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病因学】相关文献(2)
  • 缺血性肠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STPCD CA 2001年12期

    0引言肠道疾病在我国常见[1-16],但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则较少,它是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局部组织坏死和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自1963年Boley[17]、1966年Marston[18]报告该病以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报告病例正在增加.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某些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引起进入肠管的血流量减少,不能满足肠管的需要致肠壁缺血时,均可发生本病.本病常在一些疾病基础上发生,最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也有不少作者认为该病可无任何先驱疾病,而表现为特发性[19].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血管阻塞性缺血和非血管阻塞性缺血两种.

    肠炎/病因学 肠炎/病理生理学 局部缺血/病因学 局部缺血/病理生理学
  • 缺血性肠炎30例临床分析

    《陕西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A 2006年7期

    目的:探讨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及结论:缺血性肠炎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1/30),83.4%(25/30)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及腹部手术史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的腹痛(30/30)、便血(18/30)(潜血试验100%)、腹泻、腹胀等.结肠镜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B超可见肠壁增厚,彩色多普勒可直接显示肠系膜血管的情况、血流量.缺血性肠炎诊断方法应根据老年人剧烈腹痛后便血的临床特征,结合结肠镜、B超、肠系膜血管造影等即可确诊.

    肠炎/病因学 肠炎/诊断 肠炎/治疗 缺血性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