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原产于我国,为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是一种著名的亚热带特产果树.其成熟的果实即为橄榄.橄榄树生长力强,适应性广,河滩、洲地、山丘、坡地以及房前屋后、零星杂地等均可种植.它树姿优美,四季常青,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福建省是中国橄榄资源最多的地带,主要分布在福建闽江下游两岸,以闽侯、闽清两县的产量最多.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浙江等省亦有栽培.栽培种主要有白榄和乌榄两种.福州橄榄品种很多,主要有檀香、惠圆、长营、羊矢等10余种.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在组织结构上虽属良性肿瘤,但具有旺盛的生长力,具有侵袭性、易复发、易癌变的特点[1],故临床上多以恶性对待,既往常采用鼻侧切开术或柯-陆手术治疗本病,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且术后面部留有瘢痕.本院于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12例鼻腔鼻窭内翻性乳头状瘤,随访1~6年,11例治愈,1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翼状胬肉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单纯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而复发性胬肉因其生长力更强,瘢痕增生明显,使治疗更为棘手.为了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我们于1996年9月起采用平阳霉素注射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移植和巩膜暴露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在组织结构上虽属良性肿瘤,但具有旺盛的生长力,具有侵袭性、易复发、易癌变的特点[1].故临床上多以恶性对待.既往常采用鼻侧切开术或柯-陆手术治疗本病.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且术后面部留有瘢痕.我科于1999年8月~2005年8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1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随访1~6年,17例治愈,1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它具有旺盛的生长力,常破坏周围组织,切除后极易复发且有恶变倾向,故属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边缘肿瘤[1].少数患者还可以有颈淋巴结转移.本病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为单侧,根据病程、肿瘤大小与部位可出现鼻涕带血、鼻塞、嗅觉减退及头痛等症状.检查可见肿瘤表面呈乳头状、桑椹状,外观可见淡红色,有时苍白水肿似息肉,常被诊断为息肉而多次手术.故应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的极大重视.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临床常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属上皮源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多见于40~70岁,男女之比约为2∶1[1].发病率约占鼻腔鼻窦肿瘤的0.4%~4.7%[2],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生长力,可以呈多中心发生,易破坏周围组织和骨质,向邻近器官扩展,切除后易复发[3],有恶变倾向[4],故多将之归属为良恶性之间的边缘性肿瘤或潜在恶性肿瘤.对其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现就96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