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有不少卫校学生就自己心理以及精神上的障碍来我院咨询、就诊.综合三年多来的病例分析,卫校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在同年龄段(16~20岁)除略低于高三毕业班学生外,明显高于其他中专及高中学生,也高于一般临床工作者[1]和医科大学生[2].对卫校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些因素及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我们作了如下几点探讨.
目的了解中专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743名中专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①中专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9.38%,男生检出率为18.22%,女生检出率为19.88%;②男生以焦虑因子为突出;女生以躯体化因子为突出;③来自农村的中专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来自城市的中专毕业班学生;④学习成绩差的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明显高于成绩好的毕业班学生.结论中专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尤以来自农村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显著.
为了进一步掌握宁德师专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教育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于2003年在本校2000级的学生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测试,结果报告如下.
为充分了解中医学专业各层次学生对就业问题认识的总体状况,我们在2005年上半年对我校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向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抽样问卷形式,分别对中医学五年制、七年制非毕业班学生进行了职业期望、求职心理、求职途径等方面的调查.现将本次调查的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实习是对医学院校毕业班学生进行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临床实践工作能力训练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个科室不断轮转;每天要面对不同身心状态的病人;要完成各种实习计划和要求,需要与带教老师和其他医护人员沟通;自身还将完成从学生到护士这一角色的转换.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应激事件,她们因无法承受思想、学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困惑与烦恼而产生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疏导,就可能引发各种心理疾病[1].国内对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较多,且多运用SCL-90[2]、大学毕业班学生应激性事件问卷[3]对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个性是专业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个性的培养等结论[4].然而针对其临床工作中的应激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2010年3~2011年5月在上海市多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实习的97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工作应激情况,现总结报道如下.
为了解肺结核在中学生中的感染现状, 2001年9月对盐都县20所中学在校的初、高中毕业班全体学生23 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并对强阳性反应者做进一步检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1年9月对盐都县20所中学在校的初、高中毕业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合计12 866名.其中初中生7 654名,高中生5 212名;年龄15~20岁;1所县直中学964名,19所农村中学11 902名.1.2 方法使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结核菌素稀释液0.1 ml(5 IU),采用孟都氏法按说明书接种和判定结果.强阳性以上的学生摄胸片,并采集夜间痰、清晨痰、及时痰各1份直接涂片作抗酸杆菌检查.2 结果2.1 全部学生检查情况结核菌素试验合计检测初、高中毕业班学生12 672名,强阳性933名,强阳性率为7.36%;查出肺结核现症病人98例,患病率为0.77%,其中涂阳病人36例,涂阳患病率为0.26%.
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新一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及今后的工作中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昔日的天之娇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据报道,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在16%左右[1].但迄今为止,有关大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为此,我们对某大学248名毕业生进行了心理卫生调查,以期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有效开展心理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新一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及今后的工作中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昔日的天之骄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据报道,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为16%左右[1].但迄今为止,有关大学生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为此,我们对某大学248名毕业生进行了心理卫生调查,以期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有效开展心理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