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俗称为"粉刺"、 "青春痘"、 "酒刺"、 "暗疮"等.西医认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部位为面部、胸背部等,皮损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其病因涉及内分泌、细菌感染、免疫学异常等多种因素.中医认为是脏腑失调.简单地说痤疮就是毛囊阻塞,里面的皮脂腺分泌物,也就是油脂排泄不畅,在毛囊口堆积形成了小豆豆,有黑头、白头,继发感染可以出现红疙瘩,严重时可以出现脓头,甚至囊肿、瘢痕.
小王是个爱美的小姑娘,脸上出了几个"豆豆",即痤疮.她急得不得了,听说皮康王很好使,就去买了一盒,每天抹上2~3遍,最初效果不错,"豆豆"很快就小了.小王似乎有了对付"豆豆"的办法,以后脸上一有新的"豆豆"出现就用皮康王.
Vitamin A--维生素A维生素A醇形式的维生素A是皮肤最钟爱也是最有效的抗衰武器之一.当它被皮肤转换成维生素A酸后,维生素A就会诱导胶原质产生, "刺激"细胞,成为对付皱纹、色泽不均匀以及痤疮的"灵丹妙药".
痤疮是发生在青春期男女颜面部及胸背部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1].表现为散在或满脸的丘疹、脓疱、粉刺,继发为疤痕和色素沉着等,影响美观和健康.1996年以来,我部收治丘疹性痤疮患者279例,均采用痤疮酊外涂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激素药应用存在误区——治青春痘:青春期青春痘(痤疮)的成因,与体内性激素的代谢异常最为密切,且与饮食因素、精神情绪因素和机体因素等也有相当关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激素治疗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会出现面色潮红、激动易怒、失眠、心动过速、痤疮、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激素副作用,针对此问题,应用中医理论通过辨证加用中药进行调理、配合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火针-埋线-雷火灸-中药内服“五联法”辨证分型治疗痤疮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8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口服红霉素肠溶片(0.5g/次,2次/d),异维A酸软胶囊(20mg/次,2次/d);外用涂患处,维A酸软膏,1次/d,过氧苯甲酰凝胶,2次/d.治疗组59例五联疗法,刺血(心俞、肺俞、膈俞、脾俞穴及双侧耳尖穴,热重加大椎、十二井穴;便秘加大肠俞),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腧穴直径1.0cm范围点刺5~7针,拔玻璃火罐10min,吸出少量血液后消毒局部皮肤;火针:痤疮局部消毒,火针置于酒精灯外焰烧至通红发白后迅速垂直刺入痤疮皮损顶部,深达痤疮基底部,拔针后挤压出皮脂、脓血等,刺血和火针1次/5d,3~5次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穴位埋线(胸一至腰四旁开0.5~3寸之间的阳性反应点-局部暗红按之不褪色),无菌穴位埋线包将0~3#胶原蛋白羊肠线,以穴位为中心8~10cm,左手拇食指撑开穴区皮肤,右手持无菌持针器从穴位十字印下0.5cm处以30.斜向上刺入1.5~2cm,迭肌层后埋入肠线,肠线不露出皮肤,埋线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针孔,1天后可淋浴,每星期1次,3次1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雷火灸(灸药点燃置于单孔灸具),面部痘疮生长部位广泛熏灸,旋转、横向、纵向温灸,面部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散在痘疮,数量少只在痘疮处温灸;痤疮硬结处可雀啄灸3壮,每雀啄7次为1壮;肺经风热、脾胃湿热泻双合谷5壮,每雀啄7次为1壮,距离皮肤2~3cm,每壮之间用手按一下施灸处;冲任不调温灸双耳部和足三里,2~3cm距离,上下移动或旋转法灸耳前部与后部,至耳部和足三里发红,同时在下腹部摆雷火灸阵盒温灸;中药内服:肺经风热,疏风清肺,枇杷清肺饮或半夏泻心汤(党参20g,清半夏、枇杷叶各15g,生甘草、黄连各10g,桑白皮、黄柏、蒲公英各15g,紫花地丁10g);脾胃湿热,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和龙胆泻肝丸(龙胆草15g,茵陈25g,知母10g,黄柏15g,黄芩、柴胡、生地、泽泻各10g,当归15g,栀子10g,大黄5g);冲任不调,滋肾阴,调冲任,黑逍遥丸和六味地黄汤(熟地30g,山药20g,山萸肉、当归各15g,白芍20g,柴胡15g,茯苓10g,白术15g,甘草10g,生地、益母草各15g,泽兰10g);外治,大黄、硫磺1:1比例研粉茶调涂患处,每晚涂1次,次日清晨除去;脓肿、囊肿、结节较甚三黄洗剂(黄连、黄芩、黄柏、苦参)清洗后,外敷四黄膏(黄连、黄芩、黄柏、大黄、乳香、没药),2次/d.连续治疗2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3例,有效2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9.