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组独立的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生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发病机制为正常椎间盘在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受外力作用发生纤维环甚至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突出的椎间盘若压迫脊髓的前正中部,临床表现为自下肢至后上肢的感觉及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当突出物压迫脊髓的前角时,常表现为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外侧型突出常压迫该侧神经根及脊髓,表现为上肢神经受压症状,受压侧平面以下出现锥体束征,对侧出现感觉障碍,即Browm-Sequard综合征.用推拿疗法结合中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期,以进行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为特点.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且在疾病的起始、症状体征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均存有性别差异.我们主要论述PD的性别差异及其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情况.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8岁,农民,因构音障碍,渐进性四肢无力9个月,吞咽困难1月余就诊.患者入院前9个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左手拇指屈曲、伸指无力,逐渐加重,进展至左手其余四指.
肌萎缩性侧素硬化是一种病因未明,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并存的特症:①多在4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②首发症状常为手指运动不灵活和力弱,ALS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各种症状,较常见的有腿部痉挛、全身疼痛、情绪焦虑、睡眠差、进食困难等,③病程持续进展,最终以呼吸肌麻痹或并发呼吸道感染而死亡.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致命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进行性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变性,临床以上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肌无力、肌肉萎缩和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为主要表现,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致死,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ALS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电生理、影像方面可提供帮助.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50%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并发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真性延髓性麻痹和(或)双侧大脑皮质上运动神经元或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假性延髓性麻痹,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