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苷酸】相关文献(2104)
  • 汉族人群中白介素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7年5期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性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以及与肺结核患病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所收治的肺结核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共243例;选取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于2014年5-10月进行结核病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226名.利用NCBI数据库筛选出9个IL-23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3762318、rs11209026、rs10889657、rs10889677、rs6682925、rs1004819、rs11465804、rs2201841、rs7514847)作为待测位点,利用高温连接酶检测技术对待测位点进行检测并做基因分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析找出连锁不平衡和易感单倍型,从而发现该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比较分析,IL-23R多态性位点rs6682925最小等位基因C在病例组中频率为44.0%(213/484),高于对照组中的37.4%(169/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P=0.040;OR(95%CI)值:1.32(1.01~1.71)];基因型TT在病例组频率为30.1%(73/242),低于对照组的38.9%(8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P=0.040;OR(95%CI)值:0.68(0.46~0.99)].rs3762318等位基因C频率在病例组中为16.0%(78/486),高于对照组的10.2%(46/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P<0.01;OR(95%CI)值:1.69(1.14~2.49)];基因型CC在病例组中频率为3.3%(8/243),高于对照组的0.4%(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P=0.040;OR(95%CI)值:7.63(0.95~61.46)];基因型TT频率在病例组中为71.5%(173/243),低于对照组的80.0%(18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9,P=0.030;OR(95%CI)值:0.62(0.40~0.95)].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分析中发现由9个目标SNP位点构建的单倍型CTCACTCTG在病例组中期望频率为5.1%,在对照组中为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5,P=0.017;OR(95%CI)值:2.44(1.14~5.19)].结论 IL-23R的rs6682925和rs3762318多态性位点突变在汉族人群中有较高的频率,且和肺结核患病相关;携带由9个目标SNP点位构建的单倍型CTCACTCTG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

    结核 白细胞介素23 受体 白细胞介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易感性 病例对照研究
  • SLC11A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南部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7年10期

    目的 探索SLC11A1基因rs17235409、rs17235416、rs3731865等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于2010年7-11月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西吉、海原、泾原、彭阳、原州、同心、中卫、隆德等8个地区,并在该地区居住10年以上,且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965例.同期选取上述地区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共897名.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5 ml,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80℃保存,用于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SLC11A1基因rs17235409、rs17235416、rs373186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结核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rs17235409位点AA、AG、G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4%(13/950)、23.5%(223/950)、75.1%(714/950)和2.7% (23/842)、25.1%(211/842)、72.2%(608/8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2,P=0.077);rs17235416位点TGTG(-)/(-)、TGTG(+)/(-)、TGT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8%(17/939)、22.7%(213/939)、75.5%(709/939)和3.4%(28/824)、23.8%(196/824)、72.8%(600/8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99,P=0.082);rs3731865位点CC、GC、G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2.3%(22/951)、26.1%(248/951)、71.6%(681/951)和2.4%(20/843)、24.9%(210/843)、72.7%(613/8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2,P=0.852).在隐性模型中,rs17235409位点AA、AG+ G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4%(13/950)、98.6%(937/950)和2.7%(23/842)、97.3%(819/842),两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40);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单因素结果不-致,说明条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等不同对结果有一定影响,所以不能说明rs17235409位点与肺结核发病相关(OR=0.51,95%CI=0.25~1.03,P=0.060).rs17235416位点TGTG(-)/(-)、TGTG(+)/(-)+TGTG(+)/(+)基因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8%(17/939)、98.2%(922/939)和3.4%(28/824)、96.6%(796/824),两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P=0.038,OR=0.52、1.91,95%CI=0.23~0.97、1.04~3.5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性别、年龄和民族等条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多因素结果与单因素结果相似,发现条件因素对结果无影响,结果仍有意义,说明携带rs17235416位点TGTG(+)/(-)和(或)TGTG(+)/(+)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TGTG(-)/(-)基因型的个体患肺结核的风险增加(OR=0.54,95%CI:0.29~1.00,P=0.049).结论 SLC11A1基因rs17235409和rs3731865位点多态性与宁夏南部地区人群肺结核易感性不相关.而rs17235416位点在隐性模型中,即携带TGTG(+)/(-)与TGTG(+)/(+)基因型的个体发病风险增高.

    结核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易感性 病例对照研究
  • 飞行时间质谱与TaqMan探针技术在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筛选中的应用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4年6期

    目的 对比分析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和TaqMan探针筛选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结果,以及联合应用的方法学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结核病患者400例为结核病组,对照组为同时期收集的健康体检者300名,利用MALDI-TOF对选取的7个SNP位点(rs2227476、rs1800795、rs56077270、rs1800797、rs2227484、rs2227472和rs2227473)同时进行基因分型,初步筛选易感SNP位点;与结核病易感相关的单个SNP位点,采用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同样的标本再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与敏感度;以rs2227473位点为实例对分型结果的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确定肺结核的易感SNP.结果 MALDI-TOF分型成功率为99.7%(698/700),TaqMan探针技术为98.4%(689/700);在基因分型过程中,MALDI-TOF与TaqMan探针方法对1例标本的分型结果不一致,经过对此分型结果进行了测序验证,MALDI-TOF的分型结果正确,MALDI-TOF在准确性和敏感度比TaqMan法稍高.位点rs2227473基因频率分析中,结核病组G等位基因频率(90.3%,722/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495/600)(x2=6.911,P=0.009).结论 上述肺结核易感基因的筛选方法是可行的;实例分析中,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发现了IL-22基因rs2227473位点等位基因G可能与肺结核发病相关,两位点中等位基因A可能为保护性基因.

