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经常会感到口干,晨起可能加重,严重的时候吃馒头不喝水都很难下咽,平时也感觉唾液发黏,即使吃很多“去火”的药,喝再多的水,也没有明显的好转.那么,老人出现口干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 、口干的危害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器官的功能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这是一种增龄性变化,表现在口腔,比较明显和早期出现的就是唾液的量和质的变化,即会造成口干的发生.口干是由于多种因素引发唾液减少的一种生理性或病理性现象.有些老年人不仅感到口腔干燥,有异物感、烧灼感,在咀嚼干燥的食物时,还会影响吞咽.
很多老年人经常会感到口干.口干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唾液减少引起的一种症状,是一种生理性或病理性现象.老年人身体器官的功能多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这是一种增龄性变化,表现在口腔比较明显和早期出现的,就是唾液的量和质的变化,出现口干等症状.有些老年人不仅感到口腔干燥,还有异物感、烧灼感.在咀嚼干燥的食物时,影响吞咽.而且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对牙齿的冲刷和清洁作用减弱,增加了罹患老年人牙齿根面龋、牙周病的危险,对口腔健康状况造成很大的影响.
口臭是秽浊之气,由胃肠功能失调、脾胃湿热熏蒸、肠道宿食积滞、便秘壅积等引起.小儿脏腑娇嫩,肺、牌、肾常不足,饮食不知饥饱,好食辛燥香甜之品,长期如此,而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导致龋齿、胃部疾病等,龋齿、胃炎、消化不良是一个导致小孩口臭的常见原因,通常是胃病治愈后,口臭也就消失了;另外鼻炎也可能诱发口臭.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因鼻塞而用口呼吸,造成口腔干燥,致使口腔的自洁能力差,利于细菌繁殖,产生口臭.
干燥综合征患者常常有口干、眼干等表现,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为自己的身体加湿呢?方法是各个部位分别加湿.为口腔加湿◆少量多次饮水.◆每次进餐后,用清水漱口,以及时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内清洁.◆咀嚼无蔗糖口香糖,以此作为催涎剂来缓解口腔干燥症状;或吃一些酸味小吃:如杏、话梅,反射性增加唾液分泌.◆每日做鼓腮状,同时用手扣击同侧腮腺部位数次,或按摩腮部和下颌部以刺激腮腺分泌.◆发现龋齿尽早修补,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答:干燥综合征(SS),又称为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眼或其它粘膜干燥为主,并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组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为眼部干燥、口腔干燥、涎腺肿大、关节疼痛.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替代和补充疗法,并应用激素和免疫制剂.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燥证"、"燥毒症"范畴.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SS,在缓解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且无毒副反应,可长期使用.中医可分如下证型辨治.
水通道蛋白5( aquaporin , AQP5)存在于唾液腺腺泡细胞内,对调节水分转运速率和维持唾液分泌具有重要作用, AQP5功能失调会导致如增龄性口干、头面部放疗口干症、SS综合征和糖尿病口腔干燥等相关疾病的发生[1]。研究表明, M3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M3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3-mAChR)激动剂西维美林( cevimeline )可以诱导AQP5与脂质筏( lipid raft )从胞内囊泡转移至细胞顶膜(管腔侧细胞膜),通过增加膜上蛋白的数量而快速调节对水的通透性[2]。本研究是明确M3-mAChR活化后,AQP5是否与脂质筏首先转位至细胞系。
患有鼻部疾病的患者,鼻部通气不畅,通过口腔进行呼吸的过程中会造成口腔干燥、口唇干裂,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了鼻部病患的康复时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患者舒适,方便护理操作,我们设计了一种简易、实用、经济的口含湿化器,解决了患者口腔干燥及口唇干裂问题,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口腔干燥是手术患者的常见症状,多因手术期严格禁饮禁食、机体代谢、分泌功能改变等的影响,以及患者在围术期的舒适感降低所致.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围术期患者继发性口腔干燥现状、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发生机制,阐述目前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引起医护人员对手术患者口腔干燥症状的重视,为实施优质护理提供参考.
