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河水中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含量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鲁米诺、氢氧化钠及氯金酸浓度对化学发光的影响.获得三者最优化的浓度分别为0.5 mmol/L、0.05 moL/L及0.3 mmol/L.在最优化检测条件下,采用粉剂标准溶液做出标准曲线,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 样品浓度在0.1 ~8.0 mg/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检出限为0.07 mg/L.结论 该方法灵敏、快速、选择性好,适于检测河水中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含量.
近年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制了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这是一种高效、省工、受现场条件影响小、可直接使用的新型杀螺剂.为了评价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在江滩汛期应急性灭螺效果,我们开展了现场实验观察,报道如下.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是新近研制的一种高效新型杀螺剂[1].为进一频道观察评价其江滩现场灭螺效果,2007年春季,我们进行了灭螺对比试验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近10多年来,江滩灭螺受诸多因素影响,其力度已远不能控制钉螺扩散,造成了钉螺面积、阳性螺面积和疫情的回升.为遏制螺情和疫情增长势头,2004年春季灭螺时,我们选用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发的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和25%氯硝柳胺悬浮剂,以及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对上年查出的所有阳性螺点及其周边环境,实施了大面积的药物喷洒灭螺,以观察其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 观察丘陵山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反复喷粉的灭螺效果.方法 选择5个丘陵山区有螺环境为试验现场,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进行反复喷粉灭螺,并进行近期和远期灭螺效果观察.结果 近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中,有2个经1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即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近期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2次喷粉灭螺后复现钉螺1次,经再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达100.00%;1个经反复5次喷粉灭螺后,钉螺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呈逐步提高,当年分别达到99.35%和99.25%.远期效果:5个有螺环境经反复喷粉灭螺6次,连续3年均未查获活钉螺. 结论 喷粉灭螺效果好、便于操作、不依赖水源,适合丘陵山区灭螺;丘陵山区一般有螺环境采用喷粉法1~2次即可消除钉螺,复杂环境反复多次喷粉灭螺也可有效消除钉螺孳生.
目的 评价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在湖沼水网地区浸杀灭螺效果.方法 选用4%粉剂现场浸杀加坡面喷粉法,50%可湿性粉剂采用浸杀法,分别于施药后1、2、3、7天观察水体中螺袋和瓶装钉螺死亡情况,3、7、15、30 d观察喷粉坡面和淹水坡面钉螺死亡情况.结果 4%粉剂组浸杀试验1 d螺袋内钉螺死亡率为97.7%,明显高于50%可湿性粉剂组(83.3%);2 d后,水体中两组螺袋钉螺死亡率一致,达到100.0%;1、2、3、7 d两组瓶装钉螺死亡率相近,差异无显著性;4%粉剂组15、30 d淹水坡面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8.37%、84.62%,明显高于50%可湿性粉剂组(40.00%、21.60%);喷粉坡面30 d钉螺死亡率达94.53%.结论 4%粉剂浸杀加坡面喷粉法优于50%可湿性粉剂浸杀法.
目的了解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在丘陵山区的灭螺效果.方法选择江苏宜兴丘陵山区2处有螺环境为试验现场,分别采用手工撒粉法和动力喷粉法施药,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用量为50 g/m2.结果手工撒粉现场先行割草清障处理,施药后7、15、30 d,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8.35%、90.96%和95.52%;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2.66%、94.53%和98.44%.动力喷粉现场不作割草处理,喷粉后3、7、15 d,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73%、96.22%、99.29%;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4.90%、98.10%、99.58%.喷粉法灭螺效果明显优于手工撒粉,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7 d=12.08,χ215 d=7.89,P均<0.01).结论在丘陵山区水源缺乏、环境复杂,使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撒粉灭螺和喷粉灭螺均获良好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消灭钉螺是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防止血吸虫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而化学灭螺仍然是我国目前控制和消灭钉螺的主要手段.1953年发现五氯酚钠后,由于其易溶于水,使用方便,杀灭钉螺效果好,很快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杀螺剂[1].
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是近年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剂型灭螺药物[1],主要用于缺乏水源或水位难以控制地区灭螺.为评价其在鄱阳湖区杀灭钉螺效果,我们于2007年秋季和2008年春季进行了现场灭螺试验,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