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针刺对维吾尔族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清瘦素水平、神经肽Y等指标的影响,研究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机理.方法:30例维吾尔族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体针结合电针方法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0.0%,BMI、WHR减少,血清瘦素水平下降(P<0.001).结论:维吾尔族单纯性肥胖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瘦素抵抗,针刺能够降低肥胖机体外周瘦素含量.
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及其发展中的作用.方法:NAFLD患者60例与健康组60例相对照,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这两种细胞因子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目的 研究重组人内抑素(endostatin,ES)对大鼠佐剂关节炎(AA)血清中TNF-a(肿瘤坏死因子-a)IL-6(白细胞介素-6)以及Leptin(瘦素)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ES对AA的治疗作用.方法 给大鼠右后足跖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AA模型.在致炎后第10天,大鼠继发性关节炎出现,开始在治疗组AA大鼠皮下注射内抑素2.5 mg/kg,连续7 d.直至第24天大鼠足爪肿胀度的抑制有显著性时,用放免法(RIA)测定大鼠血清中TNF-a、IL-6及Lep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AA大鼠血清中TNF-a、IL-6、Leptin水平低于造模组,血清中Leptin的表达水平与TNF-a、IL-6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重组人内抑素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继发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治疗组血清中Leptin的表达水平与TNF-a、IL-6呈显著正相关.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内皮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分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23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30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27例,另设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瘦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ELISA)定量测定内皮素水平,并于生化检验室检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 病例组,包括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血浆瘦素分别为(17.41±5.81)μg/L、(13.32±6.78)μg/L、(9.52±4.34)μg/L、(5.1±3.4)μg/L;血浆内皮素水平分别为(80.68±13.57)mg/L、(73.38±12.37)mg/L、(65.33±11.24)mg/L、(45.25±9.06)mg/L.各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病例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瘦素水平与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无相关.血浆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468,P<0.01).结论 血浆瘦素、内皮素水平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子,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瘦素、内皮素水平逐渐增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目的 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伴亚临床大血管病变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 TNF-α)脂联素(APN)、瘦素(LE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 通过颈动脉彩超筛查获得C-IMT≥0.9 mm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入阿司匹林(0.1g,1次/d)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1年.分别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hs-CRP、IL-6、TNF-α、APN、LEP血清浓度及C-IMT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1年观察发现,实验组hs-CRP、IL-6、LEP较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TNF-α、A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C-IMT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在1年以后的C-IMT有增厚(P<0.01),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具有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反应,延缓亚临床大血管病变进展的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对大鼠摄食量、体重及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大鼠的摄食量、体重及血清瘦素水平,探讨吴茱萸碱在大鼠体重控制中的可能机制.结果:吴茱萸碱40 mg/kg灌胃干预后,大鼠摄食量和体重显著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增高.结论:提示血清瘦素水平增高在吴茱萸碱调控摄食、体重的机制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