口腔干燥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本文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干燥的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食管癌的常用治疗方法 ,放疗过程中由于食管黏膜受辐射充血水肿,导致病变区域食管管腔在原有狭窄的基础上进一步变窄.放疗亦常出现味蕾失觉,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疼痛、糜烂,甚至溃疡,又导致咀嚼和吞咽困难.这些不良反应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经口进食,进而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继续抗肿瘤治疗与机体恢复.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于2007年2月至2009年4月对9例食管癌放疗中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经皮X线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radiological gastrostomy,PRG)置入胃造口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64岁(2007年).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从2002年(59岁)起采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2005年(62岁)体检时被确诊为糖耐量异常,2006年出现口渴、体重减轻等症状,诊断为糖尿病.经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病情一时改善,后逐渐加重,改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遂人我科求治.人院时,患者BMI 20.1kg/m.,无甲状腺肿,A1C 11.0%.尿中C肽2.6μg/天,提示胰岛素分泌功能衰竭,根据临床经过和抗GAD抗体219U/ml,诊断为缓慢进展型1型糖尿病.在进行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过程中,TSH<0.1 μIU/ml,FT41.5ng/m1,Tg抗体1.9U/ml,TPO抗体29.2U/ml,因此,该患者可以诊断为慢性甲状腺炎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此外,患者有轻度口腔干燥感,抗核抗体水平较高(1:1280),抗sS-A抗体300U/ml,因此患者被认为患有干燥综合征.最后,考虑该患者患有罕见的3型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先是发生慢性甲状腺炎,进而出现常于高龄发病的缓慢进展型1型糖尿病,随后又出现干燥综合征.
放射治疗引起口腔干燥,唾液减少,牙齿缺少缓冲和润滑作用,引起口腔液体的PH值降低,口腔中的细菌增加.同时,放射治疗后牙齿易于腐蚀,牢固性大大低于放疗前,其牙表面出现矿物质脱失形成斑点、牙周膜增厚、纤维网状结构紊乱,均致使牙周膜易于受到感染.放疗还造成牙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牙齿的营养供应不足,也是牙齿损坏的一个原因.
鼻咽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规放射治疗虽然可以取得良好的肿瘤控制率,但易导致以口干为代表的并发症.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cliation thera ply,IMRT)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可以在控制肿瘤的前提下保护腮腺的功能,明显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介绍该技术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临床优越性.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2岁,主因"关节疼痛3年,眼干、口干1年,体位性头痛1个月"于2007年3月2日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双手指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疼痛、肿胀、变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具体治疗不详.1年前出现双眼干涩、泪液减少、口腔干燥,唾液减少,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经治疗无明显好转.1个月前出现头痛,尤以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伴食欲减退,但每日饮水约1500 ml,尿量1200 ml,无发热,无呕吐,曾服用止痛药治疗,但效果不佳,且头痛呈进行性加重.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燥症的情况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口干燥症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放疗后满1年复查的鼻咽癌患者79例,复查时进行面对面访谈方式的口干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口干燥症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全组口干燥症的发生率为100%,中重度发生率为74.7%,其中13.9%的患者夜晚经常喝水,74.7%的患者吃饭时需饮水,59.5%的患者感到说话困难,91.1%的患者认为日常生活明显受影响.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一种安全、简便、廉价、有效的方法治疗放疗后口干燥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 研究下颌下腺移位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可行性.方法 对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将下颌下腺移位至颏下区,术后2周内接受常规放疗,放疗时颏下区设置挡块,放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口干程度问卷调查.结果 23例患者放疗后12个月行口干程度问卷调查时无口干症状(G1)6例(26.1%),轻度口干(G2)13例(56.5%),中度口干(G3)3例(13.0%),重度口干(G4)1例(4.4%).结论 下颌下腺移位是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的 采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动态观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前后口干程度的变化.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23例,男∶女为19∶4,年龄37~ 69岁.所有患者(分为平均放射剂量<26 Gy组和≥26 Gy两组)在IMRT前、结束时、结束后6个月、12个月行静息及酸刺激下唾液腺DW MRI,并根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制订的标准进行唾液腺损伤分级,结合患者的主观指标行口干程度临床评级.采用SPSS 13.0和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MRT结束时不同口干等级患者腮腺及颌下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变化趋势不同(F=11.52,P<0.01).IMRT结束时腮腺受照剂量高的患者,口干程度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2,P<0.01).以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年龄分组,IMRT结束时各组间患者发生口干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791、-0.949、2.488,P值均>0.05).IMRT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口干程度不同,随着时间延长,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9,P <0.01).结论 放疗后鼻咽癌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与主观口干评级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受照剂量增加,鼻咽癌患者唾液腺功能受损和口干程度加重.放疗后随时间的延长,鼻咽癌患者口干程度逐渐减轻,唾液腺功能逐步恢复.