    结核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白细胞介素类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DNA探针 疾病遗传易感性
  • 深圳市汉族人群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3年1期

    目的 检测深圳市汉族人群TGF β1基因rs480345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基因类型,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临床表现的结核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PCR法,检测373例结核病患者(结核组)和350名健康人(对照组)TGF β1基因rs4803455位点的等位基因型并分层分析,然后观察结核组中有病理学或者细菌学证据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性胸膜炎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rs4803455位点等位基因C/A频率在结核组373例A为31.8%(237/746),C为68.2%(509/746);对照组350名A为40.6%(284/700),C为59.4%(416/7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39,OR=1.466,95%CI=1.182~1.819,P=0.000).年龄≤25岁的结核组121例A为33.5%(81/242),C为66.5%(161/242);对照组111名A为41.0%(91/222),C为59.0%(131/2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07,OR=1.381,95%CI=0.946~2.015,P=0.094).年龄>25岁的结核组252例,A为31.0%(156/504),C为69.0%(348/504);对照组239名,A为40.4%(193/478),C为59.6%(285/4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11,OR=1.511,95%CI=1.162~1.965,P=0.002).有病理学或者细菌学证据的肺结核组111例,A为32.4%(72/222),C为67.6%(150/222);结核性胸膜炎组57例,A为21.1%(24/114),C为78.9%(90/114);对照组350名A为40.6%(284/700),C为59.4%(416/700);前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10、15.879,OR值分别为1.422、2.560,95%CI分别为1.034~1.957、1.592~4.116,P值均<0.05).等位基因C在肺结核组中的频率[78.9%(90/114)]比在结核性胸膜炎组中的频率[67.6%(150/222)]高.结论 TGFβ1基因rs480345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和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胸膜炎有关,等位基因C可作为预测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胸膜炎的危险因素,其中在年龄>25岁的患者中预测作用更大.

    结核 胸膜/遗传学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聚合酶链反应 深圳市
  • 白三烯A4水解酶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性脑膜炎易感性的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2年6期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性脑膜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SNaPshot技术检测4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70名健康对照者LTA4H基因中rs1978331,rs2247570,rs2660898,rs2660845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和单体型分布频率,采用SHEsis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患者组rs1978331多态性位点C等位基因例数分别为83和40、频率分别为59.3%和41.7%,T等位基因例数分别为57和56、频率分别为40.7%和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80,P=0.008);rs1978331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在对照组例和患者组中的例数分别为12、33、25和20、16、12,分布频率分别为17.1%、47.1%、35.7%和41.7%、33.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0,P=0.013);rs2660898位点AA、AC和CC基因型在对照组和患者组中的数分别为28、32、10和20、12、16,分布频率分别为40.0%、45.7%、14.3%和41.7%、25.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80,P=0.019);对照组与患者组单体型CACT频率分别为26.3%和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49,P=0.007).结论 LTA4H基因中rs1978331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rs1978331和rs2660898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单倍体型CACT与中国汉族人群结核性脑膜炎的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结核 脑膜 环氧水解酶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 UGT1A1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一线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易感性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7年10期

    目的 探讨Ⅰ相药物代谢酶的细胞色素P450 2E1 (CYP2E1)和Ⅱ相药物代谢酶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ILI)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的经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发生肝损伤的患者461例(为ATDILI组),与同期住院未发生肝损伤的患者466例(为非ATDILI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和基因分析;采用生物信息统计学方法筛选出与CYP2E1和UGT1A1基因14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tagSNP;Hardy-Weinberg平衡P值>0.00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0.1,r2>0.8),应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研究对象DNA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这些位点基因型和单倍型在ATDILI组和非ATDILI组之间的频率及分布差异,分析在显性、隐性和加性遗传模型下各个SNP位点与ATDILI易感性的关联性.结果 所有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TDILI组UGT1A1基因rs4148323位点AA基因型频率(1.7%,8/461)明显低于非ATDILI组(4.3%,20/466),显示携带rs4148323位点AA基因型可降低ATDILI患病的风险(OR=0.37,95%CI=0.16~0.86,P=0.020);在隐形遗传模型下,携带该位点AA基因型可明显降低ATDILI患病的风险(OR=0.39,95%CI=0.17~0.90,P=0.023);在加性遗传模型下,携带该位点突变型A等位基因可明显降低ATDILI患病风险(OR=0.79,95 %%CI=0.63~0.99,P=0.040).单倍型分析显示:ATDILI组UGT1A1基因ATG单倍型频率(0.19)明显低于非ATDILI组(0.22),说明携带ATG单倍型可明显降低ATDILI患病的风险(OR=0.79,95 %CI=0.63~0.99,P=0.045).未发现其他位点与ATDILI的相关性.结论 UGT1A1基因为中国汉族人群ATDILI的易感基因.

