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之初,太祖朱元璋召见二位老者,帝问他们从事何业?一老者答:"业医".帝问:"卿为医,可知蜜有苦而胆有甜乎?"答日:"蜂酿黄连花则蜜苦,猴食果多则胆甜."帝日:"是能格物者",遂升为太医院使.可见朱皇帝择医的标准是有道理的.所谓格物,就是推究事理.岐黄之道就是从各种事物现象中观察、归纳而推理总结出来的,此即格物致知的道理.善能格物者,必然致知,多知.
七百多年前,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率领大军西征欧洲的途中,感到自己年老体衰,于是,不远万里派人回来把山东的道士丘处机请去.丘处机在营帐中对成吉思汗讲了许多休养生息、不妄杀的道理.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求教怎样才能长生不老时,丘处机对他说:"没有长生不死,但可获长寿."并赠他四个字:清心寡欲.
2013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高老太降糖贴、慕容氏糖贴、丁三怪拔喘膏、平老太降压贴等大量虚假广告产品,通过包装神医、虚假广告,向消费者兜售药品.一位自称是御医世家高氏家族第五代传人——高老太;一位自称是慕容家族第八代传人——慕容康;而另一位平老太来头更大,号称清朝御医平秋鹤第十三代传人.这些生产厂家为了规避药品监管,他们在审批的时候打了擦边球,把膏药贴产品都申请为有静电理疗功效的医疗器械.所谓的高老太祖传降糖秘方就是膏药里面加西药,为了让患者贴上之后有发热的感觉,辣椒油更是必不可少的.
赵翼<廿二史(箚)记>卷三十,曾说到蒙古族有一种治疗重伤的土法.经查核,<元史>有四处类似记载:布智儿"从征回回……身中数矢.太祖亲视之,令人拔其矢,血流蒲体,闷仆几绝.太祖命取一牛,剖其腹,纳布智儿于牛腹,浸热血中,移时遂苏".(卷一百二十三<布智儿传>)
在七百多年前,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率领大军西征欧洲的途中,感到自己年老体衰,于是,不远万里派人回来把山东的道士丘处机请去.丘处机领旨以后,带了十八个徒弟足足走了四年的路程,才到达雪山(今阿富汗境内).
明人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记载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明)太祖尝至国子监,有厨人进茶,偶称旨,诏赐冠带.有老生员夜独吟云:“十年寒窗下,何如一盏茶!”帝微行适闻之,应声云:“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中国的皇帝是不讲理的祖宗,朱元璋这个农民皇帝更是纯正的流氓加暴君.但是这次,是他所有不讲理之中最人性化的一次.可以想象,那可能是个困倦的午后或深夜,朱皇帝可能正好又累又困又渴,正好那个厨人送来了一盏还魂的香茶,使他大为满意,而且印象深刻,记得赐他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