表(SSRS)、老年幸福度量表(MLINSH)、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老年抑郁量表(GDS)的问卷调查,将SSRS量表结果分别与其余3个量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受测者的SSRS总分与MLINSH总分、正性情感、正性体验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呈显著的负相关;与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阳性项目均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与GDS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社会支持是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社会支持度,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度,对于改善老年人的抑郁倾向尤为重要.
目的 对军队生活内容应用于军队离退休干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团体怀旧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随机分组军队离退休干部AD患者,分别给予以军队生活为内容(研究组)、日常生活为内容(对照组)的团体怀旧治疗,为期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评定AD生活质量测评量表(QOL-AD)、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照顾者负担问卷(CBI)以评估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的QOL-AD (P=0.003、0.011)、MUNSH(P=0.000、0.035)评分均增加,CBI评分降低(P=0.003、0.045);研究组治疗前后QOL-AD、MUNSH评分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0.044、0.043);CBI评分的变化值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492).结论 以军队生活为内容的团体怀旧治疗更有助于提高军队离退休干部A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度.
目的:了解5省份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服务.方法:以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为研究工具,对5省共计499名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499名农村老年人总体幸福度为33.91±9.82,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性情感(6.43±2.64)、正性体验(9.06±3.39)、负性情感(2.38±2.54)、负性体验(4.01±3.49)皆与常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居住省份(r=0.271)、经济来源(r=0.225)、婚姻状况(r=0.139)、与子女距离(r=0.096)先后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农村老年人总体幸福度处于老年群体的平均水平,4个幸福因子均显著高于常模水平;居住省份、经济来源、婚姻状况、与子女距离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的总体幸福度的重要因素.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的幸福度与所获社会支持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杭州市部分社区14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的幸福度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及有无伴有躯体疾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文化程度、医疗付款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社区老人在幸福度量表中的正性情感、幸福度总分与所获的主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负性情感与主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全社会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以增加其自感幸福度,这将有助于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不断增加,如婚姻、家庭、就业问题、人际关系、慢性躯体疾病等因素,使抑郁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幸福度的严重疾病.
目的 通过对甲乙两省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幸福度现状的比较,分析防治管理体制对确定艾滋病患者关怀模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针对艾滋病患者设计的生活质量问卷和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度问卷对甲省93名、乙省57名艾滋病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度现状描述;通过访谈了解两省艾滋病管理制度安排及艾滋病患者关怀模式.结果 两省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主观幸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除社会关系外两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结果显示,甲省艾滋病防治管理体制主要采用以医政、疾控部门联合,市、县、乡、村层级的管理方式,对艾滋病患者实施以村医为核心的治疗关怀模式.乙省则采用分区管理方式,以定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核心、传染病医院为辅助的艾滋病患者治疗关怀模式.结论 艾滋病防治管理体制的建立要依据地区资源特征,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艾滋病患者的需要提供不同的关怀模式.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职业女性在工作-家庭-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下的主观幸福感.方法 抽取石家庄市部分单位的职业女性927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来评价其幸福度.结果 按职业分组,得分最高组为文艺工作者(36.0±7.6),得分最低组为个体或者其他(26.8±7.1);按年龄分组,得分最高的为45岁组(34.6±9.1),得分最低组为30岁组(30.±9.4);按收入分组,得分最高组为2500元组(33.3±9.2),得分最低组为月收入最高的3500元组(31.1±9.4);职业女性的幸福度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增加;有配偶组的职业女性幸福度得分高于无配偶组.结论 职业女性的幸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作用,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职业、年龄和收入.
目的 考察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幸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马来西亚40名华人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测试.结果 ①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的SCL-90的总均分与社会支持存在-0.422的显著相关,与幸福度存在-0.793的显著相关,社会支持与幸福度存在0.486的显著相关;②控制了幸福度后,SCL-90的总均分与社会支持的偏相关不显著,控制了社会支持后,SCL-90的总均分与幸福度仍有显著高相关;③幸福度中的负性体验对SCL-90的总均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主观幸福度是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关系的中介变量,即对心理健康起重要作用的是主观幸福度;主观幸福度的负性体验因子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目的 探讨老年人幸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纽芬兰主观幸福度(MUNSH)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对黄石地区978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高学历老年人MUNSH总均分为36.79士8.47 分,中等学历MUNSH总均分为25.08士8.40 分,低学历老年人MUNSH总均分30.03士8.30 分.结论 高学历老年人群婚姻满意度较高,主观幸福感较强,是一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老年人群.中等学历老年人群婚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较低.低学历老年人群婚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一般.
