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类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发病急,传变快,具体讲是指风温、温热、温毒、温疫、冬温而言.自仲景以来,一千多年多数医者将六淫混为一谈,茫无准的,治误甚多,吴瑭本人一生经历多次瘟疫流行,故专心致力于外感热病的研究.在整理研究前人医学成果基础上,"进与病谋,退与心谋",著成<温病条辨>一书,使温病学从理论到临床更臻于完善,自成系统,较吴有性、叶桂学说又前进了一步.他对温热类疾病,一一条分缕析,系统地阐述了这类疾病的三焦病机,总结了治温大法,并制订了许多名方,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总结,以下从4方面予以阐述.
本文以《温病条辨》中汤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温病条辨》中汤方的药味数、单剂量及服药量等进行了探讨.
吴瑭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治疗上确立了一整套三焦分证的治则,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他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在《吴鞠通医案》中记载了颇多连续治疗且较完整的内伤杂病医案,记录详明,内容齐备,充分反映了吴氏临床的辨治规律、用药策略和卓越效果,为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清代吴瑭<温病条辨>是温病学说的标志性专著,"重阴救阴"学术思想贯穿其中,在酸苦辛甘咸淡中审度,由寒热虚实中辨证立法,创立了理法方药较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其学术思想对中医立法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的革新和理论的完善都具有重大意义.现探讨如下.
吴瑭认为小儿纯阳非盛阳忌苦寒,难治也宜治,存阴退热为妙法,酸甘化阴合辛淡;观世医谬误痉、瘛、痫、厥四症,以寒热虚实辨之透彻,又强调小儿禁法四条,恐伤阴血虚致痉;泻白散与大黄,善用救人误使杀人;提倡治病求本,透过现象看本质,医者善变通以济世.
吴鞠通对温病初起的治疗,是力斥辛温发汗而主张用辛凉之剂的,指出:"本论方法之始,实始于银翘散."可见,<温病条辨>第一方用桂枝汤是假,而用辛凉之剂银翘散是真.
<吴鞠通医案>中收载治疗中风的医案数则,吴瑭从虚实两方面辨治中风.实证包括风中经络,可祛风通痹;痰热肝郁,可通宣疏解.虚证为水不涵木,可滋肾养肝.吴瑭辨治中风经验对当今中医临证有重要借鉴作用.
<吴鞠通医案>中有关血证论治的论述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血证责气,标本兼顾;②脉别三焦,因证施治;③经行倒逆,苦辛温镇;④血后咳痰,清补兼施.其辨证过程无不因证而治,用药灵活多变.
吴瑭,字配珩,号鞠通,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卒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江苏淮阴人,清代著名医家。主要著作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和《吴鞠通医案》。吴氏创立三焦辨证理论,制定了三焦治疗大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伤杂病,妇儿疾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现将其论治胎产及小儿病特色浅析如下。
<温病条辨>是清代吴瑭编著的一部论述外感温热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的医书,其对外感病的认识在<伤寒论>论治外感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吴瑭所创制的银翘散及其变方,制方严密,辨证精妙,仍是当今临床常用的方剂.现对<温病条辨>中银翘散及其变方的用法综述如下.
整理了吴瑭治疗疳证的经验,包括疏补中焦;升降胃气;升陷下之脾阳;甘淡养胃;调和营卫;鼓动脾阳;调其饮食;苦寒酸辛以驱虫;缓运脾阳,缓宣胃气。认为其治疳九法从小儿“脾常不足”之体质特点及疳证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出发,立足脾胃,综合施治,对小儿疳证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温病条辨>由清代著名医家吴瑭著于嘉庆三年(1798).该书创立三焦辨证纲领,由上及下、由浅入深,旨在"认证无差".后世认为,此书创立的三焦辨证体系与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理论、叶桂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互为羽翼,成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
清代温病大家吴瑭著<温病条辨>,该书遥秉<内经>,发岐黄之术;承于<伤寒论>,扬仲景之学;导于叶桂,兴温病学说.用药之精,配伍之妙,堪为一代宗师.他非常注重性味结合,尤其是辛凉法的应用,更可效法.辛凉法是使用性味辛凉的药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疾病而适当配伍.<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由此看出,辛凉法主要用于风热、温燥、火热等.<温病条辨>辛凉法的应用,可分为辛凉苦甘、辛凉甘寒、辛凉芳香、辛凉淡渗、辛凉辛温,兹浅析之.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在<温病条辨>书中详论温病三焦用药,分析各篇药物使用可见其重视中焦脾胃.三焦用药以治上焦轻宣温邪,兼顾养阴益气;治中焦平调脾胃,权衡邪实正虚;治下焦填精益髓,随证逐邪于外为特点.
吴塘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有"疳疾论"一文,专门阐述其对疳证的看法.下面对其作一评价.
《温病条辨》养阴之法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①温病治疗时时处处以顾护阴津为要;②温病初起忌汗;③阳明经热忌淡渗利尿;④阳明腑实慎单用攻下;⑤苦易化燥,清热慎用苦寒;⑥重阴不废阳,继承回阳救逆法则.以上原则大大提高了温病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探究和效仿.
我们在建立"<吴鞠通医案>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吴鞠通医案>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其在处方用药方面,灵活不拘,巧妙配伍颇具特点.如对郁金的使用,经与不同药物配伍,可广泛运用于外感、内伤、妇人等诸多病证之中,对历代应用郁金的经验进行了补充.现将他运用郁金的经验分析报道如下.
本文主要探讨吴瑭运用温热药治疗温病的理论机制.从针对病因,治病求本;审察病位,顺势利导;详辨病性,平调阴阳等病因、病位、病性三方面总结了吴瑭运用温热药治疗温病的相关理论.
头痛一病在《吴鞠通医案》中已有1篇,亦可散见于他篇中,吴瑭言头痛病共有16则医案,并将此病辨为阳虚头痛、少阳头痛、肝风头痛、胆络头痛、寒湿头痛等,施以辛甘化阳法、清胆络法、辛甘化风法、滋阴息风法等.在《医案》中,吴瑭常常以少阳胆络合称,故笔者认为,少阳头痛即胆络头痛,二者病机相似,皆治以清胆络之法.兹介绍于下.
吴瑭根据温病在三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整个病变,创立了一种新的辨治温病的方法,即三焦辨证.概括性的提出了三焦分治大法,对温病的治疗起到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纵观吴鞠通<温病条辨>有关温热病证治内容,热盛津伤病机特点始终贯穿温热病全过程,吴瑭认为温为阳邪,阳盛伤阴,因而治疗温热病大力提倡清热养阴之法.本文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不同病变阶段简要阐述其清热养阴法特点.
以叶天士为源,吴瑭为流,系统归纳和总结吴瑭《温病条辨》中8首半夏泻心汤类方对叶天士泻心法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分析吴瑭变通运用半夏泻心汤的手法及规律,发现吴瑭继承了叶氏苦寒泄肝、辛热通胃的新颖理论,扩展了"辛开苦降"法的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