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相关蛋白】相关文献(8)
  • 远志皂苷元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 CSTPCD 2015年9期

    目的 观察远志皂苷元(TEN)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Shank-1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TEN低剂量组、TEN中剂量组、TEN高剂量组5组.同月龄C57BL/6J小鼠10只作为对照,分别给予多奈哌齐和不同剂量的TEN,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双蒸水.3个月后,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Shank-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PSD-95和Shank-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SD-95和Shank-1蛋白表达降低;TEN各剂量组PSD-95和Shank-1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 TEN能够增加APP/PS1双转基因小鼠PSD-95和Shank-1的表达,对突触的功能和可塑性具有改善作用.

    远志皂苷元 突触 突触相关蛋白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 急性 Aβ处理诱导原代培养大鼠海马颗粒神经元NMDA受体亚单位的选择性改变

    可溶性Aβ寡聚体被认为是引起AD早期阶段突触功能失常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的NMDA受体亚单位均与Aβ诱导的突触毒性有密切关系。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Aβ选择性的诱导了NR2 B亚单位蛋白水平的下降,但是NR1,NR2A及SAP102的蛋白表达并没有显著改变。这些结果提示NR2B在Aβ急性处理后导致的早期突触毒性作用中变化更引人关注。而且,我们还惊奇的发现, Aβ诱导了突触内NR2 A和SAP102的puncta密度明显减少,这进一步提示Aβ急性处理后突触内外NMDA受体亚单位发生了复杂的改变。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AD早期阶段,Aβ对于不同的NMDA受体亚单位及突触相关蛋白的产生了极其复杂的效应。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临床上难于寻找适合的与AD早期NMDA受体功能异常相关的阻止突触功能失常和突触缺失的药物。

    处理 原代培养 大鼠海马 颗粒神经元 受体亚单位 功能失常 突触相关蛋白 受体功能 毒性作用 蛋白水平 蛋白表达 选择性 可溶性 寡聚体 常相关 药物 效应 密度 临床 解释
  • 脑损伤后神经元自噬水平对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神经网络的破坏是创伤性脑损伤( TBI, traumatic brain injury)后造成神经病理损伤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弥补神经功能损伤,神经网络重建其拓扑结构,新的细胞间连接形成,将受损脑区的功能重新分配到完整脑区。有报道表明,辛伐他汀可以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突出芽,介导该现象的可能通路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以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腺瘤性结肠息肉病( GSK-3β/APC)通路,上述通路激活后都可以加速自噬。我们设计实验的目的在于在脑损伤后,通过药物加强自噬的表达,是否可以改善神经网络的重建,是否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实验选取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外力打击,造成弥漫性脑损伤模型,通过给予自噬的激动剂辛伐他汀和抑制剂氯喹,调节损伤后神经细胞内的自噬水平,对于损伤后神经系统的修复,通过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行为学参数进行评估。结果:在脑损伤后,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可以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突触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蛋白95( PSD-95,postsynaptic density-95 protein)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有较高的表达,在整个实验进程中,自噬都有较高的表达。给予氯喹,会使大鼠神经功能的回复变差。结论:辛伐他汀有可能是通过激活自噬相关的通路来加强脑损伤后大鼠神经网络的可塑性,进而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

    脑损伤后 神经元 蛋白表达 神经功能损伤 辛伐他汀 神经网络 突触相关蛋白 创伤性脑损伤 通路 实验进程 大鼠 雷帕霉素靶蛋白 brain injury 细胞间连接 糖原合成酶 脑损伤模型 磷脂酰肌醇 结肠息肉病 重新分配 重建
  • 新的人突触相关蛋白(FRG4)抗原表位分析及抗体制备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5年7期

    目的:分析一个新的人突触相关蛋白(FRG4)抗原表位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从人胎肝文库PCR扩增获得FRG4基因全长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FRG4编码氨基酸序列的二级结构、抗原决定簇、功能结构域,并进行了多序列比对;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了FRG4抗原多肽,并免疫家兔;用免疫组化检测蛋白在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抗原13肽PKLVKEEVFWRNY,制备兔抗人FRG4多克隆抗体.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抗体纯度达82.79%,抗体滴度为1∶16 000,Western blot证实该抗体具有较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免疫组化证实其主要在HepG2细胞胞浆中表达.结论:成功制备了新的人突触相关蛋白(FRG4)多克隆抗体.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突触相关蛋白 多肽合成 抗体
  • 头顶一颗珠对AD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Tau蛋白磷酸化及突触发育的影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6期