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血拔罐-火针-埋线-雷火灸-中药内服“五联法”辨证分型治疗痤疮,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目的]观察痤疮方治疗肝郁肺热型痤疮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54例门诊患者痤疮方(枇杷叶、桑白皮各10g,黄连6g,黄柏10g,人参6g,牡丹皮、栀子、柴胡各10g,白术15g,白芍、当归、茯苓各10g,甘草6g;大便干结加瓜蒌、枳壳;痛经加延胡索、益母草;皮肤油腻加薏苡仁、山楂;皮损为囊肿、结节者加夏枯草、莪术;久病伤正加党参),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服药期间不服用其他影响痤疮的药物,忌辛辣油腻、过甜食物,调畅情志,保持皮肤清洁.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21例,显效2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0%.[结论]痤疮方治疗肝郁肺热型痤疮,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痤疮好发于青少年,以面部、胸背部为多,既影响面部的美观,又使女性不便穿吊带裙或露背装,一些爱美的女孩往往会因此而胡抹乱涂一些含皮质激素的药物,结果适得其反。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124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痤疮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联合胶原贴治疗重度痤疮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口服米诺环素0.1g,每日1次,胶原贴敷于面部,每日1次,每次1贴,对照组仅使用胶原贴,每日1次,每次1贴.治疗4周、8周分别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4周、8周有效率分别为71.05%、92.11%;对照组4周、8周有效率分别为28.95%、57.89%.结论 米诺环素联合胶原贴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肯定.
目的 探讨治疗痤疮的思路和验案,以飨同道.方法 通过跟诊阐述治疗痤疮的思路和实践经验,探讨有效措施.结果治疗痤疮有相当的积累和疗效,不同方法有不同的思路和疗效.结论 用经方和时方治疗痤疮的思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和教学意义.
目的 评价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万方数据库中文期刊上检索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发表的关于ALA-PDT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文章,对文章中的治疗方案、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共30篇关于ALA-PDT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文章.ALA-PDT有效率高于红光、红蓝光、强脉冲光(IPL)、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小.结论 ALA-PDT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安全有效.
痤疮的治疗,中西医各有自己的方法,但中医疗效有更突出的优势.我们在四川老中医钟以泽先生的基础方上进行了加减治疗青春期痤疮,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未发现不良反应,认为有推广使用价值.
一、临床资料病例1 28岁,孕0产0.因月经稀发于2009年6月9日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家族成员中无精神疾病患者.入院查体:体重指数(BMI)20.3 kg/m2,面部无痤疮,后背可见痤疮,乳周、脐下有长毛.妇检无异常.辅助检查:血脂、血糖及盆腔超声子宫无异常,双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目的 总结痤疮治疗中施以红蓝光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因患有痤疮进入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的9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45例,行罗红霉素治疗;治疗组47例,行罗红霉素联合红蓝光治疗,选择GAGS标准评定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87%,优于常规组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7611,P<0.05).结论 将红蓝光方案应用至痤疮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提升其疗效,有推广意义.