    结核 药物性肝损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 IFNA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4年6期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IFNA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MassARRAY飞行时间质谱生物芯片技术,分成检测结核病组(1533例)和对照组(1445名)IFNA8基因SNPs(rs1330322、rs10964982、rs4978116)的基因型,计算各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AF),应用“四格表”x2检验比较两组人群中候选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相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1)rs133032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病组、对照组中分别为30.5%(936/3066)、27.8%(804/2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7,OR=1.140,95%CI=1.019~1.275,P=0.022).rs10964982和rs4978116位点的次要等位基因频率在结核病组中分别为17.0%(520/3066)和28.8%(882/306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7.0%(491/2890)和28.6%(826/289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1、0.025,P值分别为0.976、0.874).(2)根据性别分层发现,结核病组女性患者中,rs1330322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为30.8%(330/1072),对照组等位基因A频率为26.6%(300/11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5,OR=1.225,95%CI=1.018~1.474,P=0.032).男性结核病组、对照组患者等位基因A频率分别为30.4%(606/1994)、28.6%(504/17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89,OR=1.091,95%CI=0.948~1.256,P=0.222).(3)对女性患者进一步进行年龄分层发现,对于rs1330322位点,≤25岁结核病组、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8%(111/328)、25.2%(112/4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18,OR=1.516,95%CI=1.108~2.074,P=0.009).而>25岁人群A等位基因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0,OR=1.096,95%CI=0.871~1.380,P=0.435).结论 SNP位点rs1330322与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密切相关,rs1330322位点基因型在女性、年龄≤25岁组人群具有更高的结核病患病风险预测价值.

    分枝杆菌 结核 干扰素α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汉族
  • 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患者N-乙酰基转移酶2基因型分布的应用评价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8年1期

    目的 评价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病患者芳基胺N-乙酰基转移酶2(ar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s 2,NAT2)基因多态性的性能.方法 选取于2015-2016年到福州肺科医院和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371例和355例.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应用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NA T2基因rs1801280(341T→G)、rs1799929(481C→T)、rs1799930 (590G→ A)和rs1799931(857G→A)等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DNA测序分析法[分析NAT2基因的rs1801279 (191G→A)、rs1041983 (282C→T)、rs1801280(341T→C)、rs1799929 (481C→T)、rs1799930 (590G→A)、rs1208 (803A→G)和1799931 (857G→A)的7个SNP位点]对研究对象进行NAT2基因型分析,并根据NAT2基因型进行NAT2代谢类型的推断分析.结果 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4个SNP位点与DNA测序分析法分析7个SNP位点推断NAT2代谢类型的结果完全一致.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从DNA制备、PCR扩增和熔解曲线分析的整个检测过程需要2.5h.共检测到NAT2*4/*4、NAT2*5/*4、NAT2*6/*4、NAT2 *7/*4、NAT2*5/* 11、NAT2*6/* 11、NAT2*7/* 11、NAT2*5/*6、NAT2*6/*7、NAT2*5/*5、NAT2*6/*6、NAT2*7/*7、NAT2*5/*7等13种NA T2基因型.福州肺科医院的结核病患者NAT2基因快乙酰化、中间乙酰化和慢乙酰化类型分别占37.20%(138/371)、42.32%(157/371)和20.49%(76/371);北京胸科医院的结核病患者中,快乙酰化、中间乙酰化和慢乙酰化类型分别占27.89%(99/355)、54.65%(194/355)、17.46%(62/355);两组人群的乙酰化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37,P=0.003).所有的快乙酰化代谢人群均携带NAT2*4/*4基因型[100.00% (237/237)],而慢乙酰化代谢人群主要携带NAT2*6和NAT2*7的单倍型[90.22% (249/276)].结论 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4个SNP位点检测NA T2基因型具有结果判读简便、准确、快速的优点,适用于中国地区人群的NA T2基因型的检测.

    结核 核酸探针 芳基胺N-乙酰转移酶 基因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白细胞介素2基因-330T/G和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8年3期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330T/G和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在Medli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Elsevier Science Direct、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从1990年1月至2017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IL-2和IL-6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关系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初筛获得相关文献573篇,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12篇.应用Stata 12.0软件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IL-2基因-330T/G位点研究纳入文献共8篇,病例组971例,对照组1519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欧洲人群中携带IL-2基因-330T等位基因者较携带-330G等位基因者患结核病风险低45%(T对G:OR=0.55;95%CI=0.31~0.98;P=0.042).IL-6基因-174G/C位点纳入研究共9篇,病例组1445例,对照组1955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美洲人群中携带IL-6基因-174G等位基因者患结核病风险是携带-174C等位基因者的1.65倍(G对C:OR=1.65;95%CI=1.28~2.13;P<0.01);亚洲人群中携带IL-6基因-174G等位基因者患结核病风险是携带-174C等位基因者的1.4倍(G对C:OR=1.40;95%CI=1.13~1.72;P=0.002).结论 IL-2基因-330T/G位点等位基因T可能与欧洲人群结核病易感性风险降低相关;IL-6基因-174G/C位点等位基因G可能与美国人群和亚洲人群结核病易感性风险增加相关.

