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去乳糖奶粉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甲组:给予常规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治疗;丙组:在乙组基础上加去乳糖奶粉.甲、乙组在上述治疗期间进行母乳或一般配方奶粉喂养,丙组给予去乳糖奶粉.观察患儿疗效、止泻时间、退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甲组治愈率为55.0%(11/20),乙组治愈率为65.0%(13/20),丙组治愈率为95.0%(19/20).三组患儿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儿治愈率最高.丙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甲、乙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去乳糖奶粉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多系统损害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收集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多系统损害病例84例,分析其发病机理、肠道及肠道外其他系统症状,以及诊断治疗.结果及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多系统损害感染早期发生的病毒血症是造成肠道外其他器官和系统感染的前提;84例患儿肠道感染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和腹泻,肠道外其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的心肌损害50例,神经系统良性惊厥14例,消化系统肝脏损害13例,呼吸系统肺炎7例;采用常规降温、止吐、补液、营养支持、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及饮食调整等治疗基础上进行抗病毒治疗.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提高伴发多系统损害的认识,应结合临床特点,及时进行有关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以利于早期治疗.
缺血性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某些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引起肠壁缺血时,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2001年2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2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8例新生儿,其中男18例,女10例,发病最小年龄3d,平均15d.母乳喂养20例,人工喂养8例.
目的:探讨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及结论:缺血性肠炎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1/30),83.4%(25/30)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及腹部手术史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的腹痛(30/30)、便血(18/30)(潜血试验100%)、腹泻、腹胀等.结肠镜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B超可见肠壁增厚,彩色多普勒可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的情况、血流量.缺血性肠炎诊断方法应根据老年人剧烈腹痛后便血的临床特征,结合结肠镜、B超、肠系膜血管造影等即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