目的 了解外来表民工子女的幸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589名温州市本地及外来民工子女进行调查测评.结果 ①民工子女与本地中小学生总体幸福感各项因子得分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男性民工子女较女性更担心自己的健康(t=2.19,P<0.05);②民工子女的小学生较中学生幸福感指数高,小学生较中学生对健康的担心及忧郁的心境项目得分偏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06,2.23,3.27;P<0.05).结论 关注民工子女中学生学习压力的释放、有效组织青春期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增加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时间等均有助于提高民工子女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
目的 了解高校退休老人家庭功能与幸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Ⅱ-CV)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河北联合大学107名退休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退休老人在幸福度、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无差异;高校退休老人的生活满意程度与幸福度总分存在显著差异(F=11.60,P<0.001),同时与适应性有显著差异(F=6.38,P<0.01),与亲密度有差异(F=3.61,P<0.05);家庭亲密度与老年人的负性情感,负性体验呈显著负相关(P<0.01);家庭适应性与老年人的正性情感显著正相关(P<0.01),与负性情感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人对生活满意程度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越好,退休老人的自觉幸福度越高.
本文随机抽取靖江市老干部大学离退休干部165名,剔除半年内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和调查表中资料填写不全者25人,共收集有效问卷140份.其中男66人,女74人,平均年龄66.5岁(55-83岁);有配偶127人(90.71%),无配偶13人(9.29%);离休28人,退休112人,离退休时间0.5~23年;科技人员84人,行政干部56人;文化程度小学~大学本科.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心理卫生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有关老年人幸福度报道较多[1-4]。建国前后入伍的复员军人现均已步入老年阶段,有关他们的晚年生活状况如何报道不多。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社会关系质量和幸福度现状,探讨社会关系质量对其幸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2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社会关系质量总分(44.03±6.51)分;幸福度总分为(15.47 ±6.21)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TNM恶性肿瘤分期、卡氏评分、家庭亲密度、家庭承担、朋友关系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幸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幸福度和社会关系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社会关系质量为其幸福度的影响因素,可从社会关系质量人手来改善其主观幸福.
目的:探讨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团体教育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幸福度及自尊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均使用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仅对观察组进行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团体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及出院1年后采用自理行为问卷(SCBQ)、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BQ、GWB、SES评分显著提高,而SD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团体教育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理水平,改善其社会功能及幸福度,且自尊程度显著提高,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
目的:调查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幸福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人幸福度量表、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量表、简易智能状况量表、老年人一般资料问卷对北京市2个社区215名老年人幸福度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幸福度总分为(33.90±10.62)分,其中正性情感(7.47±2.82)分,负性情感(2.44±2.80)分,正性体验(8.93±3.60)分,负性体验(4.06±3.47)分。老年人幸福度与其拥有的子女数量及智能水平呈正相关;影响老年人幸福度的因素还包括心理健康、老年人活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结论: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照护过程中,应了解老年人的大脑生理改变,预防大脑功能衰退,提升老年人的幸福度;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给予更多关爱;子女应给予老年父母充分的尊敬与爱戴,增加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目的 探讨自知力教育和自信心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幸福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自知力教育和自信心训练8周,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0.5年的随访.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自尊量表(SES)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时,PANSS、QOL-100、GWB及SES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及阴、阳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生活质量总评分,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及GW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自知力教育和自信心训练有助于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幸福度.
