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循证药学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呼吸道感染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据循证药学的方法,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青霉素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病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以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吸收、啰音消失、咳喘恢复、血象恢复、退热等病症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依据循证药学的方法使用青霉素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治疗预后效果好,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目的:观察潘多拉唑与红霉素肠溶胶囊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潘多拉唑与红霉素联合治疗)和对照组42例(单用潘多拉唑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复查,症状改善程度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P<0.05);胃镜检查治疗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73.8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潘多拉唑联合红霉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潘多拉唑治疗,潘多拉唑联合红霉素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效、安全的方法。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霉素肠溶胶囊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4.6×250 μm,5 μm),流动相为0.067 mol/L、pH为 6.5(三乙胺调)的磷酸二氢铵溶液-乙腈(56:44),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 0.8 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 红霉素浓度在0.76~3.8 μg(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3%,RSD为1.03%(n=6).结论 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红霉素肠溶胶囊含量的测定.
1化学药品二类那格列奈及片地红霉素肠溶胶囊盐酸布替萘芬搽剂、喷剂、乳膏盐酸马布特罗及片加巴喷丁片三类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复方乳酸软膏
病例:患者,男,68岁.在外院行肛瘘手术后,在家自服红霉素肠溶胶囊(1次500mg,每日2次,约7天)及痔血胶囊(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次0.84g,每日2次,约40天)治疗,同时使用复方角莱酸酯栓(规格:3.4g,每日2粒,约7天)外用.用药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等症状,遂来我院诊治.患者无肝炎病史,检验结果示:乙肝HBsAb、HBeAb、HBcAb抗体阳性,HBVDNA阴性,甲、丙、丁型肝炎抗体阴性,不支持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目的:观察异维A酸胶丸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治疗难治性痤疮的效果。方法:将106例难治性痤疮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异维A酸胶丸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胶丸治疗4周,观察用药后两组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9%、67.92%(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异维A酸胶丸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治疗难治性痤疮安全、有效。
目的:探讨姜黄消痤擦剂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与阿达帕林凝胶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单盲对照的试验原则将62例病人分为A组和B组,各31例,A组病人给予姜黄消痤擦剂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早晚各1次;B组病人给予阿达帕林凝胶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早晚各1次,8周后观察2组病人的皮损状况.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2%和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面部瘙痒伴脱皮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消痤擦剂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玫瑰糠疹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直径2~5 cm淡红色或黄褐色圆形,椭圆形母斑,1~2周后胸背,躯干及四肢近端陆续出现形态基本相同,较小的子斑;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能自愈但病程常迁延.文献报道,有单独使用红霉素或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玫瑰糠疹的研究,其一疗程后的显效率分别达到了73%及81%.我院皮肤科应用红霉素肠溶胶囊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玫瑰糠疹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所致,以流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虽多为局部症状,但鼻作为重要的感觉和呼吸器官,长期、反复的鼻的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慢性鼻窦炎常见的治疗方法无外乎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鉴于部分患者主观上排斥手术治疗,现将笔者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54例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红霉素肠溶胶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80例轻中度呼吸道感染患者用红霉素肠胶囊500mg,bid,疗程5~7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记录可能与使用该药相关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痊愈45例,显效26例,进步7例,无效2例,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6.3%和88.8%.共分离出16株细菌,其中11株细菌敏感,4株中介度,1株耐药.细菌清除率93.7%.轻度恶心、上腹部不适4例,大便次数增加2例,未经特殊处理,症状消失.另2例恶心、呕吐,1例出现严重腹泻(7次·d-1),不能耐受治疗而停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8%.48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53例治疗前后血、尿常规检查正常.结论:红霉素肠溶胶囊治疗呼吸道感染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高,疗效显著,安全.
我们2006~2008年应用红霉素肠溶胶囊和迪维霜联合治疗痤疮10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是指应用细胞毒抗癌药物导致口腔黏膜炎和口腔内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1]。随着化疗方案的发展,大剂量联合化疗及新化疗药物的应用,使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约为40%[2-3]。口腔黏膜炎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进食,导致营养缺乏,而且造成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严重者可继发全身感染,使治疗计划中断。本科从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强的松片、红霉素肠溶胶囊、思密达(蒙脱石散)治疗化疗后口腔黏膜炎46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目的 建立测定红霉素肠溶胶囊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67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三乙胺调pH至6.5)-乙腈(58∶42),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 140 g/L(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4%,RSD为0.29%(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红霉素肠溶胶囊的含量测定.
目的 观察红霉素肠溶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采用红霉素肠溶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48例只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内镜下病症改善的程度.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程度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红霉素联合雷贝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目的:探讨二丁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81例,口服二丁胶囊1.5g,3次/d;对照组80例,口服红霉素肠溶胶囊500mg,2次/d。两组均外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2次/d,连续8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95%,对照组有效率75%,两组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丁胶囊治疗痤疮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