    结核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易感性 Meta分析
  • IL-18启动子区-137G/C和-607C/A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关系——Meta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1年12期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探讨IL-18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等位基因位点-137和-607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及测序技术检测SNP位点-137和-607的研究,在严格的质量评价基础上,通过统计学方法应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了Meta分析.入选文献标准:(1)关于IL-18启动子区SNP-137 G/C和(或)-607 C/A与结核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2)对照组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 (H-W)遗传平衡定律;(3)原始资料完整;(4)文献中提供基因型频率或等位基因频率;(5)纳入文献语言为中文或英文;(6)多态性检测方法通过PCR-SSP及测序技术或SNaPshot SNP分型方法.文献排除标准:(1)重复报告的研究;(2)数据不清或等位基因不清的文献;(3)基于家系的研究;(4)对照组基因分布没有进行H-W遗传平衡检验的研究.结果IL-18启动子区SNP-607 C/A位点研究6项,患者695例,正常对照879例;SNP-137 G/C位点研究5项,患者594例,正常对照781例.结核病组IL-18启动子区等位基因-137G和-607 C与对照组相比,等位基因-137 C和-607A的合并OR值分别为1.41(95%CI为1.15~1.74,P=0.001)和0.93(95%CI为0.81~1.08,P=0.36).结论 IL-18启动子区SNP位点-137 G/C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联,提示IL-18启动子SNP(-137)是结核病的易感位点之一;SNP位点-607 C/A与结核病易感性之间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结核 白细胞介素18 多态性 单核苷酸 Meta分析
  • 趋化因子5和趋化因子受体5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6年3期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5 (CCL5)及趋化因子受体5(CCR5)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PTB患者作为病例组,共494例;选取41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使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其CCL5启动子区rs2107538和CCR5启动子区rs1799987基因型,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各基因多态性与PTB患病的相关性.结果 CCL5启动子区rs2107538基因-403位点GG、GA、A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A的频次和频率病例组分别为:202(41%)、224(45%)、68(14%)和628(64%)、360(36%);对照组分别为:152(38%)、209(51%)、52(13%)和513(62%)、313(38%),两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0和0.35,P值均>0.05).CCR5启动子区rs1799987基因-2459位点AA、AG、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A、G的频次和频率病例组分别为:99(20%)、272(55%)、123(25%)和470(48%)、518(52%);对照组分别为:67(16%)、210(51%)、136(33%)和344(42%)、482(58%),两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62和6.14,P值均<0.05).携带该位点基因型GG和等位基因G可降低PTB患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0.68(0.50~0.91)、0.78(0.64~0.94)].结论 CCL5启动子区rs2107538基因多态性与PTB患病无相关性;携带CCR5启动子区rs1799987基因-2459位点基因型GG和等位基因G可降低PTB患病风险.

    趋化因子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结核 疾病易感性
  • 肺结核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0年3期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A/G、-308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及测序技术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患者200例及健康对照者197例TNF-α启动子区-238A/G、-308A/G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x2检验;采用SHEsis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以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人群TNF-α启动子区 -238 A/G、-308A/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点各种单倍型在2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启动子区-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病易感性未见关联.

    结核 肿瘤坏死因子-α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819C/T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7年7期

    目的 评价白细胞介素(IL)10基因-819C/T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关键词“IL-10”、“Cytokine”、“Interleukine-10”、“TB”、“Tuberculosis"和“Polymorphism”依次组合,检索1990年1月至2016年6月在Medline、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英文文献;以“结核”、“单核苷酸多态性”、“白细胞介素10”、“细胞因子”和“易感性”依次组合,检索1990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确定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共纳入20篇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分析文献资料的异质性,计算合并OR(95%CI)值,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纳入研究的20篇文献累计结核病患者(病例组)557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848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各个遗传模型中,IL-10基因-819C/T多态性与结核病总体患病风险关系不大.对纳入的所有研究以地区进行分层,发现亚洲人群中携带等位基因T者结核病患病风险高于携带等位基因C者[OR(95%CI)值:1.17(1.07~1.29),P=0.001];携带纯合子基因型TT者结核病患病风险高于携带纯合子基因型CC者[OR(95%CI)值:1.34(1.10~1.65),P=0.004];携带IT+ TC基因型者结核病患病风险高于携带纯合子基因型CC者[OR(95%CI)值:1.22(1.03~1.46),P=0.024];携带纯合子基因型TT者结核病患病风险高于携带TC+ CC基因型者[OR(95%CI)值:1.24(1.02~1.51),P=0.030].经Begg和Egger检验,纳入的所有研究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IL-10基因-819C/T位点等位基因T可能与亚洲人群结核病易感性风险增高有关.

    结核 白细胞介素10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易感性 Meta分析
  • VDR-TaqⅠ、FokⅠ位点多态性与宁夏人群结核易感性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3年8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aqⅠ、FohⅠ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群肺结核易患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宁夏南部8个地区2010年7-11月确诊的肺结核患者993例(简称“病例组”),其中男550例,女443例;同期选择来源地区,与病例组性别相同、民族相同、年龄相当、居住环境相匹配的确认无肺结核的健康人880名(简称“对照组”),其中男485名,女395名.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VDR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应用于人群结核病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用SPSS 16.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各基因型与结核易感性关系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VDR-TT、Tt、tt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83.0%(815/982)、15.2%(149/982)、1.8%(18/982)和84.7%(739/872)、14.7%(128/872)、0.6%(5/872),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46).VDR-FF、Ff、ff基因型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2.4%(316/976)、47.9%(468/976)、19.7%(192/976)和28.5%(245/861)、53.3%(459/861)、18.2%(157/861),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1,P=0.067).在显性基因模型中,VDR-(TT+ Tt)、tt基因型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98.2%(964/982)、1.8%(18/982)和99.4%(867/872)、0.6%(5/872),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P=0.014;OR=0.98、3.19,95%CI=0.978~0.997、1.193~8.574);在纯合基因模型中VDR-(FF+ff)、Ff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频率分别为52.0%(508/976)、48.0%(468/976)和46.7%(402/861)、53.3%(459/861),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P=0.022;OR=1.12、0.89,95%CI=1.023~1.298、0.822~0.985).结论 在宁夏人群中,肺结核易患性可能与VDR-TaqⅠ、FokⅠ位点多态性有关联,VDR-(FF+ff)、tt基因型可能是罹患肺结核的危险因素,而VDR-(TT+Tt)、Ff基因型可能是保护因素.