目的 探讨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痤疮患者,采用动态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维A酸霜和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脓疱个数、结节个数、丘疹个数、粉刺个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痤疮I级、III级、IV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观察丹参酮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中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痤疮数量及炎症因子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黑头粉刺数、白头粉刺数、丘疹数及脓疱数显著减少,IL-6、IL-8、TNF-α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丹参酮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痤疮数量、炎症指标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痤疮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1例.常规组患者外涂维A酸乳膏,研究组实施火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达94.12%,常规组总体疗效达82.3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7%,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痤疮具有更加突出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目的:观察清痤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0例和西药组30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治疗,西药组在基础治疗上予阿奇霉素0.5g qd,每周连服3天,共4周.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予以清痤方口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次口服,共4周.比较两组患者皮疹数目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1)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两组皮损数目均较前明显减少(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皮损减少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痤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中重度痤疮安全有效.
痤疮在西医中称为毛囊炎,病程比较长,并且经常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但是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并不清楚.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病常与湿热有关.而临床证型中,又常分为肺胃湿热证,肠胃湿热证,肝胆湿热证三类,本文将综述这三种不同中医证型的痤疮的辨证过程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究痤疮的中医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计包含75例痤疮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入我院就诊的痤疮患者,135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疗法,研究组患者实施中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皮损情况、用药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炎性皮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就用药后不良反应及痤疮发病情况来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替身治疗效果,降低痤疮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目的:观察女性寻常痤疮患者月经期前应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女性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皮损根据 Pillsbury 改良标准均属于Ⅱ~Ⅲ级。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治疗药物均为阿达帕林凝胶,其中对照组连续用药8周,试验组月经前10 d 开始用药,至月经结束时停止,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女性寻常痤疮患者月经前使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的效果与连续用药的治疗效果相当,但用药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更高,患者对于治疗方案的耐受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面部痤疮多发于青少年,与先天禀赋,肺胃积热及邪毒侵袭有关.笔者运用中药内服配合西药外治,取得较好疗效.内治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为主法.外治应用抗炎、抗过敏、杀菌等药物,达到消除皮损,调节代谢,阻止复发之目的.
目的 分析和观察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07月在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标签法随机将上述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走罐联合维A酸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治疗有效率为85.0%和95.0%,对照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治疗有效率为70.0%和77.5%;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痤疮患者采取走罐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治疗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痤疮是皮肤病的一种,又称青春痘、粉刺、暗疮,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不论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给人们在生活中带来了很大的难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很多人四处求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然而用中医的临床方法来治疗痤疮的效果会更佳,同时也没有副作用.
祖国传统中医对痤疮的治疗方法由来已久,方法多样,中医内科可从肺胃、脾胃、肾的角度、肝的角度以及心的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笔者结合相关临床实践经验,与内科治疗相结合对患者实施治疗,评估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观察在激光手术后使用可复美胶原蛋白贴的疗效,为临床激光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激光手术的痤疮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激光手术后红霉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激光手术后可复美胶原蛋白贴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色素沉着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激光手术治疗痤疮患者术后使用可复美胶原蛋白贴的效果较好,可以减少色素沉着发生,值得应用.
目的 分析对比单纯红光与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近一年间收治的中重度痤疮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红光照射与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患者实施单纯红光照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78.78%,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重症痤疮患者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与红光照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目的:了解大学生痤疮的患病情况,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痤疮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进一步进行健康宣教,为痤疮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非实验性研究,采用“问卷星软件”无记名方式对全国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痤疮总患病率为41.04%。其中,男生患病率为42.49%,女生患病率为40.25%,男女生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影响因素为地区、季节、皮肤类型、空气质量、个人卫生状况、不良习惯、日均接触电脑时间(﹥2h)、睡眠时间(﹤8h)、饮食喜好、便秘、腹泻、月经紊乱、情绪、学习压力、化妆品使用不当等。结论痤疮是损害青少年容颜的常见疾病,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防治时应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