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郊区地处闽江下游,环抱榕城,全区16个乡镇,314个行政村,农村人口38345人,占全区总人口74.32%.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健康教育作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先导来抓,健康教育在农村改水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橄榄树原产于我国,为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是一种著名的亚热带特产果树.其成熟的果实即为橄榄.橄榄树生长力强,适应性广,河滩、洲地、山丘、坡地以及房前屋后、零星杂地等均可种植.它树姿优美,四季常青,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福建省是中国橄榄资源最多的地带,主要分布在福建闽江下游两岸,以闽侯、闽清两县的产量最多.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浙江等省亦有栽培.栽培种主要有白榄和乌榄两种.福州橄榄品种很多,主要有檀香、惠圆、长营、羊矢等10余种.
闽侯县位于闽江下游,环抱福州市,辖13个乡镇,人口68万.血吸虫病最早发现于1938年,为当时任职于福建科学馆的康仲璋先生在邻县福清调查时追踪钉螺水系源头发现当时称为林森县的尚干乡(后改为祥谦镇,几年前又划分为青口镇)的尤树和东山村有本病存在,在人的粪便中检及血吸虫卵,钉螺中查出血吸虫尾蚴.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4月福建省血吸虫病研究所派人指导,发动群众2万6千工天,调查900万m 2的可疑溪沟,终于证实尚干乡的东台、西台、联丰、青林、大义5个村有本病流行.钉螺面积60万平方米,分布环境以溪流为主(49.3%),次为草埔(9.4%)、水坝(5.1%)、田后壁(3.9%)等各种环境.钉螺密度最高者为溪兜村的溪坑,达137只/1平方尺.从古山尾村水沟中捕捉的钉螺感染血吸虫阳性率最高.为4.6%(9/192).全县病人1026例,分布在马齿溪等4条水系周围的54个自然村,人群感染以古山尾村最严重,为58.3%(31/53).病人以11~41岁占绝大多数(84%),农民占81.9%,病牛58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