    结核 肺/遗传学 受体 骨化三醇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病例对照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基因多态性和利福平血药浓度对肝毒性的影响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5年9期

    目的 观察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 B1,又称编码基因SLCO1 B1)A388G基因多态性和利福平血药浓度对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来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的汉族患者,服用含利福平药物肝功能异常的肺结核患者(简称"异常组")和服用含利福平药物肝功能正常的肺结核患者(简称"正常组")各30例,其中正常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70±11.78)岁;异常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8.60±11.56)岁.分别进行OATP1B1 A388G基因分型和利福平血药浓度检测,使用GraphPad Prism 5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比较正常组与异常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以£检验比较正常组与异常组利福平血药浓度差异,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正常组患者OATP1B1 A388G基因rs2306283位点基因频率分布A:36.7% (22/60),G:63.3% (38/60),异常组A:23.3% (14/60),G:76.7% (4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4,P>0.05);正常组患者利福平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为(69.36±28.85) mg/L,异常组为(33.20±19.8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6,P<0.05).结论 OATP1B1 A388G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服用含利福平药物的肝毒性无明显相关,而利福平血药浓度与肝毒性呈明显相关,应加强对利福平血药浓度监测,降低患者肝毒性.

    有机阴离子转运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利福平 血药浓度 药物性肝损伤
  • 中国人群中BTNL2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09年4期

    目的 探讨嗜乳脂样蛋白2(BTNL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分析94例结核病样本(病例组)和9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7个BTN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9405098、rs3763317、rs3763313、rs9268494、rs9268492、rs2076523、rs2076530),使用SHEs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计算各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用χ2检验计算P值比较2组分布频率的差异,并计算各等位基因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析疾病与基因的关联强度,以及BTNL2基因多态性位点连锁不平衡系数(D'值)和单倍体型频率.结果 研究显示:(1)所研究的7个多态性位点与结核病的易感性均无显著关联.(2)BTNL2基因的C-A-T-GC-G单倍体型和C-G-T-G-C-G单倍体型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生的易感性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07和0.049,其OR值(95%CI)分别为0.39(0.19~0.79)和3.50(0.93~13.18).结论 (1)BTNL2基因多态性单个位点与中国人群结核病的易感性无显著相关.(2)BTNL2基因的单倍体型可能与中国人群结核病发生的易感性相关.

    结核 肺/遗传学 疾病易感性 膜糖蛋白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调控结核病易感的分子机制研究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7年8期

    目的 通过构建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ALOX-12)基因(ALOX-12基因)启动子区域rs3840880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双荧光素酶表达质粒,分析此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对ALOX-12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功能性SNP调控结核病易感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全血样本中提取人全基因组,PCR扩增ALOX-12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rs3840880位点在内的约1700 bp的基因片段,构建pGL3-Basic-rs3840880G质粒,对此质粒进行定点突变得到pGL3-Basic-rs3840880 D放散型(DEL)质粒,分别转染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后使用双荧光报告酶检测系统(dual luciferase assay system)检测相对荧光值.结果 成功构建了ALOX-12基因启动子区rs3840880位点等位基因G的表达质粒pGL3-basic-G,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成功将pGL3-basic-G质粒改造为pGL3-Basic-DEL质粒,测序验证后,两质粒其他序列完全相同.分别将此两个质粒转染Hela细胞并检测相对荧光比值[荧光值(F)/荧光?]后,发现pGL3-Basic质粒F/R=0.129,等位基因G的F/R=0.194,低于等位基因DEL质粒的F/R(0.274),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09,P=0.001).结论 不同等位基因构建的质粒转染细胞后,荧光报告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ALOX-1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功能性SNPs确实能够影响启动子的活性,从而调控结核病的易感性.

    花生四烯酸盐12-脂氧合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荧光光度测定法 结核病 基因表达调控 细菌
  • 吉林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突变特征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CSTPCD 2017年8期

    采用DNA测序技术对吉林省287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KatG基因序列检测,以H37Rv标准株KatG基因DNA序列为参比序列,分析检测菌株KatG基因突变特征.结果显示,239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为83.28%(239/287);共涉及13个突变位点,最常见点突变位点为KatG315,突变率为58.18%(167/287).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多种 细菌 异烟肼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IL-17A与IRF-5遗传多态性与泉州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该文探讨白介素-17A (IL-17A)rs8193036C/T、rs2275913A/G与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rs/729302A/C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泉州地区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易感性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自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集泉州正骨医院确诊RA患者108例(病例组)和149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三引物全血扩增法(AS-PCR)对IL-17Ars8193036,rs2275913和IRF-5rs729302进行基因分型,并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结果分析.结果 RA组RF-阳性率、CRP-阳性率、ACCPA-阳性率分别为:88.89%、28.70%、72.22%,DAS28为(4.86±1.63).IL-17Ars8193036C/T位点的3个基因型CC、TT、CT在健康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7.0%、16.8%、26.2%,在RA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1%、6.5%、32.4%,RA组的基因型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其中携带TT纯合子基因型的RA患病风险较高.IL-17Ars2275913 G/A位点的3个基因型AA、GA、GG在健康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3.5%、46.3%、30.2%,在RA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3.0%、52.8%、34.3%,RA组基因型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IRF-5 rs729302A/C的AA、AC、CC基因型在健康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0.3%、39.6%、10.1%,在RA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7.7%、43.1%、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1).结论 IL-17Ars8193036C/T可能与泉州地区人群RA发病有弱相关性,其中IL-17Ars8193036中TT基因型携带者可能增加RA疾病的易感性.而IL-17A rs2275913A/G和IRF-5 rs729302A/C与泉州地区人群RA发病无相关性.