    目的 探索头顶一颗珠(TTM)水煎液对激活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海马Tau蛋白磷酸化和突触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4月龄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TTM治疗组(低、中、高剂量组),TTM水煎液大鼠灌胃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饮用水7 d,灌胃d 2开始Morris水迷宫训练,5 d后找出所有d 5中能在15 s内找到隐藏平台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侧脑室注射各5μL的GF-109203X(GFX,PKC特异性抑制剂)和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T,PI3K特异性抑制剂),浓度各为100μmol·L-1,假手术组同位置注射2%DMSO 10μL.24 h后行水迷宫测试.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海马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其相关GSK-3β激酶信号通路各蛋白活性和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尼氏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尼氏小体变化情况;高尔基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突触发育、树突棘数量及形态变化.结果 水迷宫检测发现,TTM能改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模型组脑海马GSK-3β活性上调,进而升高Tau蛋白多个位点磷酸化水平;而低、中剂量TTM增加PKC和Akt活性,从而抑制下游激酶GSK-3β 活性,导致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TM能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免疫印迹结果还显示,TTM能提高模型大鼠脑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napsin-1、Syn-aptophysin、GluR-1表达水平;尼氏染色提示AD模型鼠脑海马神经元尼氏小体数量减少,用药后明显增多.中、高剂量TTM增加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树突数量、复杂性及树突棘密度.结论 TTM可有效改善GSK-3β活性升高所引起的大鼠空间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于GSK-3β信号通路,下调GSK-3β活性,进而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同时促进神经元和突触发育起到保护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 头顶一颗珠 GSK-3β tau磷酸化 突触相关蛋白 突触发育 学习记忆能力
  • 孤养对成年大鼠认知行为与不同脑区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10期

    目的 探讨孤养对成年大鼠认知行为、不同脑区结构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群养组(4只/笼)和孤养组(1只/笼),每组12只.6周后使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评估脑结构改变;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脑区突触相关蛋白(synaptophysin)和PSD93的表达.结果 水迷宫结果显示孤养组训练第五天潜伏期较群养组明显延长[(21.49±1.38)s vs (16.64±1.70)s,P<0.05],同时孤养组穿梭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百分比较群养组均明显降低[(1.91±0.25)次vs (3.08±0.31)次,P<0.01;(28.39±1.70)% vs (36.14±2.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群养大鼠相比,孤养大鼠脑内海马、杏仁核、听觉皮层、压后皮层等脑区的体素显著降低;孤养大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naptophysin和PSD93表达较群养组明显降低[synaptophysin:(0.61±0.03) vs (1.18±0.07),P<0.05;PSD93:(0.54±0.03) vs(1.36±0.08),P<0.01],孤养大鼠杏仁核突触相关蛋白PSD93表达较群养组明显减少[(0.97±0.08) vs (1.63±0.2),P<0.01].结论 孤养会诱导成年大鼠视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害,海马和杏仁核脑区萎缩,突触相关蛋白synaptophysin和PSD93表达减少可能是孤养诱导其认知损害的病理基础.

    孤养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突触相关蛋白 认知损害
  • FRG4基因全长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2009年6期

    为了对新的人突触相关蛋白FRG4进行全长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人胎肝文库PCR扩增FRG4基因全长cDNA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对FRG4基因进行基因组结构分析、多序列同源性比较、跨膜区段、亲疏水性分析、功能结构域预测等.结果 表明cDNA文库基础上运用热启动PCR获得FRG4全长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FRG4基因与人类的突触相关蛋白有99%同源性;定位在X染色体的短臂2区2带2亚带2次亚带;由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组成;无跨膜区段;有一结构域BSD;该基因编码蛋白可能为一水溶性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 突触相关蛋白 跨膜区 功能结构域
  • SNAREs蛋白复合物与囊泡融合分子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STPCD CA 2015年10期

    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及颗粒性物质不能自由穿过细胞膜,必须以囊泡运输的方式进行跨膜转运,囊泡介导的转运方式,无论是正向或是逆向转运,都包括3个主要步骤,分别是外壳蛋白的选择,囊泡的出芽与形成和转运物质的选择[1]。研究表明在囊泡运输过程中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NAREs)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从SNAREs蛋白复合物被发现,它就作为细胞膜融合的关键组分而被广泛深入研究[2];现将SNAREs蛋白复合物与囊泡融合分子调节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SNAREs 囊泡融合 Synaptobrevins Syntaxins 突触相关蛋白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