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体温变化时下丘脑组织中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活性及桂枝汤调节体温作用与此关系.方法:选用前列腺素受体3(EP3)发热大鼠模型及氨基比林低体温大鼠模型,采用比色法测定给予桂枝汤后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CREB活性.结果:两种模型下丘脑组织中pCREB活性均有升高倾向,以发热大鼠明显;给予桂枝汤可使发热大鼠的pCREB活性降低,而低体温大鼠的pCREB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pCREB参与了大鼠的体温变化过程;桂枝汤的解热作用可能与降低pCREB活性有关;pCREB基本上不参与低体温机制的调节或仅有较弱调节作用,桂枝汤的升温作用与其关系不明显.
目的:研究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脑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给大鼠施行3w慢性多种应激程序建立抑郁症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皮质、下丘脑、海马p-CREB表达.结果:在上述相应脑区,抑郁症模型大鼠p-CREB表达降低,电针能缓解模型大鼠抑郁症状,提高大鼠皮质和海马p-CREB表达水平.结论:电针能够对抗抑郁症引起的p-CREB表达降低,这可能与其改善抑郁症状有关.
目的:观察糖肝康对糖尿病脂肪肝大鼠肝组织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饮食复制糖尿病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护肝宁组和糖肝康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2周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CREB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CREB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组织CREB表达明显减少(P<0.01),糖肝康中、大剂量组优于护肝宁组(P<0.01)。结论糖肝康可能通过降低CREB表达水平改善肝脏代谢,进而保护肝脏。
目的 观察柴郁温胆汤及其不同配伍组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组、化痰组、调气血组、养心脾组和马普替林组.除正常组外,各组采用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从应激第2天起分别灌胃给药至实验第23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CREB和BDNF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REB和BDNF表达的总面积、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复方组、化痰组、马普替林组能够显著上调大鼠海马CREB和BDNF表达(P<0.05或P<0.01);养心脾组能够提升CREB表达的总面积和阳性细胞数(P<0.05);调气血组能够提升BDNF表达的平均光密度(P<0.05). 结论 柴郁温胆汤能够明显上调大鼠海马CREB和BDNF表达,其中以化痰药的配伍组合作用较明显.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是真核细胞内核转录调节因子,受多因素的激活而调控靶基因,调节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机体生长发育、内环境稳定、防御反应等功能相关.
目的 研究外周福尔马林刺激诱导的大鼠前扣带皮层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激活.方法 大鼠单侧足底皮下注射5%的福尔马林,在刺激后的不同时间点将大鼠进行灌注固定或直接取前扣带皮层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前扣带皮层中磷酸化ERK和磷酸化CREB的激活情况.结果 单侧足底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能诱导双侧前扣带皮层中ERK和CREB的磷酸化.磷酸化的ERK和磷酸化CREB的表达高峰分别在刺激后的3min和30min.非磷酸化的CREB和ERK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大鼠前扣带皮层能够接受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入,激活的ERK和CREB可能与疼痛的原发性不愉快有关.
目的 探讨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和cAMP/PKA-CREB信号系统在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慢性单一应激组:每天捆绑6 h,持续6周;慢性复合应激组:每天随机暴露于4种应激原中,持续6周.应激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MWM)测试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成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PKA-Cβ和磷酸化的CREB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海马组织内BDNF和Bcl-2的mRNAs水平.结果 应激后在MWM寻找平台潜伏期,与对照组(18.9±13.0)s相比,慢性复合应激组(14.2±5.8)s明显缩短(P<0.05),显示其空间记忆明显增强,而慢性单一应激组(20.4±12.8)s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复合应激组大鼠海马CA1和CA3区PKA-Cβ的表达以及CA1区和齿状回pCREB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慢性单一应激组海马各亚区PKA-Cβ和pCREB的表达无显著性改变(P>0.05).BDNF和Bcl-2mRNAs的表达水平3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复合应激可增强海马依赖的学习与记忆功能,多元的环境刺激可能是其增强的主要原因.PKA-CREB信号通路在其影响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目的 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和顶叶皮质CREB mRNA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右侧海马CAl区和顶叶皮质CREB mRNA有明显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右侧海马CAl区和顶叶皮质CREB mRNA阳性产物吸光度值减少,CGRP组缺血侧海马CAl区和顶叶皮质CREB mRNA表达的吸光度值比缺血再灌注组增高(P<0.05).结论 CGRP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和顶叶皮质CREB mRNA的表达,CGRP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CREB的转录与翻译,从而启动一系列信号通路来实现.