    关节炎 类风湿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白介素-17A 干扰素调节因子-5
  • 多吃花生、橘子可抗衰老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一些水果和蔬菜中蕴含的化合物具有抗衰老作用,能改善人体代谢功能及胰岛素敏感度,有助恢复年轻活力.以下是含有抗衰老成分的5类食物.1、含烟酰胺单核苷酸的食物.研究证实,人体内生成的一种叫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的物质,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该物质在体内会逐渐减少,因此可以适当摄入含有该物质的食物,比如牛油果、西兰花、卷心菜、毛豆和黄瓜等.

    花生 橘子 抗衰老 单核苷酸 烟酰胺 物质 食物 人体代谢功能 水果和蔬菜 华盛顿大学 人体内 年龄增长 胰岛素 医学院 西兰花 牛油果 敏感度 卷心菜 化合物 美国
  •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与疾病遗传风险评估

    国内外分子流行病学发展迅速,取得了跨越性的研究成果.基因检测与疾病遗传风险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基因检测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接受,但是早期、及时发现疾病的遗传风险,其实际的社会意义重大.本文从具体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何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对基因检测与疾病遗传风险的关系进行综述.

    单核苷酸 多态性检测 疾病 遗传 基因检测 风险 分子流行病学 研究成果 健康管理 跨越性 会意义 个性化 综述 国内 案例
  • FTO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荟萃分析

    目的 评价脂肪量与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gene,FTO)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获取11个FTO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对不同SNP位点采用等位基因位点、共显性遗传模型、显性遗传模型、隐性遗传模型分别评价乳腺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并对异质性较大的遗传模型,进行不同人种的亚组分析.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FTO的SNP位点(rs9939609、rs1477196、rs1121980)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6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被纳入,包括2994例乳腺癌患者和3699名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rs1477196基因多态性在显性遗传模型中与乳腺癌具有相关性(OR=1.241,95%C为1.035~1.488,P=0.019);rs9939609和rs1121980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均无明显相关性(OR=1.062,95%C为0.934~1.208,P=0.36).人种亚组分析则显示rs1477196的G等位基因在亚洲人中与乳腺癌显著相关(OR=1.305,95%C为1.085~1.569,P=0.005),但与高加索人(OR=1.136,95%CI为0.641~2.014,P=0.662)和混合人种(OR=1.131,95%CI为0.809~1.583,P=0.472)均无相关性.结论 FTO多态性与乳腺癌的易感性在不同遗传模型及人种中有差异.亚洲人中rs1477196的G等位基因与乳腺癌发病呈正相关.

    乳腺癌 脂肪量与肥胖相关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Meta分析
  • 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TNF-α-308)多态性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5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50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TNF-α-308基因型,同时检测其TNF-α和血清PG亚群(PG Ⅰ和PG Ⅱ)水平,分析TNF-α-308多态性与血清PG水平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TNF-α-308的GG、GA、AA基因型和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6%(373/500)、22.4%(112/500)、3.0%(15/500),85.8%(858/1 000)、14.20%(142/1 00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9.2%(396/500)、19.0%(95/500)、1.80%(9/500),88.70%(887/1 000)、11.30%(113/1 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584和1.713,P均>0.05);胃癌组TNF-α、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分别为(1.03±0.31) μg/L、(84.24±24.81) μg/L、(23.04±4.95) μg/L和3.85±1.49,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53±0.21) μg/L、(130.27±25.58)μg/L、(20.83±5.83) μg/L和6.45±1.0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614,t值分别为28.882,8.240,22.363,P均<0.01);TNF-α、PGⅠ及PGⅠ/PGⅡ比值在胃癌组不同基因型(F值分别为180.511、72.840、36.110)及其不同临床分期(F值分别为34.378、30.981、26.084)患者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与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NF-α与PGⅠ及PGⅠ/PGⅡ比值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48、-0.704,均P<0.01).结论 TNF-α-308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胃癌的易感性因素,其通过调节TNF-α水平参与胃癌发生发展.TNF-α水平变化影响血清PG表达,胃癌组患者不同基因型及临床分期的PGⅠ和PGⅠ/PGⅡ比值明显不同,用血清PG筛查和诊断胃癌时,应注意PG受TNF-α调控影响.

