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同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而这对医院的管理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医院服务管理中,首先是对患者服务,其次才是对病服务,因此在医院管理中使用人文社会学非常的重要,因为这是目前医院发展的关键点.该文对人文社会学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使用有效措施来促进其运用,从而促进我国医院管理能够更好,医疗事业发展更顺利.
随着肥胖的不断普遍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也进入了一个空前流行的阶段,而由其引发的并发症也随之普及开来.有研究表明,近5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和近6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至少并发一种慢性疾病[1],而这类患者的健康状况往往不容乐观,其中的一些慢性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骨质疏松、视网膜病变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水平(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L).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更容易因患心血管疾病、肾病等并发症而增加死亡率.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致死疾病,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行动,那么在下一个十年,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将增加50%[2].与此同时,糖尿病给个人、家庭、医疗机构和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2010年的报告指出,我国作为全球糖尿病患者(9240万)最多的国家之一,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医疗经费开支占医疗总开支的13%,即达到了1734亿人民币[3],而且这个数字还会随着其他由并发症而引起的额外治疗费用而增加.因此,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法的开发与普及,已成为包括医学、人文社会学、经济学等在内的多学科领域迫切解决的问题.
对许多有幸上过大学的人们而言,大学时代常常最令人缅怀追忆.曾记得当年在长沙的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念书,正式课业虽然繁重却无法满足求知的渴望,于是几位同窗一起搞了一个称为"庶几学社”的自学小组,涉猎各种课外知识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刚刚创刊的<医学与哲学>自然成了我们的必读材料.她以其思想的活跃深刻、内容的贴近现实、文风的清新明朗,像及时雨一样滋润着我们年轻的心灵.人生匆匆、岁月如水.大学后考研留校,又辗转北美求学,现今则执教远在天边的新西兰,不觉人已匆匆进入中年,但大学时代与"庶几”成员读<医学与哲学>的那份刺激和兴奋依然历历如昨日.
本文强调医院管理中应重视人文社会学知识的掌握运用,以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社会学知识的更新实践,并使医师意识到运用人文社会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可以缓和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使患者更多地参与到自身疾病的诊治决策之中。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医院服务中,首先服务的对象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人文社会学在医院管理中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已经成为现阶段医院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作者针对人文社会学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的意义,提出其应用措施,有效的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就中医药院校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可作为课程设置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