本文综述了参与抑郁症和抗抑郁药作用的三条信号转导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钙调蛋白激酶(CaMK)通路,以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作为上述通路交汇点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新型抗抑郁药的可能作用靶点.
目的:观察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胆碱能神经环路组蛋白乙酰化内稳态变化。方法选用清洁级ICR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n=60)和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组,n=60)。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水迷宫测试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小鼠梗死对侧胆碱能神经环路功能和组蛋白乙酰化内稳态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PSCI组水迷宫成绩下降(t>29.412, P<0.05);中枢胆碱能神经环路中,乙酰胆碱(ACh)的含量降低(t>26.227, P<0.05),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t>28.593, P<0.05),乙酰化组蛋白H3(Ac-H3)水平降低(t>24.126, P<0.05),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和CREB结合蛋白(CBP)表达降低(t>25.634, P<0.05),ChAT基因M型启动子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下降(t>24.704, P<0.05)。结论短暂性MCAO模型可以引起小鼠认知功能障碍。PSCI小鼠中枢胆碱能神经环路的胆碱能系统功能受损,乙酰化内稳态失衡,ChAT基因启动子组蛋白乙酰化程度下降;这些很可能与脑卒中导致环路中相应脑区中p-CREB和CBP表达降低有关。
目的:观察8Hz 90dB次声作用对大鼠海马PKA表达及CRE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8Hz 90dB次声作用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PKA表达及p-CREB-1(Ser-133)磷酸化水平.结果:8Hz 90dB次声作用后,大鼠海马CA1区各时间点PKA表达均上调,相应时间点CREB磷酸化水平亦上调,两者之间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CA3区除7d组PKA表达上调、CREB磷酸化水平亦上调外,两者之间总变化趋势为显著负相关.DG各时间点PKA表达与CREB磷酸化水平变化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8Hz 90dB次声作用对大鼠海马各区PKA表达及CREB磷酸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示次声对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机制可能涉及对cAMP浓度增高→PKA激活→CREB磷酸化→CRE依赖性转录这一分子链产生了干扰作用.
目的:探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CaMK Ⅱ)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SNI)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n=8):SNI组,Sham组,NS组,AIP组,后两组分别于术前20 min鞘内注射10μl的生理盐水或10%的AIP.于术后1d、2d、3d、4d、6d、8d、10d、14d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分别于术后1d、3d、7d取大鼠脊髓腰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n=6)检测脊髓背角磷酸化pCaMK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n=4)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核内pCREB的表达.结果:术后1~3d AlP组大鼠MWT较NS组明显升高(P<0.01);术前鞘内注射AIP在术后1d、3d能够使脊髓背角pCaMKⅡ的表达减少,同时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核内pCREB的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CaMK Ⅱ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其作用部分通过CREB介导.
目的探讨钙调素Ⅰ(CaM Ⅰ)及核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在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10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心肌肥厚组(n=50),制备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4周,以改良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细胞核,以蛋白印迹法测定心肌细胞核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左室心肌组织CaMⅠ蛋白表达及分布,延续转录分析法观察阻断CaM后心肌细胞核c-fos mRNA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肥厚组pCREB蛋白光密度明显增加(104.71 vs 75.29,P<0.05),CREB蛋白光密度无明显变化(128.43vs 113.86,P>0.05);CaMⅠ分布于细胞核及细胞浆,心肌肥厚组CaMⅠ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1.64 vs 17.24,P<0.05);使用CaM抑制剂后心肌肥厚组心肌细胞核c-fos mRNA表达明显降低(144.6 vs 54.1,P<0.05).结论压力超负荷时心肌细胞核内CaMⅠ蛋白表达增加,可能通过增加核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上调早期基因c-fos表达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
目的 探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磷酸化的CREB(p-CREB)在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T2DM组.以高脂高糖喂养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法制备T2DM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两组大鼠肝组织CREB及p-CREB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T2DM大鼠肝脏p-CREB表达明显增高(P<0.01),血糖、血脂、肝TG、肝TC均与p-CREB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显示p-CREB与血糖独立相关. 结论 T2DM大鼠肝脏p-CREB表达明显增强,CREB活性变化可能与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氧化应激在诱导气道炎症及其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核因子相关因子-2( NF-E2-related factor 2,Nrf2)是一种对氧化还原敏感的转录因子,调节肺部几乎所有相关抗氧化基因,如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基(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 catalytic subunit,γ-GCSc),发挥重要的抗氧化作用[1].