    胃癌 肿瘤坏死因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胃蛋白酶原
  •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4年2期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T2DM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试剂盒,在595例T2DM患者(病例组)和725名健康对照(对照组)中对筛选的2个tagSNP(rs4646312、rs4680)进行基因分型,并应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SNP位点与T2DM的关联性.结果 病例组rs4646312的TT、CT、CC基因型频数分别为304(51.1%)、234(39.3%)、57(8.6%),对照组分别为323 (44.6%)、319(44.0%)、83(11.4%);病例组rs4680位点的GG、GA、AA基因型频数分别为311(52.4%)、236(39.8%)、46(7.8%),对照组分别为417(57.7%)、265(36.6%)、41(5.7%).校正性别、BMI和TG等因素后,rs4646312在等位基因关联分析和基因型关联分析(隐性模型)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22,OR值(95%CI)分别为1.26(1.04~1.53)、1.35(1.05~1.74)],而rs468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关联分析P=0.099,显性模型下基因型关联分析P=0.081).rs4680与BMI有关联.结论 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COMT基因的rs4646312位点与T2DM的遗传易感性有关,而rs4680与T2DM则无关联.

    糖尿病 2型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影响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0年2期

    目的 探讨中国长江以南汉族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细胞凋亡-1(PDCD-1)基因多态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单纯病例研究设计,收集25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CTLA-4与PDCD-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别在显性、隐性、相加及相乘遗传模式下,选择Poisson对数线性模型估计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在PDCD-1基因的PD1.6位点,隐性及相加遗传模式下均存在GG基因型与紫外线暴露史的交互作用,OR值分别为3.714(95%CI:1.235~11.179)和3.199(95% CI:1.023~10.004).在CTLA-4-1722位点,显性遗传模式下,存在TT或TC基因型与紫外线暴露史的交互作用,OR值为4.874(95%CI:1.119~21.242);相乘遗传模式下存在PDCD-1基因的T等位基因与紫外线暴露史的交互作用,OR值为1.470(95%CI:1.047~2.065);而在相加遗传模式下,TT和TC基因型分别与紫外线暴露史存在交互作用,OR值分别为4.744(95% CI:1.037~21.737)和4.973(95% CI:1.110~22.287).结论 在中国长江以南汉族女性SLE患者中,紫外线暴露史分别与CTLA-4及PDCD-1基因多态存在交互作用,提示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能与SLE有关.

    红斑狼疮 系统性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let-7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1年12期

    目的 探讨let-7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肝细胞肝癌(HCC)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13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HCC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344例HBV持续性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5ml,提取基因组DNA.以let-7启动子区rs10877887和rs13293512为研究位点,应用TaqMan探针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95%CI)值,比较不同基因型与HCC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rs10877887位点3种基因型TT、CT及CC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43.0% (542/1261)、44.7% (564/1261)及12.3%( 155/126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4.0%( 581/1319)、44.4%( 585/1319)及11.6% (153/1319).rsl3293512位点3种基因型TT、CT及CC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2.0%( 406/1270)、48.1%(611/1270)及19.9% (253/127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3.1% (427/1291)、49.4%( 638/1291)及17.5% (226/12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rs10877887位点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C的个体与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HCC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 CT对TT:调整OR=1.05,95% CI:0.90~ 1.23);与携带TT基因型个体比较,携带rs13293512位点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C的个体HCC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 CT对TT:调整OR=1.06,95% CI:0.89~ 1.25).两位点联合分析显示:携带0、1、2及3~4个突变等位基因C的患者在病例组分别占13.3%( 164/1235)、36.2% (447/1235)、33.0% (408/1235)及17.5% (216/1235),在对照组中分别占14.2% (181/1269)、37.0% (469/1269)、33.1% (420/1269)及15.7% (199/1269).携带1、2及3~4个突变等位基因C个体的HCC患病风险分别是不携带突变等位基因个体的1.05(0.81~1.34)、1.07(0.83~1.38)、1.22(0.91 ~ 1.62)倍,呈一致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Wald x2=1.79,P=0.181).结论 let-7启动子区域rs10877887和rs13293512位点多态改变可能不是中国人群HCC易感性标志.

    肝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Let-7
  • 克山病发病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0年7期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多态性与血硒、GPx-1酶活性的关系,为克山病个体的易感性提供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及酶促法测量71例克山病患者和290名对照(其中内对照78名,外对照212名)的全血硒和GPx-1酶活性,采用测序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GPx-1基因198位点基因型,采用新生乳鼠心肌细胞转染表达质粒,探讨GPx-1两种基因型的功能.结果 克山病患者的血硒为(0.8±0.2)μmol/L,内对照组为(0.9±0.2)μmol/L,外对照组为(1.2±0.2)μmol/L(F=4.888,P<0.001).克山病患者的GPx-1酶活性为(73.0±12.6)×10-10U/RBC,内对照组为(80.9±9.2)×10-10U/RBC,外对照组为(115.8±21.1)×10-10U/RBC(F=5.324,P<0.001).克山病患者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GPx-1基因上筛查出突变198位点多态性Pro198Leu;克山病患者的Pro198Leu多态性频率为21.1%,对照组的多态性频率为10.7%,病例组的多态性频率明显升高(x2=5.588,P=0.018).突变型组(Pro198Leu和Leu198Leu)的血硒为(0.9±0.2)μmol/L,非突变型为(1.1±0.3)μmol/L(t=3.183,P<0.01);突变型组的酶活性为(86.1±23.0)×10-10U/RBC,非突变型组的酶活性为(101.8±25.9)×10-10U/RBC(t=5.784,P<0.01).进一步研究证实198位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低硒之间存在协同倍增交互作用.在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上过表达GPx-1(198Leu)会降低30%的GPx-1酶活性,并且对添加硒的反应不敏感.结论 低硒并GPx-1基因198Leu多态性,与GPx-1酶活力降低有关;低硒和GPx-1-198Leu存在协同倍增交互作用,共同增加克山病发病风险.

