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MP附录1:无菌药品,对无菌生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灭菌作为无菌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自然首当其冲.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新版GMP与98版GMP,找出有关灭菌方面增加或改变的条款要求,逐一进行分析.
文中介绍了液体除菌过滤和微生物污染水平控制过滤的区别,并结合历史发展阐释了现行法规对液体除菌过滤的定义.在此基础上,重点结合国外法规要求,对除菌过滤器的相关验证要求和项目进行了综述.
目的:比较两种除菌级疏水性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方法,提出适用性的建议及需要把握的要点,旨在为同行开展此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阐述无菌制剂生产过程中除菌级过滤器的法规要求,较全面地比较起泡点测试法与水侵入测试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应用中的优劣性 结果:两种方法基于相同测试原理,适用限制条件略有不同,均能有效保证除菌过滤系统的完整性,降低制药质量风险.结论:水侵入测试法不需要引入有机溶剂等低表面张力溶液进行润湿,操作简便,更适宜于医院无菌制剂生产过程除菌级疏水性过滤器的完整性测试.
目的:探讨生产及贮存中脑蛋白水解注射液乳状荧光物的消除方法.方法: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乳状荧光物就是脑蛋白质、蛋白质热原及长链肽类等杂质,与酶水解物提取过程中工艺条件有关.结论:采用多次超滤冻融法、加热吸附法、除菌过滤法等可除去乳状荧光物.
目的 基于本公司除菌过滤工艺,建立1套提升药液灌装率的优化方案.方法 通过阐释国内外法规对除菌过滤的定义和要求,并结合公司现行除菌过滤程序,制定了1套硬件和操作程序的优化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药液回收率评估和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风险评估(FMEA).结果 对现行除菌过滤工艺优化后进行估算,每吨血浆可增加入凝血酶原复合物灌装量88瓶;人血白蛋白(10 g,20%)灌装量12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5 g,5%)灌装量12瓶;每吨血浆增收3.72万元.该优化方案的FMEA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结论 通过药液回收评估结采和FMEA风险评估结果能够证明该优化方案具有现实可行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为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用Millipore293型滤器取代常用的赛氏滤器对重组干扰素a1b及γ进行除菌过滤,此种大型滤器不仅滤膜面积大,而且单位面积过滤量也有明显增加,因此,过滤速度显著加快,可适应大规模生产的应用.用此二种滤器作除菌过滤对干扰素活性无影响,过滤制品前用2%白蛋白预滤可减少滤膜吸附干扰素作用,Millipore和赛氏滤器除菌过滤后热原质均能达到肌肉注射标准,且大部分能达到静脉注射标准,有个别制品用赛氏滤器过滤后热原质达不到静脉注射标准者,用Millipore滤器复滤后,可以合格.上述结果表明用Milli-pore293型滤器制备重组干扰素α1b及γ是切实可行的.
除菌过滤是无菌生产中的一项关键工艺,为保证除菌过滤后药液的无菌,对滤膜/芯的完整性检测是必要和关键的.以Palltronic Flowstar XC完整性检测仪在除菌过滤中的使用经验为基础,通过Palltronic Flowstar XC完整性检测仪检测过滤膜/芯的实际操作,提出了药液在除菌过滤工艺的关键控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