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属于具有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basic leucine zipper,bZIP)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家族中的转录因子.氧化应激时,ATF4能与Nrf2结合形成异二聚体,调控Nrf2及其靶基因γ-GCSc表达[2].本研究中通过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期豚鼠肺组织中ATF4、Nrf2、γ-GCSc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哮喘发病及防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细胞内高表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能否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方法 采用MTT法确定G418的筛选浓度,采用目的质粒与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共转染的方式将GPX1重组质粒和pLNCX空载体质粒转染至PC12细胞,以G418筛选浓度筛选出成功转染进GPX1重组质粒和pLNCX空载体质粒的细胞;采用MTT法确定β淀粉样蛋白(Aβ25-35)的最佳诱导浓度,建立AD细胞模型;以最佳Aβ25-35浓度分别诱导转染GPX1重组质粒组和转染pLNCX空载体质粒组细胞48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诱导前后各组细胞内P-CREB的水平.结果 在最佳Aβ25-35浓度诱导转染GPX1重组质粒组和转染pLNCX空载体质粒组前,两组细胞内的P-CRE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48 h后,两组细胞内P-CRE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但转染GPX1重组质粒组细胞内的P-CREB水平仍明显高于转染pLNCX空载体质粒组的水平(P<0.01).结论 Aβ25-35可导致细胞内P-CREB 水平降低,转染GPX1重组质粒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Aβ25-35所致的P-CREB水平降低.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内信号传递的改变 . 方法大鼠经慢性吗啡处理后突然停药或注射纳洛酮催瘾 ,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观察淋巴细胞的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 o-CREB)免疫阳性反应,测定Fura-2/AM负载的单个淋巴细胞内胞浆游离钙([Ca2+ ]i). 结果慢性吗啡处理10 d的大鼠和经纳洛酮催瘾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磷酸化CREB(Ser133)免疫阳性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自然戒断即停用吗啡6 d后磷酸化CREB免疫阳性反应接近对照水平.慢性吗啡处理还使部分淋巴细胞在纳洛酮刺激下胞浆内游离钙明显下降. 结论吗啡成瘾及戒断反应直接影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内磷酸化CREB免疫阳性反应和胞浆内钙信号的变化.
目的 研究迷走神经电刺激(VN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MCAO/再灌注组(MCAO组,n=12)大鼠仅行MCAO/再灌注,MCAO/再灌注+VNS组(MCAO+VNS组,n=12)大鼠在接受MCAO/再灌注的同时行右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两组大鼠均在再灌注24h后采用Zea Longa评分法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TTC实验检测脑梗死区体积,TUNEL法检测脑损伤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损伤区组织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CREB(p-CREB)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损伤区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MCAO组相比,MCAO+VNS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P<0.01),脑梗死体积减少(P<0.01),脑组织细胞凋亡减少(P<0.01);MCAO+VNS组大鼠脑梗死区组织中p-CREB蛋白表达(P<0.01)和Bcl-2的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0.01),Bax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1),但CREB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NS可显著改善MCAO/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降低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提高p-CREB蛋白表达有关.
目的:探讨小强度跑台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小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 1/2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C)、野生型小鼠运动组(WtE)、转基因小鼠对照组(TgC)、转基因小鼠运动组(TgE).运动组小鼠进行5个月小强度跑台训练,每天以5m/min的速度开始运动5 min,后以8m/min的速度持续运动5 min,最后以11 m/min的速度持续运动20 min,共运动30 min.运动训练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海马BDNF、ERK1/2和CREB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WtC组比较,TgC组小鼠海马组织中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TgE组小鼠海马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gC组(P<0.05);TgC组ERK1/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WtC组(P<0.05),但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WtC组(P<0.05),TgE组ERK1/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gC组(P<0.05),p-ERK1/2蛋白表达TgE组明显高于TgC组(P<0.05);CREB基因和蛋白表达与ERK1/2基因和蛋白表达趋势一致,TgC组明显高于WtC组(P<0.05),磷酸化CREB(P-CREB)蛋白表达TgC组明显低于WtC组(P<0.05),TgE组CREB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gC组(P<0.05),P-CREB蛋白表达TgE组明显高于TgC组(P<0.05).结论:长期小强度跑台运动减少APP/PS1转基因小鼠BDNF代偿性合成增加.ERK/CREB参与调节跑台运动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和记忆损害的保护作用.