    克山病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影响状态调查
  • miR-146a和miR-196a2前体区遗传多态性与焦炉工人遗传损伤的关系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3年8期

    目的 探讨miR-146a和miR-196a2前体区遗传多态位点rs2910164 G>C和rs11614913 T>C与焦炉工遗传损伤的关联性.方法 于2010年9月至10月,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某焦化厂工龄在1年以上,无肿瘤,无吸烟习惯的焦炉作业工人,共575名.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并采集外周静脉血和尿液;采用胞质分裂阻滞试验计算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来评价染色体损伤的程度;采用TaqMan探针对miR-146a前体区rs2910164 G>C和miR-196a2前体区rs11614913 T>C多态位点进行分型分析;采用三明治ELISA测定血浆中苯并[a]芘二氢二醇环氧化物-白蛋白(BPDE-白蛋白)加合物的浓度;并进行数据分析,并计算频率比(FR)及其95% CI值.结果 共纳入575名工人.与携带野生型rs2910164 GG基因型的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4.02±3.09)相比,携带rs2910164CC基因型工人的微核率(4.38±3.46)增加(FR=1.18,95%CI:1.04~1.34),且有明显的等位基因剂量-效应关系(P趋势=0.025).按研究对象不同特征分层后,发现男性(FR=1.11,95% CI:1.02~ 1.20)、不饮酒(FR=1.07,95% CI:1.00 ~1.14)、工龄<20年(FR=1.12,95%CI:1.03 ~ 1.22)和低BPDE-白蛋白水平组(FR=1.11,95%CI:1.02~1.21)中,rs2910164C等位基因与微核率的增加具有等位基因剂量-效应关系(P趋势分别为0.011、0.044、0.006和0.020).此外,与携带rs11614913TT基因型的工人(3.90±3.32)相比,携带rs11614913 TC基因型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4.27±2.91)(FR=1.12,95%CI:1.02 ~ 1.23).以同时携带rs2910164 GG及rs11614913TT基因型的工人组作为对照,同时携带rs2910164CC与rs11614913 CC基因型个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5.32±4.94)是对照组(3.75±3.01)的1.51(1.21 ~1.89)倍.结论 miR-146a前体区域rs2910164C等位基因及miR-196a2前体区域rs11614913 C等位基因与焦炉工遗传损伤水平增加有关.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微核 焦炉工 miR-146a miR-196a2
  • 青年女性膳食钙的吸收与VDR基因FokⅠ酶切多态性间关系的探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6年2期

    目的在我国城市居民代表性膳食条件下,探讨青年女性膳食钙吸收与VDR基因Fok Ⅰ酶切多态性间的关系.方法从300名18~23岁女青年学生中筛选出40名受试对象,并通过特定引物对VDR基因扩增产物以限制性内切酶Fok Ⅰ酶切电泳条带分布来分基因型.3 d代表性膳食适应后,开始为期12 d的代谢试验.研究对象所摄取的食品和饮品为我们设计的城市代表性膳食,称重(包括饮水)并采集备份样品分析测定;完整采集研究对象的粪便和尿液.测定并计算出每位研究对象膳食钙的吸收率.结果被研究者膳食钙含量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中青年女性的摄入量接近或与成年女性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接近;不同VDR基因Fok Ⅰ酶切型别的青年女性膳食钙吸收率不同,呈现如下趋势:ff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妇女
  •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B基因rs17401966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5年5期

    目的:分析厦门市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B(KIF1B)基因rs17401966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厦门市两家三甲医院,采用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纳入标准:调查期间根据HCC诊断依据被首次确诊为HCC、≥18岁、现住址与调查地属同一区(县)级范围、无任何其他肿瘤史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有其他肝脏疾病,患有HCC以外的肿瘤,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拒绝调查或由于病危状态而无法接受调查者。对照组纳入标准:与病例组患者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同性别,同期在同院接受健康普查,来自同一区(县),体检合格者;排除标准:患有肝脏疾病及既往肿瘤病史者。病例组376例,对照组403例,各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进行血细胞分离及基因分型。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病例组、对照组的基本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KIF1B基因rs17401966位点多态性与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年龄为(61.7±12.8)岁,对照组为(60.6±12.7)岁(t=1.15,P=0.251)。病例组有肿瘤家族史比例、HB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8.7%(108/376)、26.9%(101/376),均高于对照组[15.9%(64/403)、2.7%(11/403)](χ2分别为18.65、92.02,P值均<0.001)。rs17401966 GA、GG基因型HCC遗传易感性分别是AA基因型的0.64(0.46~0.89)、0.54(0.32~0.92)倍,G等位基因HCC遗传易感性是A等位基因的0.76(0.60~0.96)倍。HBsAg阳性者中,rs17401966 GG基因型HCC遗传易感性是AA基因型的0.12(0.02~0.75)倍,rs17401966 G等位基因HCC遗传易感性是A等位基因的0.38(0.15~0.98)倍;HBsAg阴性者中,rs17401966位点多态性与HCC遗传易感性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与A等位基因相比,G等位基因HCC遗传易感性的OR(95%CI)值为0.79(0.62~1.01)。结论 KIF1B基因rs17401966 GG和GA基因型、G等位基因的HCC遗传易感性较低。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肝肿瘤 分子流行病学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B 病例对照研究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