口干燥症(xerostomia)是影响患者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有效的评估是口干燥症管理的基础.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口干燥症常用的主观和客观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为评估和管理患者口干燥症提供参考.
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失副交感神经支配后近远期分泌功能的变化,探讨失副交感神经支配调控颌下腺分泌、治疗口干的可能性。方法将20只雄性成年SD大鼠分为实验组(12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实验组行右侧鼓舌神经切除术,实验组左侧及正常对照组颌下腺均未处理。术后1、12和24周采用希尔默试验(Schirmer test)检测颌下腺的分泌功能。结果 进食刺激状态下实验组手术侧腺体的唾液流率明显低于非手术侧[(27.13±3.28)、(33.00±12.98)和(27.50±5.20) mm]和正常对照组[(30.25±3.86)、(28.00±3.46)和(27.00±4.32) mm](P<0.05),证实术后颌下腺失去副交感神经支配。但在静息状态下,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手术侧腺体的唾液流率显著高于非手术侧[(1.91±0.62)、( 1.33±0.29)和(2.38±1.79) mm]和正常对照组[(1.90±0.34)、(1.53±0.46)和(1.48±0.39) mm](P<0.05);非手术侧与正常对照组腺体唾液流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颌下腺失副交感神经支配治疗口干有一定的可能性。
口腔干燥是在多种疾病中都可能表现出的一种口腔症状.目前,该问题尚未受到广泛关注,但却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从该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几方面加以综述.
唾液在口腔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消化、摄食、防御以及保护口腔软硬组织等,正常成年人唾液分泌量为每天600~800 ml.当唾液分泌异常时,就会引起许多口腔系统性疾病,甚至全身系统性疾病,最常见的口腔系统疾病有口干和龋病.女性绝经前后,由于生物因素和内分泌的改变,特别是激素方面的改变,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其中,口干症是更年期女性最常见的问题之一.70%患有口干症的更年期女性唾液流量减少,目前的研究对于口干症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本文就目前关于绝经期女性口干症发生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头颈部肿瘤病人的原发灶或术后瘤床经常规放射治疗后,双侧腮腺由于受到高剂量的照射造成其功能受到损伤,当腮腺所接受的平均剂量超过阈值剂量26 Gy时,通常会引起口腔干燥,严重影响长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1-2].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干燥的相关因素.方法:问卷调查,测量安静唾液与刺激唾液流率,进行分析.结果:服用高血压治疗药物、抗组胺剂及抗肿瘤等药物的71例,高血压患者62例,糖尿病患者3例,放疗患者1例.安静唾液流率降低33例,极低的56例,刺激唾液流率降低的72例.结论:口腔干燥是一个多因素的症状,而不是独立性疾病.
口腔症状:口腔干燥轻重不一,重者不能进食饼干、馒头、面包。由于唾液减少,口腔自洁能力降低,牙齿釉面呈粉末状或小块状易破碎而脱落,牙剩残根时称为“猖獗龋”。部分患者时有口腔溃疡、口角皲裂,或有交替性两侧腮腺肿大,腮腺形态改变。
目的 了解以腺体外器官受累症状首发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发病形式和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03年至2006年住院的85例以腺体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pSS病例,并对其首发症状及合并症等进行临床分析,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87例以口干和(或)眼干为首发症状的pSS病例.结果 在85例以腺体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pSS患者中,首发症状为关节炎、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的比率分别为44.7%(38/85),18.8%(16/85),10.6%(9/85)和15.3%(13/85),关节炎比率明显高于其他症状(P<0.05).与对照组87例以口干和(或)眼干为首发症状的pSS患者相比,以腺体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pSS患者的平均确诊时间明显较长[从出现症状至最后确诊平均94.5个月];血清中自身抗体的阳性率较高.结论 pSS发病形式多样,部分患者以腺体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其中关节炎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症状.这些患者部分在病程中出现了口干和(或)眼干的症状,还有少数患者至确诊时仍无口干和(或)眼干的主观症状,这些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避免误诊.