成年脑内神经发生对维持神经元功能的稳定以及脑功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分子发生及信号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其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AMP response binding protein,CREB)是这一过程中各种调控通路的汇集点.成年神经发生过程一直伴随着CREB磷酸化,CREB通过整合各信号刺激,在精确调控成年神经发生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自主运动及被动运动均能促进成年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改善由年龄增加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疾病引起的神经发生水平的下降,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各种信号通路对CREB磷酸化水平调控、共激活因子对CREB转录水平调控、DNA甲基化及miRNA对CREB目的基因调控等不同角度,概述运动如何通过CREB来调节神经发生,在分子水平上为运动促进成年脑内神经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观察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后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后致密物(PSD)-95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变化.方法 采用10、30和100 mW/cm2 HPM照射75只Wistar雄性大鼠,于辐射后6 h、1、7、14和28 d活杀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凝胶阻滞实验和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海马神经元中PSD-95及CREB的变化.结果 HPM辐射后大鼠海马神经元胞浆中PSD-95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0 mW/cm2组辐射后6 h,PSD-95表达增加,于辐射后1 d达高峰,28 d基本恢复正常;100 mW/cm2组辐射后6 h,PSD-95表达增加,MOD于1 d达高峰,IOD于7 d达高峰,28 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30 mW/cm2组于辐射后3 d内,海马组织CREB与DNA的结合能力进行性降低.结论 HPM辐射后大鼠海马PSD-95表达增加,CREB与DNA结合能力减弱,参与了HPM辐射后海马组织损伤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目的 研究环单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与学习记忆和情绪的关系.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CREB相关文献及近年来对CREB与学习记忆和情绪关系所做的临床和动物实验分析.结果 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在学习及情绪障碍患者和动物模型的神经系统内发现CREB含量减少.结论 脑组织中CREB含量的减少可导致学习记忆下降和各种情绪障碍.
研究Mpp+(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变化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转录因子活性.结果表明,MPP+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存活率,且呈剂量依赖性;而且MPP+能够降低PC12细胞神经营养因子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蛋白水平,并能够抑制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proteininase)的磷酸化,而对CaMKⅡ活性无影响,同时能够显著抑制BDNF的转录因子CREB(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的磷酸化,并抑制其转录活性.因此Mpp+可能通过抑制ERK活性而抑制其下游转录因子CREB的活性,最终导致BDNF的表达减弱.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精神需求的显著增强,抑郁症发生率逐年提高.在过去10年中,抑郁症已成为世界上最普遍的公共卫生疾病之一,并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抑郁症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经典"单胺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脑内5-HT和/或NE水平低下有关,但不能解释抗抑郁剂为何延迟起效的现实问题.抗抑郁剂效应延迟暗示边缘系统单胺能神经可塑性改变[1,2].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OPC)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抑郁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种不同的应激因素,每天1种。应激前1 h ig给予O PC 25,50和100 mg·kg -1,连续21 d。从第22天起,给予药物处理1 h后,每天检测一个行为学指标。采用强迫游泳实验测定不动时间;测定糖水偏嗜和大理石掩埋颗数;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组织,采用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测定海马和前额叶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结果慢性应激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焦虑样行为,而给予O PC 25,50和100 mg·kg -1后在强迫游泳测试中的不动时间则分别由慢性应激组的(90.57±4.27)s 下降为(78.25±2.53)s (P<0.05),(72.12±3.21)s(P<0.05)和(60.77±3.41)s (P<0.05)。OPC 50和100 mg·kg -1组糖水消耗率则由慢性应激组的(42.80±4.92)%增加为(67.54±4.32)%(P<0.05)和(72.21±7.99)%(P<0.05),OPC 50和100 mg·kg -1组的大理石掩埋颗数由慢性应激组的1.57±0.21下降为0.63±0.26(P<0.05)和0.44±0.18(P<0.05)。OPC 25,50和100 mg·kg -1组海马内p-CREB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前额叶内p-CREB的表达亦显著性增加(P<0.05),OPC 50和100 mg·kg -1组海马及前额叶中BDNF的表达也均有增加(P<0.05)。结论 OPC可以改善由于慢性应激对大鼠造成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增强cAMP-CREB-BDNF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抑郁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ICR小鼠,每天选取8种刺激中的1种进行刺激应激,每日1次,共计14 d,制备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每天应激前10 min,ip给予雷公藤内酯醇20,40,80和160μg·kg-1,第15天起,给予药物处理10 min后,每天检测一个行为学指标。采用自发活动实验测定运动总路程,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测定累计不动时间。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中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不影响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慢性应激组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给予雷公藤内酯醇80和160μg·kg-1后在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分别由慢性应激组的(160±18)s下降为(102±14)s(P<0.05)和(83±14)s(P<0.01),而丙米嗪(10 mg·kg-1)和氟西汀组(10 mg·kg-1)分别为(77±11)s(P<0.01)和(96±9)s(P<0.01)。给予雷公藤内酯醇40,80和160μg·kg-1后在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分别由慢性应激组的(128±8)s下降为(93±9)s(P<0.05),(85±8)s(P<0.01)和(77±11)s(P<0.01),丙米嗪和氟西汀组分别为(64±9)s(P<0.01)和(72±6)s(P<0.01)。雷公藤内酯醇80和160μg·kg-1组海马内p-CREB蛋白表达增加(P<0.05),前额叶内p-CREB蛋白表达亦显著性增加(P<0.05)。雷公藤内酯醇80和160μg·kg-1组海马和前额叶中BDNF的表达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引起的小鼠抑郁样行为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且这种改善作用可能与其参与调节p-CREB-BDNF通路有关。