一、生活质量的构成内容S.R.Walker指出:生命质量是一个包括生理、心理特征及其受限程度的广泛概念,它描述个人执行功能并从中获得满足的能力[1].生活质量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状态[2].并常包括满意度和幸福度.在不同的评估工具中,三方面包括的具体因子各不相同.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科护士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的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牛活质量量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调查表和邢占军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本院精神科护士62名进行调查,并选取30名其它科室临床护士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幸福度总分通过q检验、两两比较,显示三个分组之间均存在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安全需求、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等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中,个性特点、婚姻状况、参加精神科工作年限、科室环境、值班力量等5个自变量成为影响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及幸福满意度的干扰因素,经检验,P<0.05或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心理紧张度明显提高,工作时问越长改变越明显.通过改善病房管理,加强值班力量、延长夜班循环期,增加社会支持,可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
目的:评价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0例老年人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分别在每周一、周三、周五各进行一次,疗程8周。评定工具采用生活质量量表( QOL)、纽芬兰大学幸福指数量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8周末各评定一次,并与入组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生活质量量表( QOL)中患者的生理、心理2个领域及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积极感受、所需社会支持满意度、娱乐活动的参与程度6个方面有显著提高,消极感受、对医疗手段的依赖2个方面有显著降低;纽芬兰大学幸福指数量表中正性情感和正性体验的分值较入组时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或 P<0.01)。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能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社会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168例正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面谈及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绝望感与幸福度的正性情感维度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维度显著负相关(P<0.05);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两个维度睡眠障碍绝望感及总分与客观支持显著相关(P<0.05);在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中,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观支持得到最高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最低。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焦虑与其幸福度的正性情感维度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维度显著负相关;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障碍、绝望感、抑郁总分与客观支持显著相关;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低。焦虑与其幸福度及社会支持相关不显著。
目的 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与幸福度和生存质量的关系,为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幸福度和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评抑郁量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对233例入住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自评抑郁量表总分与生存质量量表的四个领域(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得分、幸福度量表总分及其正性情感因子、正性体验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与幸福度量表的负性情感、负性体验两个因子得分呈正相关(P<0.01);不同抑郁程度的老年人幸福度量表得分、生存质量量表四个领域得分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抑郁情绪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存质量,抑郁程度越高,幸福度越低、生存质量越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公寓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入住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因此提高老年公寓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度,应当引起当代国际社会尤其是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我们拟通过调查入住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年人的幸福度与应对方式,了解老年公寓老年人的幸福度、应对方式现状及其两者的相关性,为提高老年公寓老年人幸福度提供依据.
老年公寓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入住老年公寓的老年人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社会群体,提高老年公寓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度,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目的 了解河南有偿供血艾滋病(AIDS)病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分析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索性地讨论与幸福感相关的问题.方法 以河南省尉氏县、镇平县、唐河县有偿供血AI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 94名研究对象中,尉氏县幸福度得分最高,镇平县其次,唐河县最低.三地受访者幸福度(MUN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尉氏、镇平幸福度得分与唐河比较有差异显著,尉氏与镇平间幸福度差异不显著.尉氏艾滋病人生活质量水平最高(359.00±53.26),唐河县最低(248.24±61.20),地区间各个领域得分及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影响生活质量和幸福度(感)的因素有健康状况和HIV检测情况.访谈结果 显示,研究对象对现有的生活环境感到满意.结论 健康状况和HIV检测情况是研究对象幸福度(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与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HIV-BREF)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相比,笑脸和阶梯量表是更有效的测量工具.
主观幸福度是反映老年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军队干休所离退老干部生存质量,提高老干部生活质量,改善影响其幸福的不利环境及制定科学的服务保障措施提供依据,我们采纽苏兰纪念大学幸福度(MUNSH)量表,对老干部的主观幸福度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人幸福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结合我国老年人实际情况,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报道分析.结果幸福度是评价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容,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健康自评、经济收入、人格特征、家庭关系、休闲安排、住房、医疗条件等.结论在老年医学保健方面不应忽视幸福度这一具有实际意义的指标.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但生活压力也与日俱增,人们的心理并不轻松.许多国家的研究表明: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尽管经济收入明显提高,但人们的幸福度却没有多少改变,人们并不觉得更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目的]探讨干部病房老年病人幸福度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干部病房老年病人进行方便取样调查,采用幸福度量表测量老年病人的生活满意度,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老年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干部病房老年病人的幸福度评分较高(32.30分±9.36分),以正性情感为主;干部病房老年病人的总体幸福度与有无配偶、社会支持水平、探望次数、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干部病房老年病人的负性情感与有无配偶、经济状况、性格类型有关.[结论]干部病房老年病人幸福度较高,与其社会支持水平、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
[目的]探讨怀旧治疗对社区空巢老人抑郁情绪和幸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在合肥市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社区空巢老人8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个体怀旧治疗,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和GDS对空巢老人抑郁情绪和幸福度进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社区空巢老人GDS得分明显较干预前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MUNSH总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结论]怀旧治疗有助于缓解社区空巢老人抑郁情绪,并有效地提高了空巢老人的幸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