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佛山市肺结核患者耐药现状,2009年开展了结核病耐药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佛山市5区新登记的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初、复治肺结核患者348例.
近20余年来,由于耐药结核杆菌尤其是耐多药结核杆菌(MDR-TB)的肆意横行,各国的结核病疫情均呈回升趋势,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1].我国的耐药情况尤为严重.据统计目前初始耐药率为18.6%,获得性耐药率为46.5%,全国现有耐药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约42万;在全球对53个国家的耐药调查中,河南省的原发MDR-TB耐药率位居第2位.因此在WHO最近公布的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结核病耐药监测资料中,中国被列为"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之一[2].近年来,各国学者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结核杆菌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定位了结核分枝杆菌包括异烟肼在内的耐药基因的位置和基因突变位点,从而促进了第一代快速鉴定耐药突变菌株方法的建立和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开发.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从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 2001-04/2001-09收治的61例患者中,选择有病原学诊断的感染病例31(男22,女9)例作为分析对象. 年龄4~82(平均51)岁.1.2 方法①标本留取:每日清晨为患者彻底拍背后采集标本;②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③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