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相关文献(6)
  • 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3年8期

    目的:建立中医综合疗效标准模型,与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连续病例研究方法,将影响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多个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建立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综合疗效标准模型,用Kaplan-Meier法判断两种疗效标准对晚期结直肠癌的预后作用.结果:8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医综合疗效标准的评价指标为瘤体大小、Karnofsky评分、体质量及主症变化4项.中医综合疗效标准评价为有效与恶化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00与6.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21,P=0.000).结论:中医综合疗效标准用于评价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较好的预后作用.

    晚期结直肠癌 中医综合疗效标准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生存时间
  • 牵拉成骨术治疗胫骨远端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STPCD 2018年2期

    目的 评价应用牵拉成骨技术修复胫骨远端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 11 月至 2015 年 9 月 6 例胫骨远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骨肉瘤 3 例,软骨肉瘤 2 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III 级 1 例.Enneking 外科分期为 I A,I B,II A 和新辅助化疗效果敏感的 II B 期骨肉瘤.6 例均自踝关节以近行胫骨远端肿瘤扩大切除术,切除后胫骨下端骨缺损长度平均为 12 ( 8~15 ) cm.6 例骨缺损患者均行胫骨近端骺线下方 2 cm 截骨,外固定架固定胫骨,并将中段胫骨向远端牵拉延长修复骨缺损.结果 6 例骨缺损全部修复成功,患肢平均短缩 19 ( 15~24 ) mm.骨愈合时间 9~17 个月,骨愈合指数平均为 1.24 个月 / cm.下肢功能 Paley 评分优 1 例,良 4 例,差 1 例,优良率 83.3% ( P>0.05 ).结论 牵拉成骨术一期修复胫骨远端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疗效满意,下肢功能良好.

    骨肿瘤 骨生成 牵张 胫骨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 AFP和mRECIST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疗效及预后价值的分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13年13期

    目的:以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为基准,比较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变化和改良RECIST (mRECIST)在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后疗效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规定不易进行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AFP基线水平>20 ng/mL,且经8周索拉非尼治疗后AFP下降率>20%为AFP响应组;反之为非响应组.所有患者同时接受RECIST和mRECIST评价,且基于成像结果分为进展型疾病或疾病控制型(包括全部、部分响应型和病情稳定型).各分组间使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估计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总生存时间(OS)和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符合条件的42例患者被纳入AFP响应分组评价,其中38例同时收集完整RECIST和mRECIST评价数据.15例AFP响应组患者与27例AFP非响应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肿瘤进展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8.AFP响应组与RECIST疾病控制型生存率危险比(HR)分别为0.090(P=0.030)和0.164(P=0.011);AFP响应组和mRECIST疾病控制型HR分别为0.055(P=0.022)和0.033(P=0.021);而RECIST与mRECIST疾病控制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AFP变化和mRECIST评估肝细胞癌索拉非尼治疗后效果及预测预后是较RECIST评价标准更合理的方法.

    肝细胞 肝肿瘤 甲胎蛋白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索拉非尼 疗效 预后
  • B超引导下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9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在B超引导下术中植入125I粒子,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42、19-9(CA242、CA19-9)的水平进行疗效评价,随访中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术前与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18、0.022、0.034、0.045,P均<0.05);肿瘤完全缓解患者8例、部分缓解46例、稳定34例、疾病进展9例,总有效率为55.67%(54/97);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CA242、CA19-9的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27、0.029、0.017、0.022,P均<0.05);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0±4.5)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B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癌痛缓解明显.

    胰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治疗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CSTPCD CA 2015年6期

    目的:评价不同化疗周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及探讨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位局部晚期(Ⅲa~Ⅲc期)采取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按术前新辅助化疗周期将其分为两组,化疗2个周期为观察组,化疗3~4个周期为对照组,两组均有部分患者辅以同期放疗,化疗疗程结束后4周后手术;术前应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即RECIST标准评价两组有效率差异,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R0 根治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59.3%,对照组有效率69.2%,两组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均达到R0切除,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术前化疗2周期患者治疗依从性更好,更容易接受手术及术后放化疗. 结论:不同化疗周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相当,化疗周期短的依从性更好,远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观察比较.

    食管癌 新辅助治疗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手术时机
  •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效果评价标准的研究进展

    肿瘤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在肺癌临床实践以及药物临床试验中起到"标尺"作用,传统评价标准适用于放化疗,其肿瘤退缩模式遵循指数杀伤规律.而新型靶向药物作用于特定基因位点,阻断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其毒性小、肿瘤变化不明显.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效果明显,其治疗作用机制不同,肿瘤退缩模式不同,选择适当标准对其疗效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对正确选择药物、及时更换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非小细胞肺 分子靶向治疗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综述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