目的 观察中脑腹侧被盖区(VTA)毒蕈碱受体亚型5(M5)在海洛因诱导大鼠行为敏化中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成年雄性大鼠sc海洛因0.25 mg·kg-1*d-1,连续8 d,制备海洛因敏化模型,每次给药后15 min测定大鼠60 min内的自主活动.之后停药10 d,第18天VTA内微量注射M5受体反义(M5AS-ON)或正义寡脱氧核苷酸(M5S-ON)2 μg.24 h后大鼠sc海洛因0.25 mg·kg-1激发,15 min后测定大鼠60 min内的自主活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蓝斑核(LC)和杏仁核(LA) 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水平.结果 海洛因模型组戒断10 d后大鼠自主活动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成功制备海洛因敏化模型;在海洛因激发前24 h VTA微量注射M5AS-ON能抑制大鼠海洛因的行为敏化, 而VTA中微量注射M5S-ON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同时,模型组大鼠脑内LC和LA区神经元pCREB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增加,VTA中微量注射M5AS-ON能明显抑制LC及LA区神经元pCREB阳性表达的增加,而VTA中注射M5S-ON后大鼠LC和LA区神经元pCREB表达较海洛因敏化大鼠无显著差异.结论 VTA内M5受体参与了海洛因的行为敏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C和LA神经元CREB蛋白的磷酸化改变有关.
目的:探讨阿魏酸(F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PC12细胞和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FA 2.5~40μmol·L-1与PC12细胞预处理12 h,加入LPS 0.15 g·L-1继续培养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释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的表达。体内实验:FA 25,50和100 mg·kg-1 ip给予SD大鼠,每天1次,连续35 d。给药第29天时ip给予LPS 0.2 mg·kg-1,每天1次,连续7 d,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二酯酶4B(PDE4B)蛋白表达的变化;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磷酸化CREB(p-CREB)表达。结果体内实验:与LPS组细胞比较,FA 10,20和40μmol·L-1预处理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5),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显著减少(P<0.05),细胞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的分布和结构明显改善。体内实验:HE染色结果显示,预先给予FA 50和100 mg·kg-1可以减轻LPS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FA 50和100 mg · kg-1能够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PDE4B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P<0.05);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表明,FA 50和100 mg·kg-1可逆转LPS对CREB和p-CREB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FA对LPS诱导的PC12细胞和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FA抗神经炎症的作用可能与抑制PDE4表达、激活cAMP/CREB信号通路相关。
目的:观察边缘下皮质(IL)脑区注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克仑特罗对海洛因自身给药大鼠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固定比率F1程序进行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每天4 h,连续14 d,建立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随后每天进行2 h环境消退,直至达到消退标准。每侧IL脑区微注射克仑特罗8 ng,15 min后进行线索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测定,观察大鼠自主运动情况。行为测试结束后立即处死取脑组织,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边缘前皮质、IL、伏隔核壳部及核部脑区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在线索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测试中,克仑特罗组的有效鼻触数(8±3)显著低于模型组(45±10)(P<0.01);2 h自发活动度检测中,克仑特罗组大鼠自发活动度(1557±369)和模型组(1514±26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克仑特罗组大鼠的IL和伏隔核壳部的p-CREB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而核部的p-CREB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IL脑区微注射克仑特罗可显著抑制海洛因自身给药大鼠的复吸行为,其抑制作用可能与伏隔核壳部和核部pCREB表达改变有关。
目的:研究苯丙胺致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及偏爱重现实验中纹状体c-fos和p-CREB的表达.方法:采用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1)苯丙胺2.0mg·kg-1可使大鼠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氢化可的松10mg·kg-1可使已消失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重现;(2)苯丙胺可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纹状体的c-fos和p-CREB的高水平表达;(3)在氢化可的松诱发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重现实验中,氢化可的松组在纹状体有c-fos和p-CREB的高水平表达.结论:c-fos和p-CREB蛋白表达参与了苯丙胺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重现效应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