目的 探索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后口干的减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2年8月至2008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共235例,其中存活2年以上、无复发转移患者91例,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6、9、12、18和24个月分别完成1份8个项目的 口干调查表(XQ)及头面部专用的生活质量调查表(QOL),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Q评分在放疗结束时明显上升,以后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在放疗后9个月开始XQ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至18个月时XQ评分几乎恢复至基线水平.QOL总评分放疗结束时比放疗前明显上升(P=0.012),以后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至18个月时评分跟结束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基本恢复基线水平.子项目沟通能力、进食能力及疼痛总评分在放疗结束时亦明显升高(P<0.05),而放疗对情绪评分相对影响较小.XQ总评分和QOL总评分在各时间点存在密切相关(r=0.976),XQ评分跟一些子领域的QOL也显著相关,包括沟通能力和进食能力,并患者自我评价总的治疗影响.结论 放射性口干减少能影响总的生活质量评价而改善生活质量.
目的 探讨应用磁共振(MR)定量评价调强放疗(IMRT)后鼻咽癌患者涎腺的早期放射性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在2014至2015年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后1个月行MR检查,测量腮腺及颌下腺的体积、T1WI、T2WI信号强度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脑脊液为对照,计算各涎腺的相对信号强度(RSI).比较放疗前后涎腺各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 放疗后早期腮腺和颌下腺体积与T1WI RSI值分别为(14.88 ±6.00)、(5.21±1.76) cm3,2.98±1.05、1.88±0.42显著低于放疗前(22.26±8.26)、(7.76±2.45) cm3,3.58±1.02、2.27±0.50(t值分别为9.921、4.013、10.126、4.202,P值均为0.000);放疗后腮腺和颌下腺T2WI RSI值与ADC值分别为0.50±0.08、0.41±0.04,(1.31±0.19)、(1.50±0.13) ×10-3 mm2/s,显著高于放疗前0.45 ±0.07、0.33 ±0.05,(1.02±0.21)、(1.23±0.13)×10-3 mm2/s(t值分别为-4.846、-9.276、-9.957、-10.679,P值均为0.000).腮腺和颌下腺的体积与ADC值有相关性(r=-0.512,P=0.000;r=-0.358,P=0.001).颌下腺体积和ADC值与T1WI、T2WI RSI值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MRI可以无创地定量评价鼻咽癌IMRT放疗后涎腺的早期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口腔黏膜结构发生衰老性退化.口腔黏膜上皮变薄,角化减少,弹性降低,易受损伤.舌背黏膜萎缩,丝状乳头和菌状乳头减少,味蕾数量下降.腺体分泌功能降低,造成口腔干燥.
目的:观察人工唾液及中药防治放射性口干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首程放疗的鼻咽癌采用信封法分两组,研究组32例,于放疗开始时每天含漱人工唾液及口服中药柴芍地黄汤至放疗后1年,对照组30例,不使用人工唾液及中药.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1年,采用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定量检测两组患者的唾液腺(腮腺和下颌下腺)摄锝率(UR)和泌锝率(ER),同时观察口干、咀嚼、吞咽等情况,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放疗前及放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唾液腺UR和ER无显著差别.放疗后1年,研究组的UR、ER分别为1.85±0.50和2.95±0.61,而对照组的UR、ER分别为1.22±0.44和1.62±0.47,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半年,中、重度口干发生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9%(15/32)和73.3%(22/30),放疗后1年中、重度口干发生率分别为37.5%(12/32)和66.7%(20/3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人工唾液和中药能减轻放射性口干,促进唾液腺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干燥综合征(以下简称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它可同时累及其他器官,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本病可以单独存在,亦可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出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腔干燥、干燥性角膜炎、结缔组织病三征.目前临床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自拟润燥合剂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