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一种具有穴位识别和教学功能的新型嵌入式穴位识别装置.通过改进两电极法穴位电阻检测技术,并结合机械结构设计和嵌入式控制技术,在嵌入式芯片中集成包含穴位国际标号、穴名、拼音和定位等图片、文字和音频信息的人体穴位库,设计出新型嵌入式穴位识别装置.装置由穴位电阻检测系统、嵌入式控制系统和机械系统3个模块组成,可实现皮肤接触感应、待测皮肤区域电阻采集、无线通讯、液晶屏人机交互和点穴磁头点穴按摩等功能.装置使用时,先通过液晶屏读取待测皮肤区域的电阻值,检测待测皮肤区域是否具有穴位低电阻特性,确定是否为穴位区域,再与人体穴位库进行匹配,确定穴名等信息,控制机械结构实现穴位的点压和揉动按摩,最终实现穴位识别和点穴按摩.经多名操作人员使用验证后,装置不仅可提高穴位识别的速度和准确度,而且可以通过液晶屏显示人体穴位库进行穴位教学,有利于推动经络腧穴学的推广和针灸用器械与装置的研制.
根据<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建设规划纲要>精神,针灸标准化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针对我国现阶段针灸学科发展状况建立健全针灸标准体系.针灸标准体系分为以标准为主体的基本体系和以标准实施为目的的推行体系(见图1).针灸标准基本体系包括:针灸基础标准、针灸技术标准、针灸器具标准、针灸管理标准;针灸标准推行体系包括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推广体系、服务保障体系.针灸标准基本体系的建立是以针灸学科理论体系为纲,以实际运用发展为目,围绕着继承与创新,充分体现出针灸学科特色.在具体标准研制中要本着从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
笔者在几年的现代针灸器具研究开发过程中,在不断深化学习传统针灸理论的同时,用现代工程技术方法研制出了具有明显现代工程技术特征的、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经验的针灸器具.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对传统针灸要旨的理解,提出了"人体动态、深层刺激"的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传统针灸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从工程技术角度理论上的提升.这种理论不仅用来指导现代针灸器具的开发,也可用来指导临床实践.
民国时期,西方科学技术和西方医学在中国迅速传播,不可避免地对针灸学术产生深远的影响.中西医汇通、针灸科学化给民国时期的针灸学术打下了明显的时代烙印,无论是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等针灸理论,还是针灸器具的改进和新的针灸疗法,无不显示出融汇新知的显著特色.民国时期针灸学术的融汇新知,为当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我国针灸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砭石"为针,到金属针.到近几十年来的梅花针、电针、水针等,针灸器具也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激光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产生了激光针,且激光穴位照射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综述了针灸器具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激光针灸的作用机理及优点,激光针灸治疗仪器的发展过程及其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针灸,应追溯到5000年以前,它收录在比较完整的理论著作、经典著作《内经》里也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这个起源还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或者从感性的东西到一个深化成为理性的过程。中国人的祖先,他们在最原始的打猎、劳作中,碰到一些尖锐的石头或者坚韧的木头等东西,刺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这个部位正好有疼痛或有疾病,一碰到以后,疼痛就减轻了。从这种不自觉的东西、感性的东西,慢慢变成一个自觉的过程。以后哪个地方有疼痛了,用坚韧的石头按压、触摸那个地方,或者用尖锐的木制的东西以及动物的骨骼进行刺激,这就是最早的原始针灸器具,以此来解决人身上的一些痛苦。当时,祖先们把它称为砭石,这就是最早的针灸治疗依据。
近年来,我们对针灸针进行了跟踪质量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制定防范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针灸针消毒管理体会报告如下.1 存在问题1.1 针灸针消毒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针灸针沿用着传统的消毒方法,没有认识到针灸针一人一用一消毒,针灸器具要灭菌,缺乏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知识,缺乏对消毒灭菌方法的实施、消毒液的配制、使用等方面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