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日,31岁的山东籍烧伤患者孔祥鹏在伤后的第10天,历经了9个小时,被急救车从当地医院转运到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一病区.孔祥鹏全身烧伤面积达90%,其中Ⅲ°烧伤面积60%,合并重度吸人性损伤,已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套管口严重污染,有大量白色黏痰.孔祥鹏精神萎靡,反复寒战及高热,化验及检查结果均提示有全身感染迹象.画外音——Ⅲ°烧伤伤及皮肤全层,需植皮方能愈合.烧伤总面积超过50%或Ⅲ°烧伤面积超过20%即属于特重度烧伤.可见孔祥鹏的病情在特重度烧伤中都属于特严重的.吸入性损伤多发生在密闭的火灾现场,是指吸入热力、有毒烟雾或化学物质对呼吸道所致的损伤.严重者可直接损伤肺实质.其多发生于大面积烧伤,尤其是伴有头面部烧伤的患者.烟雾除含炽热的碳颗粒外,还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学物质.
纳米碳为纳米(10-9 m,nm)级碳颗粒制成的混悬液,颗粒直径150 nm,具有高度的淋巴系统趋向性[1],在恶性肿瘤手术中,于肿块或附近组织内注射纳米碳可使恶性肿瘤的引流淋巴组织黑染,定位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判断肿瘤淋巴转移情况,从而指导手术淋巴清扫范围,避免淋巴结遗漏或过度清扫。曾有学者[2]将纳米碳用于60例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的对照研究,使用纳米碳组淋巴结清扫数及黑染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纳米碳确有助于显示淋巴结,指导手术医师正确进行淋巴结清扫的作用。纳米碳在乳腺癌[3]、胃癌[4]等中的应用也取得了类似的成功。作为良好的淋巴结示踪剂,纳米碳开始被应用在甲状腺癌手术中[5]。
火灾烟气是火灾发生、发展过程中可燃材料因受热分解或燃烧而生成的产物和其它受热挥发产生的气体.火灾烟气主要包括粒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含碳颗粒和多种小分子气体[1].含碳颗粒是火灾烟气中主要的有色成分,对人体的危害作用较毒性气体小.火灾发生的现场不同,毒性气体的成分也不相同.火灾烟气的毒害性首先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在受限空间内,当烟气中的剧毒成分在超过致死浓度时,长时间滞留的受灾人员或扑救人员因急性中毒而直接死亡;其次是受灾人员或扑救人员因吸人烟气中的毒性成分,导致脑组织缺氧,昏迷在火灾现场,最后被火焰的灼伤甚至烧死[2].故火灾烟气对人的生命所造成的危害并不亚于火灾中燃烧所造成的危害.鉴于此,近年来对火灾烟气毒害作用的研究正日益受到火灾科学基础研究学者和燃烧治疗学者的重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